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6 毫秒
1.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区域评价与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高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本文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区域评价进行了界定,通过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区域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省级区域综合评价,研究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地区分布特征,提出了实施差异化战略和创新极辐射的区域创新模式,以期为我国区域经济和技术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资本市场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资本市场对区域经济的整体性发展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构建区域资本市场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指标、聚类分析等方法,来对我国区域资本市场的差异进行实证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资本市场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且呈不断扩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黑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区域创新能力的五个构成要素建立一套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SPSS软件运算,对东北三省的区域创新能力作出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黑龙江省区域创新各方面能力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该区域创新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沈光宝  温汉荣 《现代情报》2015,35(10):157-160
介绍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构建高校图书馆移动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层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建立各指标的模糊评价矩阵,通过模糊矩阵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得到最终评价结果;最后依据评价结果,分析图书馆移动服务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积极的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和平  毕军 《资源科学》2006,28(6):20-27
循环经济要求的是资源效率与效益化原则,对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及指标体系设计也必须贯彻这一根本原则。物质流分析(MFA)方法为资源、废弃物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决策支持工具,也为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常州市武进区为例,在阐述物质流分析方法及其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巢式等级理论,构建了适合于研究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确立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拟定了区域循环经济评判模型,并对其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本文构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体系、及指标分级标准对于本研究区是适用的,其评价模型也完全可用于相关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为今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参照的雏形; ②武进区2004年循环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处于IV级水平,即基本不循环状态,其下属的3个功能指标的评价结果表现为: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③从各个具体指标的评价结果看,资源生产率、废弃物排放强度、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城市中水回用率、危险废物处置率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是其中最为薄弱的几个环节。文章最后对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予以了展望,为区域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构建政策文本分析理论模型,基于2007—2017年我国中央、部分省市政府颁布的人才引进政策文本数据库和语料库,运用文本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分析区域人才引进政策属性指标的分布态势及其关联关系,构建人才引进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量化标准手册,并将此成果应用于区域人才引进政策综合评价实证分析中。研究发现:(1)基于理论模型指导的政策文本内容量化研究有效实现非结构化政策文本数据的结构化转换,在检验政策文本的一致性、描述比较各区域人才引进政策制定与实施状况的差异性等方面颇具优势;(2)不同区域人才引进政策的综合指数测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性而呈不均衡状态,且在具体政策工具选择与运用上显著不同;(3)基于政策文本内容分析所构建的人才引进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及其量化标准手册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性。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水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浙江省水资源评价指标及指标体系的构建,文章介绍了国内外的水资源现状,着重分析了浙江省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对浙江省水资源进行单项指标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水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现状,将水资源管理纳入社会经济-水资源-生态环境系统中,研究建立了浙江省水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描述了正效益指标数据和负效益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获得了每个指标的权重,通过加权求和方法得到水资源评价的综合指数;采用浙江省2005年和2006年水资源的相关数据,分析计算得到了浙江省各城市的水资源综合评价指数,并对结果进行了横向比较和综合比较分析;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指出了制约浙江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域之一,生态系统脆弱,存在较大的生态安全问题。选取重庆武隆县,构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利用灰色系统理论进行相关性分析,并提出喀斯特地区农业生态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区域专利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有代表性的专利评价指标,构建区域专利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31 个省市区的专利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有效分析.  相似文献   

10.
叶晓倩  陈伟 《科学学研究》2019,37(8):1375-1384
基于舒适物理论,从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活环境、公共服务水平、科教创新环境等方面构建了5个一级指标和49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城市对科技创新人才的综合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中国33个主要城市的综合吸引力进行了评价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北上广深等城市综合吸引力明显高于中西部城市,但各城市在不同维度的得分存在较大差异,具有不同的优势组合。各城市应结合自身特点与区位条件,有针对性的出台相应政策以吸引科技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1.
在梳理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依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相关数据,结合各具体评价指标,从排名和指标值两方面,对2008-2013年云南省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省总体上创新能力不仅比较差,而且呈逐年下滑态势。据此,文章从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环境三个方面对云南省区域创新能力逐年下滑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解析,并针对云南省实际,结合评价指标体系从政府、产业、企业三个层面为云南今后提升创新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区域科技创新系统运行机理,从区域科技能力、科技产出、科技潜力三个方面构建区域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赋权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全国区域科技竞争力具有地带性差异,表现从东到西由强到弱的阶梯状分布趋势,科技发展能力最强的区域集中在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科技产出最多的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和长江沿线呈"T"字型分布,科技潜力最大的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区;地区经济总量、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体制对区域科技竞争力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旨在构建出一套能够反映中国各地市人才开发能力与水平的指数评价体系。1 012份调查问卷的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区域人才开发由科技开发、配置开发、教育开发、健康开发4个基本维度构成,共涵盖17个具体指标。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数据进行指数体系实践评估,发现珠三角、粤北、粤西、粤东地区的人才开发情况具有地区内相似性以及地区间差异性,且中心效应较为明显;并将其与滞后1期的人才增长与经济发展数据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该指数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基于指数评价结果,借助人才开发的理论与方法,从人才“引、用、育、留”角度为区域人才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主要针对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的评价研究,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为例,运用PMC指数模型并结合文本挖掘方法对相应的区域科技创新政策进行量化评价,以实现为现有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量化评价框架的目的,具有为新一轮政策的实施、调整、修正及延续提供决策支持的意义。实证结果表明政策P2的PMC指数低于其他两项,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但总体来讲三项政策均在合理范围内。最后,提出本研究的局限性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区域创新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估可为中央和地方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文章基于《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评价结果,梳理和分析了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呈现出的新特点:以北京、上海、广东等为中心的创新集聚区初步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三大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南方地区的创新能力在快速上升。同时,我国区域创新能力依然面临挑战:创新能力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严峻;科教资源不平衡,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地区经济发展联系不紧密。文章提出未来依靠优化战略布局,提升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及其动态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研究是当前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课题,科学评价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及变化,是土地利用科学决策及土地利用模式优化的基础和依据。本文界定了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概念,针对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特点及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基于P-S-R概念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黄土丘陵区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安全阈值的确定进行了初步探讨。鉴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动态特性,提出了基于状态评价模型和趋势分析模型相结合的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方法,弥补了传统静态评价方法的不足,以地处宁南黄土丘陵区的彭阳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彭阳县1986年~2004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变化趋势趋于改善,但目前安全状态仍处于较不安全等级,评价结果能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该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7.
在定性分析基础上,系统揭示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构建其作用模型并形成相应研究假设;建立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效率视角选择其测度方法并构建相应测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测度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的驱动强度及影响因素的影响水平,进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揭示我国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的策略建议.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协同创新主要受政府、市场和企业三方因素驱动;环境质量因素和创新主体能力因素对协同创新具有正向影响,而创新主体距离对区域协同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区域协同创新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在新发展阶段,将绿色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切入点,以及衡量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指标,是保障建设“美丽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达成碳中和目标的有效途径。文章围绕绿色GDP评价问题,运用智库双螺旋方法,从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角度,为绿色GDP评价提供了创新研究范式,从而拓宽了GDP评价体系研究路径。在绿色GDP评价理论方面,依据DIIS过程融合法的数据收集、揭示信息和综合研判过程,梳理绿色GDP评价研究环节,重塑我国绿色GDP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在绿色GDP评价应用方面,从机理分析、影响分析和政策分析出发,总结我国绿色GDP评价体系演进规律。依据智库双螺旋法DIIS研究过程和MIPS逻辑环节融合,总结绿色GDP评价理论分析和演进规律,提出了构建我国绿色GDP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指标框架和实施路径。针对我国未来发展面临形势和绿色GDP评价重要性,指出在智库双螺旋法指导下,从理论体系、技术方法和实践应用方面推进绿色GDP评价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以广东省科技金融发展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20个省市为对标省市,对科技金融相关内容进行统计。从科技产出、投融资体系以及支撑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指标选取,筛选出18个子指标建立三级指标体系。利用投影寻踪模型对每个指标赋权重,构建出一个有权威数据支持、科学的指标体系构成的科技金融发展评价模型,并得出2015年各个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指数。模型结果表明新三板挂牌比例,R&D投入强度,财政支持力度对于区域科技金融发展起突出作用,广东的科技金融发展指数排名在20个省市中排名第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