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发外包中,服务商参与技术成果转化能提高新产品的开发速度和成功率。针对技术成果转化中的服务商道德风险与激励问题,在奖励激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监督激励。首先,构建奖励与监督下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奖励与监督激励的可行空间;随后,研究监督成本对客户激励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监督成本小于某一临界值时,客户引入监督激励时的收益更高,反之则奖励激励更有效,且临界监督成本与服务商努力成本、服务商"偷懒"下技术成果转化成功的概率正相关。最后,通过算例对研究结论进行演示说明。  相似文献   

2.
宋寒  邵云飞  代应 《科研管理》2017,38(12):122-133
针对研发外包中服务商道德风险防范与激励问题,在考虑服务商自有资金限制下,设计了奖励成功、惩罚失败、奖—惩混合的研发外包契约,并对三种契约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进行了比较,得到各类契约的选择条件。研究表明,奖-惩混合契约完全等价奖励契约或者惩罚契约,而服务商资金实力是影响契约可行性与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具体而言,当服务商资金实力很差,具有较大负债时,奖励与惩罚契约均不可行,客户不应该把研发项目外包给此类企业;而随着服务商资金实力的增加,负债减少到一定程度时,首先是惩罚契约可行,此后当服务商资金实力继续增加到一定程度,奖励契约才可行,并且惩罚契约优于奖励契约;当服务资金实力强到一定程度后,奖励契约与惩罚契约均可行,且二者等价。  相似文献   

3.
合作创新下考虑双边道德风险的研发外包合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外包研发项目合作创新中的双边道德风险问题,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设计了双边道德风险下的研发外包合同,并对合同参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最优收入共享激励系数与发包方投入的知识技术产出弹性系数负相关,与接包方投入的知识技术产出弹性系数正相关,而与研发项目的产出系数及双方的成本系数无关;最优固定支付与双方的成本系数正相关,与研发项目的产出系数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在服务商是风险规避的情况下,针对服务商不愿垫资可能引发激励支付无效的问题,利用委托代理理论,构建风险规避下服务商不愿垫资的研发外包合同,分析服务商绝对风险规避度对研发外包合同的影响,得到了服务商不愿垫资下的研发外包合同性质与特点。研究表明,当服务商的绝对风险规避度较小时,客户企业支付给服务商的固定研发费用以及收入共享比例不变,服务商选择的最优努力水平不变,激励支付无效;当服务商的绝对风险规避度较大时,客户企业支付给服务商的固定支付先增加后减小,收入共享比例系数以及服务商选择的最优支付不断减小,服务商风险规避度越大,激励支付越无效。  相似文献   

5.
针对研发外包中服务商道德风险防范与激励问题,在考虑服务商风险规避度和垫资能力的情况下,设计了收益共享研发外包合同,分析了服务商风险规避度和垫资能力对固定支付、收益共享系数以及服务商最优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当风险规避度大于阀值时,客户在研发合同设计时不用考虑服务商垫资能力问题,因为服务商不会接受垫资;当风险规避度小于阀值时,研发合同设计中需要进一步考虑服务商垫资能力,特别是当服务商风险规避度特别小的时候,针对不同垫资能力的服务商,随着服务商垫资能力的增加,客户最优的研发外包固定支付先减少,后达到稳定不变,但客户最优的研发外包收益共享系数却是先不变,后增加,最后达到稳定不变.  相似文献   

6.
目前由于信息不对称与有成本核查所引致的道德风险问题在银行业中很严重。本文用瞒报概率和核查力度分别测度企业道德风险与银行核查力度,构建了一个银企不完全信息博弈分析框架。基于这一框架,我们分析了影响企业道德风险和银行核查力度的微观决定因素以及银行控制企业道德风险的随机监督策略。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网络和核心能力视角,以企业成长阶段为时间序列,通过对206个样本的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LSD和Tamhane T2检验,揭示企业初始、发展和成熟三阶段中效率型和创新型研发外包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从企业的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到成熟阶段,效率型研发外包的主导地位逐渐降低,而创新型研发外包的主导地位逐渐增强。效率型和创新型外包模式动态演进,为企业研发外包的实施和应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机制设计的研发外包最优利益分配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技术风险的研发外包博弈模型,研究了如何通过利益分配方式的选择设计出合理的激励机制防范承包方道德风险.分析了发包方和承包方在不同环境和利润分配方式下的合作意愿和投资策略,并对混合分配方式进行了改进,最后,通过理论分析找出了不同环境下的最优利益分配方式.研究表明,发包方应以专用资产替代现金作为预支报酬对混合方式进行改进;市场收益较小时,发包方宜采用改进混合方式;市场收益足够大时则应采用固定支付方式,尤其在研发投入占总投入比例较大时.  相似文献   

9.
刘清海  史本山 《软科学》2012,26(5):136-140
分析了事前研发外包契约的选择对事后效率的影响,构建了一个基于研发外包背景的事后敲竹杠模型;从事后交易效率的视角分析了事前研发外包契约的选择,将事前契约作为事后交易的参考点。结果发现:只有研究单位得到应有的权利时才会提供全部的创新知识;事前签订固定许可费用契约易产生敲竹杠成本,而签订灵活价格契约会导致双方争论而产生折扣成本,但事后效率优于签订固定许可费用契约;如果公司作为研发出资方,拥有创新产权并分享大部分的创新收益是有效率的。  相似文献   

10.
离岸研发外包的全球发展趋势愈发明显,但已有的外包研究更多地关注生产与IT外包问题,而对企业离岸研发外包现象的研究涉及较少.本文基于外包研究三个主流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资源基础观与关系视角,结合已有相关外包研究成果,对企业离岸研发外包的动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理论命题.在此基础上,对三种理论视角下动因分析的理论逻辑及其核心观点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企业离岸研发外包动因的一个整合模型.  相似文献   

11.
科技成果的转化收益分配机制是目前影响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关键性问题。专利成果转化收益的分配不公,容易挫伤各方从事转化的积极性,从而失去了继续科技创新的动力。文章通过数理分析部分广州高校建设的广东新型研发机构专利成果转化现状,找出了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知识产权转化除了受到建设主体本身文化的制约,知识产权投入的多元化,机构本身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人员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之外,最主要的制约其知识产权转化的因素,还是机构内部对各方权益激励分配机制,并提出了构建各主体间的多维联动,平衡专利成果转化激励分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科学学研究》2021,39(3):471-480
本文通过高技术产业1995-2016年13个细分行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技术引进和合作研发两种不同模式的研发国际化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和滞后效应,并分析先验知识水平和人力资本两个吸收能力维度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合作研发型研发国际化长期来看对技术创新绩效促进作用更显著;而技术引进型研发国际化短期内对产品创新绩效提升作用明显,但是存在阻碍技术创新的可能性,说明直接的技术引进尽管将新产品引入了市场,但对产业技术水平难以有显著推动作用。在吸收能力中介作用过程中,先验知识水平在外部知识内化阶段作用更强,并且对技术引进型和产品创新的中介效应更显著。此外,基于先验知识与人力资本的吸收能力在合作研发型和产品创新绩效之间都具有完全中介效应,说明学习和知识的有效积累、高素质的研发人员是合作研发促进创新能力提高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5-2012年中国五个一级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建立差分GMM模型、系统GMM模型,从动态视角分析了市场集中度、市场收益、市场外资化对创新成果转化的影响特征,研究发现:市场集中度对创新成果转化呈显著促进作用,若就此而言,市场集中度的适度提升可以容忍;市场收益提升可激励高技术产业创新成果转化,且市场集中度对市场收益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有正向调节作用;外资所占市场份额的提升,对创新成果转化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且市场集中度对外资势力因素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有正向调节作用;在动态视角上,创新成果转化活动具有正向累积影响效应。相关结论和建议可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成果转化实践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针对开放式创新下合作型研发外包中知识转移行为,考虑到这种类型的研发外包中发包方和接包方的知识转移关系较以往有所不同,论文研究了发包方和接包方的知识转移行为和策略。依据发包方和接包方所采用的不同策略,构建了二者的收益矩阵,并以此建立研发外包中知识转移的演化博弈模型,从中分析得到发包方和接包方知识转移行为的演化稳定策略。结果表明:接包方和发包方的知识转移侧策略选择与二者的收益比例密切相关,当二者的知识转移收益比例的取值范围发生变化时,其演化稳定策略也随之变化。并分析了转移成本、知识投入以及合作研发能力对于演化稳定策略的影响。然后针对在知识转移中发包方或者接包方“搭便车”的行为问题,分析了在加入激励机制情形下所呈现的演化博弈结果。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法,验证了模型和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梳理分析部分广州高校建设的广东新型研发机构专利成果转化现状,提出高校新型研发机构知识产权转化受到建设主体本身文化的制约,知识产权投入的多元化,机构本身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专业人员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之外,最主要制约知识产权转化的因素,还是机构内部对各方权益激励分配的机制。并提出构建各主体间的多维联动,平衡专利成果转化激励分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研发投资:企业行为,还是行业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发投资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企业研发投资面临着投入强度低和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与现有研究不同,本文通过研发投资的行业特征分析,从企业和行业两个层面构建了企业研发投资的决定模型,以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各因素对企业RD强度的影响,进而利用夏普里值分解法就企业研发投资差异的来源进行了探讨,得到如下结论:微观层面,生产规模、企业年龄、资产负债率与RD强度显著负相关,企业性质对研发决策也具有显著影响;行业层面,平均研发强度、市场集中度和外部筹资环境对研发投资存在显著的正效应,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和研发集中度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根据夏普利值的分解结果,行业因素对企业研发投资差异的平均贡献高达86.5%,企业因素的贡献度仅为13.5%,表明企业研发投资的差异主要源于行业特征的不同,而不是企业行为异质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深入了解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内在运行机理,切实提高创新治理效率和治理效果,本研究在重点调研了11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实证基础上,借鉴DNA分子螺旋结构提出了“超螺旋模型”。该模型包括产业链和学研链两条核心骨架链,通过人才、资金设备、知识信息、价值利益4种对接基按照一定规律形成连接键,由政府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所创造的生态场域作为中心方向轴引领两条骨架链公转。研究基于该模型从核心骨干科研人员、团队技术能力、团队综合实力、生态场域/外部政策环境4个维度分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转化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并从4个发展阶段分析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王迪  刘伟华  石晓冉  魏爽 《预测》2023,(1):44-52
本文构建由一个物流服务集成商和一个物流服务提供商组成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研究合作研发与数据赋能两种数字化转型模式下成员的最优决策与利润。研究表明:技术数字化水平、服务数字化水平以及数字物流服务产品定价随合作研发程度的增加先递增,后递减,随数据赋能程度的增加而递增。抽成比例对两种模式下成员决策与利润的影响与服务数字化转型的成本系数相关。当服务数字化转型成本系数较低时,数据赋能模式下的成员决策水平高于合作研发模式,反之结果相反。为了获得更高利润,物流服务提供商需要分析合作研发模式的投资上限,物流服务集成商需要分析两种模式的投资上限,以及合作研发程度与数据赋能程度的强弱关系,进而做出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企业目前正处于从模仿式创新向自主式创新的转型阶段,具有开展独立研发与合作研发的强烈需求。因此,从开放性悖论的视角出发,在分别验证独立研发和合作研发对产品创新的作用基础上,重点探究两种研发行为同时进行时对产品创新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知识产权机制对以上关系的影响。通过对286家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1)独立研发与合作研发都对创新有积极的影响,但两者同时进行时却对创新具有消极的影响;(2)知识产权机制有利于促进独立、合作研发对创新的积极影响,削弱同时开展两种研发时对创新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以企业技术能力为切入点,通过数理模型研究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内部研发的互动模式(替代性和互补性),证明了企业的技术能力(主要是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在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内部研发的互动中所具有的特殊的"门限"作用,即随着技术能力的提高,产学研合作与内部研发之间逐渐呈现出互补性。随后,利用辽宁省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证实了企业技术能力"门限"效应的存在。在用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并剔除异常样本点的影响之后,检验结果在多数情况下依然保持稳健。此外,发明专利持有量、参与技术合作组织数量、企业规模和利润率等因素对于企业内部研发和产学研合作研发的平均投入金额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