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1 毫秒
1.
《科学学研究》2021,39(4):695-702
女性创业活跃度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途径。整合创业生态系统的6大要素,采用基于组态视角的fsQCA方法,以62个国家为样本,挖掘创业生态系统驱动女性高创业活跃度的因果复杂机制。研究发现:(1)单个创业生态系统要素并不构成女性高创业活跃度的必要条件,但高社会规范在产生女性高创业活跃度方面起着更普遍的作用;(2)产生女性高创业活跃度的创业生态系统有5类,即社会支持下的政府驱动型、社会支持下的人力资本驱动型、社会支持下的人力资本与政府驱动型、社会-政府-人力资本支持驱动型、社会支持下的市场与基础设施驱动型;(3)产生女性非高创业活跃度的创业生态系统有4类,且与产生女性高创业活跃度的创业生态系统存在非对称关系。  相似文献   

2.
董恒敏  李柏洲 《科研管理》2017,38(5):107-114
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13所分院的统计数据,基于知识生产、知识转移和知识传播的三维视角以及复杂系统理论中经典的"B-Z"反应模型对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活跃度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活跃度差距明显,并与外部投入强度保持一致性,科研院所的协同创新活跃度存在地域差异,东部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活跃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各分院在知识生产、知识转移和知识传播三个方面表现出差异性倾向;基于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系统的演化程度将科研院所分为活跃型协同创新系统、平稳型协同创新系统和一般型协同创新系统。  相似文献   

3.
创业是驱动经济增长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如何提高国家或地区的创业活跃度是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基于制度逻辑理论和创业认知理论,整合营商环境维度的政务、市场、法律、人文与创业认知维度的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能力感知6个条件,构建了国家高创业活跃度的分析框架,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对全球53个经济体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高创业活跃度的驱动路径有4条,分别是:市场与人文环境赋能下,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能力感知驱动高创业活跃度(H1a,H1b);政务环境赋能下,创业能力感知驱动高创业活跃度(H2);不利环境下,创业机会识别驱动高创业活跃度(H3)。(2)产生高创业活跃度的4条路径揭示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对创业行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决定创业行为是否发生取决于创业者的个人认知能力。(3)非高创业活跃度的驱动路径有3条,且与高创业活跃度的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研究结果对于各国重视营商环境的建设和创业者认知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国家创业活跃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如何优化数字生态环境激发区域创业活跃度是亟待解决的重要管理问题。本文基于制度逻辑理论,采用必要条件分析(NCA)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以中国31个省区市为案例,检验了数字政府、数字基础、数字经济、数字能力与数字社会5个条件对区域创业活跃度的组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政府、数字基础、数字经济是区域创业活跃度的必要条件,其重要性程度依次为数字政府、数字基础与数字经济。存在“政府统筹—市场决定型“”政府赋能—市场调节型“”市场调节—社会助力型“”政府统筹—社会助力型”4类产生高创业活跃度的制度组态。存在3类产生非高创业活跃度的制度组态,呈现出以下2个特征:数字生态中各要素均表现不佳;在缺少政府统筹或赋能的情况下,即使市场发挥调节作用,也不能产生高区域创业活跃度。研究揭示了数字生态影响创业活跃度的多元路径,对优化地区数字生态环境,更好激发市场主体创业活力具有重要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5.
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不仅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而且对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以及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创新创业能力较弱,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存在突出问题。因此,基于资源整合的宏观视角,以创业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将高校、企业、社会和政府共同纳入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中来,构建"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融合生态系统,有助于提升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效。  相似文献   

6.
王圣慧  张玉臣  易明 《科研管理》2017,38(3):144-152
面对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企业为何以及如何进行内部创业的问题一直悬而未决。本研究基于精益创业视角,运用扎根理论分析和归纳了内部创业的动机和过程,构建了"公司内新创事业"和"公司外衍生创业"双路径下的内部创业动态过程模型。具体而言,(1)外部环境变化引发组织变革,形成自下而上的创新,导致内部创业活动的发生;(2)在"公司内新创事业"路径下,围绕验证性学习的内部孵化策略能够降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浪费;(3)在"公司外衍生创业"路径下,采用开放式创新战略来弥补企业内部资源和技术的不足。采用双路径进行内部创业活动能有效降低风险。本研究不但丰富了内部创业相关理论,同时对企业采用精益创业方法进行内部创业具有指导意义。最后,文章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以25个效率驱动国家为样本,应用组态思维和QCA方法整合制度环境层面与心理认知层面的5个条件,探讨影响国家间创业活跃度差异的多重并发因素和因果复杂机制。结果发现:(1)高创业活跃度的驱动机制分为2条路径,即管制-规范主导型与认知主导型。其中,第一条路径指高创业意愿、高创业机会识别、优越的管制制度与规范制度的联动匹配,第二条路径指高创业意愿、高创业机会识别与优越的认知制度的联动匹配;(2)较之于管制-规范主导型,认知主导型更可能有效地激活高创业活跃度;(3) 2条路径所涉及的制度三要素在解释创业活动时存在替代作用,即创业意愿与创业机会识别水平较高时,只要认知优越,或者管制与规范同时优越,即可驱动高创业活跃度;(4)非高创业活跃度的驱动机制分为3条路径,且与高创业活跃度的驱动机制存在非对称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当前,小微企业在创业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文章对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进行了分析,通过创业创新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举办形式与内容多样的创业活动,提升创业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大众创新创业呈现出的特点开展了分析,并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有待完善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线性创新模式"向"创新网络模式"的转变, 作为创业主要类型之一的团队创业企业如何整合创新网络资源,既决定着网络创新模式的实现,也影响着创业成败.基于合法性理论视角,在分析新企业创新网络资源整合的社会关系和动态特征以及传统结构洞等理论解释局限性基础上,从合法化战略视角提出了团队创业企业创新网络资源整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区分新冠疫情冲击的应急阶段和常态化阶段,依托全国企业工商注册大数据,实证评估了疫情应急阶段下中国创业活跃度的损失程度,以及常态化阶段的韧性和恢复力。研究发现:(1)新冠疫情应急阶段中国创业活跃度显著下降,比2019年同期降低了28.59%,并且新冠疫情越严重,创业活跃度下降越大;(2)疫情常态化阶段中国创业活跃度显著反弹,如第二季度比2019年同期增加了25.62%;在应急阶段创业损失和企业退出增加越多,常态化阶段创业活跃度反弹越大;(3)整体上,新冠疫情并没有使得2020年中国创业活跃度下降,但新冠疫情对不同行业创业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本文不仅从新创企业的角度丰富了对新冠疫情经济冲击的全面认识,而且明确了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韧性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国际创业作为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以6家国际创业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国际创业提升创新绩效的过程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发现:市场空间、企业愿景、挖掘与利用机会是国际创业提升创新绩效的基础;社会认证、制度环境、国际标准、风险投资等中介条件通过权益或非权益国际创业模式为企业行动策略提供重要支持;国际化学习、开放合作、示范运营、技术驱动等行动策略的实施基于中介条件发挥作用,是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行动策略既是促进国际知识更新的因素,也是提升企业国际知识储备的途径,国际知识的增长是国际创业模式动态演变的主要原因。研究结论不仅厘清了国际创业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过程的内在机制,而且明确了企业融入全球创新创业浪潮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2.
王飞绒  赵鑫  李正卫 《科研管理》2006,40(11):196-205
企业家情怀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创新投入?本文主要依据计划行为理论,从企业家情怀与创新投入的关系入手,构建了企业家情怀经由风险承担与压力应对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概念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假设。利用183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企业家情怀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投入,风险承担和压力应对在情怀到创新投入的影响路径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论文将企业家情怀纳入创新研究,补充和完善了企业创新动机理论,对企业家情怀的研究也有效拓展了企业家精神理论的内容,论文同时也从企业家层面和政府层面提出了管理启示,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王飞绒  赵鑫  李正卫 《科研管理》2019,40(11):196-205
企业家情怀是否会影响企业的创新投入?本文主要依据计划行为理论,从企业家情怀与创新投入的关系入手,构建了企业家情怀经由风险承担与压力应对影响企业创新投入的概念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假设。利用183份有效问卷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企业家情怀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投入,风险承担和压力应对在情怀到创新投入的影响路径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论文将企业家情怀纳入创新研究,补充和完善了企业创新动机理论,对企业家情怀的研究也有效拓展了企业家精神理论的内容,论文同时也从企业家层面和政府层面提出了管理启示,最后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科技创新创业的前沿阵地,对科技创业人才的集聚与孵化具有先天的制度和文化优势。运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科技创业人才孵化相关理论,构建了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科技创业人才孵化网络嵌入模型,并以武汉地区科技创业人才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了科技创业人才的孵化网络嵌入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作用机制以及创业效能感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科技创业人才的孵化网络关系嵌入、结构嵌入对创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和促进作用,创业效能感在关系嵌入对创业绩效的作用路径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在结构嵌入的作用路径中只起部分中介作用。以此为基础,提出科技创业人才的孵化网络嵌入式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5.
郑小碧 《科研管理》2019,40(10):230-239
通过概念模型构建和对422家样本企业的问卷调查与实证分析,本文揭示了天生全球化企业基于跨国创业导向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国际化绩效提升机制及行业技术属性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在国际市场积极竞争、主动创新和敢冒风险的跨国创业导向是天生全球化企业快速拓展国际市场的天然引擎;技术创新能力通过促进海外市场盈利水平和国际业务员工增长将天生全球化企业潜在跨国创业绩效转化为现实国际竞争优势;高技术行业属性对国际化绩效提升发挥增强型调节效应,中低技术行业属性则具有弱化型调节效应;企业规模、年龄等对国际化绩效的影响不显著,但生产型或贸易型的企业性质虚拟变量影响显著。本文为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国际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6.
针对技术创新活动和承包商施工业务之间的溢出效应,讨论承包商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时可能存在的两种路径选择:与技术创新市场的在位企业进行合作或竞合。基于建模和博弈论的分析表明:(1)在施工收入和技术创新存在正外部性的情况下,承包商会选择竞合的技术创新路径;(2)在承包商选择竞合路径的情况下,承包商能提供比在位企业更高的创新质量;(3)然而,承包商选择竞合路径存在降低技术创新市场整体创新质量的可能。根据研究结论,从更好推动重大工程创新活动所具有的创新驱动创业使命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相关文献理论梳理,在问卷调研、现场考察和座谈访谈基础上,分析科技创业人才及其创业企业的成长环境需求,特别是人才对政府促进科技创业人才及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服务诉求,针对其成长需求和对政府服务的诉求,探索开展的科技创业人才及其创业企业培育实践经验和机制的案例研究。以四方面的培育实践工作为例,剖析培育机制是基于科技创业人才成长的环境需求和困难而设计的,又是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调动各方资源共同建立和形成的,这些培育实践工作解决了科技创业人才及其创业企业成长的关键性问题,提出有效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18.
潘宏亮 《科研管理》2020,41(3):43-51
国际创业经验是扩大天生国际化企业知识库的基石,是促进创新要素累积的前提,更关系到企业实施双元创新战略的成效。通过分析国际创业经验支撑天生国际化企业双元创新的内在联系,构建了天生国际化企业双元创新的概念模型。运用SPSS21.0和AMOS21.0软件,对215份调研问卷收集来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国际创业经验并不直接影响天生国际化企业探索式创新,而对其开发式创新呈正相关关系;(2)创新要素累积在国际创业经验和天生国际化企业双元创新之间起到中介作用;(3)天生国际化企业的开发式创新与探索式创新呈正相关关系。该结论为天生国际化企业开展双元创新活动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孙新波  何建笃  张媛  马慧敏 《科研管理》2022,43(12):144-153
中国企业开始国际创业并向纵深化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家思维及所衍生出的认知对企业的国际市场战略布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金鹏国际创业过程为案例研究对象得出,根据NCS-ES矩阵金鹏的国际市场战略布局可以被划分成三个阶段,企业家认知模式历经主次模式、相容模式与虚实模式的演化过程,而这种演化的背后是阴阳自绝、相乘、相对、相交、相生与相应六种关系思维的体现。同时“阴阳”思维也会推动企业家认知不断成长,指引企业形成更加合理的国际市场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20.
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公司创业投资(CVC)是一种促进大企业开放式创新和创业企业快速成长的有效机制。CVC活动在我国的20多年实践证明:其促进了大企业与创业企业的共同发展,并使二者形成共生关系,通过共生介质和共生界面优化实现双方互利共生。在创新生态系统视阈下,大企业种群与创业企业种群可通过演化博弈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有利于提高双方的适应性并拓宽生态位,进而协同共生进行价值创造。因此,基于对公司创业投资(CVC)生态群落生态位的描述,引入Lotka-Volterra模型,利用算例仿真预测大企业和创业企业的创新生态位演化趋势,从共生、学习、创新、激励角度提出公司创业投资生态群落的共生培育机制,为我国公司创业投资生态群落中企业创新生态位的策略优化与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