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进入关键期,城市化地区是美丽中国地理图景的重要空间载体,人地关系矛盾最为突出,也是美丽中国建设难点。聚焦城市化地区的实体地域,基于大数据技术方法,厘清中国城市不透水面的时空分布与分组演化特征,分析流空间视角下城市体系流动网络的结构特征,提出对新时期促进城市化地区高质量发展途径的初步思考与政策建议。以人为核心建设人民城市、分级分类引导城市多样化发展、绿色韧性健康的城市可持续模式、科技创新功能与智慧城市建设、常态化开展城市体检工作等,支撑中国式城市化现代化与美丽中国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2.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已然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因素,绿色技术创新有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双赢”局面,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支撑。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采用绿色专利数作为地区绿色技术创新的代理变量,利用海岸线距离构造工具变量,考察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地区绿色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实证分析表明,FDI通过知识外溢、示范效应以及竞争效应对地区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明显的外溢效应,显著地促进了绿色专利数量的增加。进一步从地区异质性来看,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环境规制水平的提高,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均有助于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政府科学制定外资政策,发挥外资绿色技术创新最大化溢出效应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王彩明  李健 《科研管理》2019,40(6):29-42
绿色创新是新时代下区域持续健康发展和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对绿色创新绩效的评价是区域提升绿色创新发展质量的基本前提。文章从界定绿色创新绩效的内涵出发,认为绿色创新绩效是过程维度下的“转化效率”与结果维度下的“产出效益”两方面的集成,并依据转化效率与产出效益的高低组合将绿色创新绩效划分成四种水平。在此基础上,选用2005-2015中国30个省市地区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各区域绿色创新绩效及其时空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考察期内中国绿色创新绩效水平整体呈现波动变化,其中半数以上区域仍处于“低效率、低产出”水平状态,绿色创新的产出与效率已经逐渐实现均衡发展;②绿色创新绩效水平空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最高,其他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最后,提出了中国区域未来开展绿色创新活动取得高绩效水平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经济仅仅是城市建设环节中的一项指标,单一发展经济,城市整体文明生态会出现发育不全,从而导致整体城市平衡严重失调。通过对硬经济与软文化在城市系统构建过程中,展现出来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系统论述了软文化能够产生的具体作用,并针对参照具体的经济现状以及发展政策,对城市文化提出针对性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5.
徐换歌  蒋硕亮 《科学学研究》2020,38(12):2161-2170
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逐渐向全国推广,然而在中国独特的治理结构下这种实验主义治理能否转化为治理效能,其空间溢出效果如何,鲜有从实证的角度进行研究。本研究基于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设立作为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其政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创新力的提升作用显著,但动态效应显示,这种政策效应有逐年减弱趋势。(2)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效果在东、中、西三个地区呈现差序格局。(3)进一步的空间杜宾效应研究表明,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不仅促进了试点地区的城市创新力的提升,而且对相邻城市创新力提升影响显著。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都可以有效地促进本地创新水平,且对邻近地区具有溢出效应,而人力资本则对邻近地区创新力提升具有挤出效应。稳健性检验支持上述的结论。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推动创新型城市有序扩散,强化政策的空间辐射效应;设计创新型城市政策的梯度发展战略,促进地区间的协同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袁华锡  刘耀彬 《科研管理》2006,40(12):126-143
事实上,只有结合水平与效率两个维度评价绿色发展才能科学认识中国绿色发展现状,而二者往往被人为的割裂开来。虽然金融集聚在绿色发展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制于信息非对称性影响,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的空间衰减边界特征并没有得到普遍重视,其非线性约束机制更是长期受到忽视。本文选取2003—2015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首先,从水平与效率视角全面评估绿色发展现状,初步检验了金融集聚与绿色发展的时空非均衡冲击特征;其次,借鉴STIRPAT模型,将地理距离矩阵与技术距离矩阵纳入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分析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的空间衰减边界;最后,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对比分析金融集聚与绿色发展在不同门槛约束下的影响差异,得到以下结论:(1)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水平或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在时空上都呈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效应,初步说明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空间依赖性和非线性冲击。(2)金融集聚对邻近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影响是一个“先负后正再负”的空间衰减过程,其影响范围大致在400KM或600KM范围内,而金融集聚对邻近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则随距离的增大呈现“W”型冲击,且整体上以负向作用为主,其影响范围大致在800KM内,此外,信息技术水平的发展明显有助于增强金融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3)提高金融集聚能够改善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水平的抑制作用,但伴随着金融集聚的增强,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促进作用却在显著减弱;只有适度的城市规模才能激发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无论城市规模过大抑或过小都不利于金融集聚作用的发挥,但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作用却不依赖于城市规模的扩张;信息技术的发展,不能强化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但却可以增强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岳立  薛丹 《资源科学》2020,42(12):2274-2284
黄河流域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基于2005—2017年黄河流域沿线5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Super-SBM模型测算流域内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构建Tobit模型,实证分析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全流域的绿色发展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上游最高,下游次之,中游最低,效率高值集中在西宁、郑州、西安、太原等省会中心城市和中卫、武威、鄂尔多斯等地区中心城市。②从Tobit回归结果来看,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可以显著促进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城镇化对黄河流域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呈现“U”型曲线关系,外资利用和科技水平对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效率有负向影响,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不明显。③从各影响因素作用的区域异质性来看,科技水平和外资利用对上游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对中游的影响有限,而产业结构升级对中游的绿色发展效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外资利用对下游的影响不显著。本文对提升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水平、助推该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施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于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推动作用,但是有关创新型城市建设对城市绿色发展影响的研究较为少见。文章使用2005—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构建城市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TOPSIS测度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的绿色发展绩效。此外,文章将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并运用空间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其对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长三角城市群的绿色发展绩效整体偏低,并且绿色发展绩效均值在地区和城市之间存在空间异质性;(2)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发展绩效存在促进效应,同时会对周边城市的绿色发展绩效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其稳健性得到检验;(3)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在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发展绩效的影响机制中发挥了多重中介效应,并且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比例更高。  相似文献   

9.
绿色金融理念的倡导,促进了天津自贸区在区域协同经济发展和地区化共荣,推进了天津自贸区金融改革和绿色经济的思考。为应对日益严峻的资源消耗、气候变暖、环境污染等问题,发展绿色金融至关重要。在将来的发展中,应加速推进绿色金融战略,更好地促进天津自贸区的发展,探索新形势下的金融改革新方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本文首先综述了国外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介绍了"赤道原则"、绿色金融产品、碳金融和绿色投资的内涵及发展。进而,本文重点介绍了国内绿色金融政策的演变历程。从政策、市场、区位优势等角度为天津自贸区的绿色金融构建提供了发展建议。通过阐述绿色金融对天津自贸区发展的重要作用,系统的介绍了绿色金融对中国整体金融改革以及天津自贸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三区十群47个重点城市”为研究对象,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构建资源投入—环境治理两阶段工业生产治理模型,采用网络超效率EBM模型测度2016年各城市工业生态绿色发展水平,即工业生产效率、环境治理效率及工业综合生态效率。研究结果显示:三区十群工业生态绿色发展水平、能源经济投入产出效率、污染治理效率及综合生态效率十分不均衡,整体来看,东南沿海城市群工业生态绿色发展水平较高,阶段效率及整体工业生态效率相对较优,西北内陆城市群较低。本文依据各城市群生态效率特征对其生态经济绿色健康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党和政府先后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思想,是在统筹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协调当前与长远发展目标的综合考虑下.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重大问题,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前进方向的重大成果,意义重大而深远。生态文明建设的国情特点凸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illx,~的鲜明特色和重大创新。同时也表明了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本文在探析我国生态文明战略提出的现实背景基础上。梳理了党和政府提出生态文明战略思想的演变历程,提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特点、关键内容与模式选择。井在如何深化和拓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的问题上,从历史、伦理、政治、产业、消费、区域、法律等方面提出需要培育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论云南绿色产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群  白滇生  彭靖里 《软科学》2003,17(3):69-73
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是云南省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云南省情提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思路。本文对云南省发展绿色产业的资源优势和基础条件、绿色产业科技创新的内涵、作用和意义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文章指出,在发展绿色产业过程中,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实现云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并第一次明确提出当代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目标,到“五位一体”,再到十八大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足以看出党和国家是站在民族未来发展的高度,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生态问题进行理性反思后,做出的重大决定。我们如何走一条既可持续发展,又绿色发展之路呢?从生态哲学的视角来把握“美丽中国”建设就将具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广东省生态文明发展状况,论文根据生态文明的内涵,在遵循客观性、可行性、综合性、简明性和合理性原则基础上,从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文化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等5个方面构建生态文明发展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2013年的统计数据,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生态文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生态文明发展状况可以划分为3类;在空间分布上,生态文明程度相对较高的地级市大多位于广东省中部、南部和北部地区,而生态文明程度相对较弱的地级市大多位于广东省东部、西部地区。研究结论为相关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生态文明综合评价及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核心,以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为导向,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建立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三大子系统,12个要素,64个指标因子的生态文明综合评价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系统间协调发展度的研究,从全国和省域两个尺度分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运用1990-2010年全国尺度的时序数据进行分析,表明21年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高,环境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力不断加强。以中国省域为对象,定量研究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协调发展度的空间分布规律,评价结果显示各省份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协调发展度基本呈现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的格局,但生态文明指数的空间分布状况并不完全符合东高西低的特征,并依据评价结果将中国31个省份划分为5个不同的发展类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回顾国内外绿色发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中国绿色发展的概况,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构建灰熵评价模型,评估2011—2015年浙江省的绿色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浙江省近5年绿色发展水平逐年提高,2013年之前,环境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主要因素,2013年之后经济发展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主要因素。指出区域绿色发展不仅需要坚持生态文明为导向,完善法律法规,增加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宣传教育,还要发挥地方特色和地方优势。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社区建设的时代背景,生态社区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我国新时期的生态社区建设必须以生态文明的理念为指导,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社区建设协同发展的机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社区建设和评价模式,将生态社区建设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机结合,实现生态社区建设过程中资源的高度区域共享,有效创建真正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态社区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运用SBM-DEA超效率模型、Getis-Ord Gi*指数、面板Tobit回归模型,在绿色技术创新视域下分析2004—2016年除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的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生态福利绩效水平、空间分类特征和冷热点区域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旅游环境效率表征绿色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协调发展.基于中国西部地区2009-2018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趋势面分析等方法阐释西部地区旅游环境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方法揭示旅游环境效率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①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内涵、特征及其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循环经济及与其相近的低碳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等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社会的最佳经济形态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