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牛盼强 《科研管理》2018,39(9):86-92
上海的产业知识基础配置状况是影响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重要因素。通过构建产业知识基础配置的测量指标和模型,设计产业知识基础配置的指数;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市整体工业、六大重点发展工业和各区工业的知识基础配置格局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上海属于杂色知识基础配置区域,且解析型知识基础发展略好,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目标需要上海必须提高解析型知识基础配置的比重;从各区来看,徐汇、闵行和松江属于解析型知识基础配置类型,但未来徐汇的工业应该进一步向外转移;杨浦、宝山、嘉定、金山、青浦、奉贤和崇明属于综合型知识基础配置类型,但未来杨浦的定位也应该是现代服务业;浦东新区属于杂色知识基础配置类型,也是未来上海应该着力打造的典型。  相似文献   

2.
综合型知识基础与解析型知识基础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业知识基础影响企业创新的过程和本质,进而对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产生影响。但当前国外对产业知识基础的相关研究还很不系统,国内还未有关于产业知识基础的直接研究。文章引入产业知识基础,对产业知识基础进行准确界定,并从知识构成的类型、知识创造的方式、知识创造的活动、知识创造的形式、创新参与者、工业设置等角度对综合型知识基础和解析型知识基础进行了比较,而且指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研究可以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李美桂  赵兰香  张大蒙 《科学学研究》2016,34(12):1897-1904
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路径和着力点等问题成为学界、政界亟待破解的难题。从产业知识基础视角研究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两类产业知识基础——解析型知识基础和综合型知识基础影响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框架,并用熵值法确定权重计算了2013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两类产业知识基础存量值以及2000-2013年北京地区两类产业知识基础存量值,将2013年北京两类产业知识基础进行横向、纵向对比。实证结果显示:北京的产业知识基础存量值与资源基础和制度环境极不相称,不能对北京科技创新建设起到支撑作用,因此,应提高产业知识基础水平,尤其是关注以激进型创新为主的解析型知识基础。本研究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中知识网络结构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业集群中的知识网络问题受到来自各领域学者和企业实践者的关注,其中,知识网络结构的测量问题日显突出。本论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基于个体企业层面、企业间层面、网络层面3个维度构建了知识网络结构的测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该测量模型具有较好的建构效度。文章最后阐述了基本结论,并指出了研究局限性与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5.
阐述医院知识资源的内涵,对医院知识资源配置中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政策保障资源、科研产出及病患资源五项指标进行论述。提出严格控制医疗人员数量增长、完善知识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动态调整医院知识资源配置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产业知识基础与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知识基础在国内是一个较新的名词,它影响企业创新过程和本质,进而对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产生影响.但国内鲜有关于产业知识基础的研究,国外关于产业知识基础与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研究也不很系统.因此,时产业知识基础与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研究进行述评,重点分析产业知识基础的产生及其内涵,产业知识基础与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的相关研究,并归纳出两种相关研究的演化路径,指出以往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框架,期望能够为相关理论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从产业知识基础角度构建高技术业创新投入评价指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其与创新产出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高技术业产业知识基础与创新产出存在紧密联系,科学家和工程师比重及企业研发机构数对高技术业发展作用明显,其中科技活动人员、科技经费筹集额、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企业资金和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有力地推动高技术业的出口,但产业知识学习和吸收方面效应不明显。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产业知识基础为视角,以总部经济中心城市为区域划分依据,从理论上构建基于产业知识基础的总部经济区域创新体系。该区域创新体系以产业知识基础为创新资源、制度为外部因素、总部经济特性为内部禀赋,综合作用影响创新配置进而影响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类型。构建前向支撑型、后向支撑型和网络支撑型区域创新体系,以成都、上海、北京为典型总部经济中心城市进行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三大经济区的工业经济知识基础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经济知识基础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把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和区域-技术-组织关系三重螺旋模型联系起来,构造区域经济知识基础结构模型,并利用我国统计年鉴中工业的相关数据,对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区工业经济的知识基础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从知识基础的整体看,长三角优于珠三角和京津冀;从知识基础的结构看,长三角经济区的知识基础结构更为合理;从知识基础的差异看,珠三角一体化的程度最高、其次是长三角;从创新三重螺旋的模式看,珠三角经济区更接近重叠交互模式;从组织所有制类型看,以民营经济为特色的长三角知识基础要优于以外资推动为特色的珠三角。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产业集群中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所依赖的知识基础的分布性和知识基础的两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两种表现形式和特征,进而研究了基于全面型创新网络的交互式学习的组成,最后以东莞大朗的毛织产业集群为例,分析其知识基础的组成和创新网络中的企业基于不同知识基础的交互式学习。  相似文献   

11.
知识转移是使产业集群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集群核心企业与外围企业间的知识转移,可以提升知识价值,使集群由低成本集群向创新型集群演进,使集群企业共同获取竞争优势。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知识转移的概念,分析了核型集群知识转移的前提条件、过程和特征,并提出了核型集群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及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查先进 《情报科学》1994,15(2):12-15
本文运用福利经济学及资源配置方面的基本原理,论述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的必要性、影响因素和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武开  徐荣贞 《情报杂志》2012,31(8):188-193,160
根据隐性知识的不易代码化传递和应用环境依赖性特点,提出隐性知识增量模型,利用溢出前后知识重叠度说明企业隐性知识变化情况.依据模型分析隐性知识溢出后促发企业创新的整个过程.阐述了由隐性知识引起的集群创新问题,对企业吸收和应用隐性知识,以及保持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实质是知识供应链的管理.与传统供应链合作收益分配相比,知识供应链产学研合作收益分配更强调知识共享活动的重要性.尽管产学研合作能够带来超额收益,但是,合作也存在诸多风险,公平合理的收益分配是促进成功合作的动力机制.我们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讨论了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机制,并应用Shapley值法,对基于知识供应链的产学研合作收益分配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及实践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史海燕 《现代情报》2010,30(9):15-18
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正由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化。本文对我国学者关于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的观点进行梳理,将知识服务划分为以提供知识为导向的服务和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服务两种模式,并结合我国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实践,总结归纳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各种具体知识服务模式,对我国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现状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6.
创意产业链的价值与知识整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虽然创意概念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升温,创意产业的实践也在不断推进,但国内外对创意产业理论的研究都还落后于实践发展,对产业组织形式、发展模式等理论研究,都还未有成熟的定论。从产业经济学的产业链理论角度,对创意产业的产业链结构进行试探性研究,认为创意产业的产业链结构呈现出网络状特征。并结合模块化理论、"微笑曲线"理论等,从产业链的价值形式和知识形式两个方面,总结了创意产业链整合的实现模式。结果表明,需要通过解构传统价值链、虚拟价值链等方式进行价值整合,并通过知识联盟的组织模式实现知识整合。  相似文献   

17.
首先分析供应链中的知识,进而研究供应链中知识共享的动因,通过研究发现供应链中的知识共享有着独特性,并且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手段达到知识共享,接着在资源配置的视角下对供应链中的知识共享机理进行研究,并结合案例,对供应链中知识共享的机理进行简要的分析,最后研究发现通过资源配置的方法能够有效地促进供应链中的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18.
从团队薪酬分配的角度出发,基于团队薪酬公平感研究了团队薪酬分配对团队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来自10家企业的556名员工参与了问卷调查,采用层次回归对139套配对样本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团队薪酬可以促进团队内部的知识共享,团队成员能力差异对按贡献分配导向与团队知识共享的正向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最后,讨论了本研究对企业管理实践的指导意义以及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