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视窗分析模型的我国高校科研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别取窗宽为1-5,应用视窗分析模型对我国各省市高校在2003—2007年的科研效率进行动态分析。通过比较不同窗宽的分析结果,发现随着窗宽的增加,我国各省市高校的TE和PE呈递减变化,SE呈无规律变化;科研效率在不同年份对窗宽的敏感程度不同;选择不同的窗宽会使得研究者对科研效率的长期变化趋势得出大相径庭的结论。对于"如何确定理想的窗宽",从理论上提出新的分析方法,研究确定理想的窗宽,建立适合于我国高校科研效率动态分析的更合理的视窗分析模型。与传统DEA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偏差。这进一步说明了建立理想窗宽的视窗分析模型,对我国高校科研效率进行动态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此视窗模型的分析结果更符合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别取窗宽为1-5,应用视窗分析模型对我国各省市高校在2003-2007年的科研效率进行动态分析。通过比较不同窗宽的分析结果,发现随着窗宽的增加,我国各省市高校的TE和PE呈递减变化,SE呈无规律变化;科研效率在不同年份对窗宽的敏感程度不同;选择不同的窗宽会使得研究者对科研效率的长期变化趋势得出大相径庭的结论。对于"如何确定理想的窗宽",从理论上提出新的分析方法,研究确定理想的窗宽,建立适合于我国高校科研效率动态分析的更合理的视窗分析模型。与传统DEA模型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偏差。这进一步说明了建立理想窗宽的视窗分析模型,对我国高校科研效率进行动态分析是很有必要的,此视窗模型的分析结果更符合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探究高校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效率,精准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以2017—2021年我国31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数据为基础,利用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对不同省域、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群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31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整体较低,17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存在投入冗余问题,29个省份高校科技创新存在产出不足问题;(2)地区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呈现出西强东弱状态;(3)城市群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呈现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城市群”状态。由此提出建立以效率为准绳的科技资源配置策略、以效益为导向的创新成果评价机制和以服务为基础的科研政策保障体系的建议,以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DEA的我国地区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DEA方法评价了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得到了各地区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状况,以及各地区高校科研投入产出非DEA有效的产出不足量和投入冗余量,并据此得出我国西部地区的高校科研投入产出效率相对较低,且大多处于规模效率递增阶段的结论,因而加大对西部地区高校科研资源的投入规模和提高投入资源较多地区的科研产出是当前国家和各地区政府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我国31个省份技术转移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比分析以高校为主体和以企业为主体的省份技术转移效率,并对省份高校、企业技术转移效率的有效性和非有效单元投影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整体技术转移效率低下,高校情况更不乐观,处于规模效率递增阶段,而企业处于规模效率递减阶段;高校和企业普遍存在着投入冗余情况。针对研究发现,因地制宜地提出提高我国不同省份不同主体技术转移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面对全球化竞争和经济转型的双重压力,国家大力推动创新驱动战略。高校科研活动效率的优劣将影响创新源动力的发展,而现有研究中对我国高校科研活动效率动态变化的研究较少。研究运用DEA Malmquist指数和聚类分析,对5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09-2014年间的科研活动效率发展趋势和成因进行分析。基于DEA模型计算结果,发现1)科研体系改革的实施使高校科研活动效率发展趋势出现波动,各高校科研体系改革的落实缺乏针对性;2)高校科研体系改革的关键问题是资源配置失衡和自身发展阶段不明确;3)高校科研体系改革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科研活动规模的扩大,高校科研产出不断增长;与此同时,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科研活动的结构同质化问题越来越明显,既对高校科研资源造成浪费,也对高校科研效率和科研成果质量的提升产生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剖析高校科研同质化背后的原因,对应如何引导高校科研走出同质化发展的困局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2003-2011年间我国30个省市高校科研的投入产出数据为基础,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测算了我国30个省市高校科研创新效率,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处于效率前沿面上,平均增长为9.7%,技术进步对高校科研创新效率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东部地区高校科研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17.2%,超过了中部地区的7%和西部地区的6%,规模效率是造成东中西部高校科研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的提高我国各省市的科研创新效率,以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为标准对我国30个省市进行了聚类分析,并根据不同类别的省市高校科研创新效率的优劣势,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江苏省高校科研活动投入产出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BCC模型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别测算其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结果表明:江苏省高校科研静态效率有很大提升空间,需要更加合理地配置科研活动投入资源,以期达到技术有效;进一步通过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追寻引发江苏省高校科研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效率提升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0.
通过2009-2016年中国各地高等学校科研活动的数据,建立随机前沿分析模型,考察科研资源配置失衡等因素对科研效率的影响效果,并对中国各地科研效率进行测算与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大陆高等学校的科研效率总体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具有较多科研经费投入的东部地区反而科研效率较低,而西部地区的科研效率相对较高;各个省、市和自治区的科研效率差异较大;科研资源配置失衡降低科研资源的使用效率,也进一步阻碍科研效率的提升.因此,国家应该避免一刀切的政策,根据各地的科研特征,给予科研效率更高的地区更多的经费资助.  相似文献   

11.
初旭新  马昱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2):119-123
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体,高校科技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是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关键。现阶段,如何在有限的高校资源投入下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刻不容缓。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高校科技创新分为知识创新阶段、科研创新阶段和创新收益阶段。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分析了2005~2017年中国30个省市高校科技创新效率,进而以北部综合经济区、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和中国整体为例,分析其三阶段效率演化动态趋势。研究发现:①中国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各阶段效率及总体效率偏低,且创新高的省份与效率低的省份差距愈来愈大;②各阶段中,知识创新效率>科研创新效率>创新收益效率;③区域间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和差异性,黄河中游、东部沿海、长江中游等综合经济区知识创新阶段较高,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等综合经济区科研创新效率较高,南部沿海、北部沿海等综合经济区创新收益阶段创新效率较高。针对现阶段中高校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不足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利用截面数据对地域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现状,利用统计工具建立地域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的监测指标体系,基于科研经费使用产出滞后于投入的测算分析,构建了基于投入产出角度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近五年科研经费使用效率评价的CCR模型,动态分析区域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研究表明,我国东中西部共有18个省市科研经费使用存在投入过剩或产出不足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知识创新与转移:高校学术论文产出的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论文是科研活动进一步深入的必不可少的基础,以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学术论文发表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计算了2001年至2004年4年间的高校学术论文发表效率.结果表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可以正确反映学术论文发表效率状况.  相似文献   

14.
吴宇  岳初霁  景婧 《科研管理》2019,40(12):327-330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高校的发展中,科研工作已经占据重要地位,为了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应运而生,并随之发展。本文作者结合所在高校的现状及今年开展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调研工作,从高校二级科研管理的必要性,现状及构建策略单个方面,阐述了一些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的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吴宇  岳初霁  景婧 《科研管理》2006,40(12):327-330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高校的发展中,科研工作已经占据重要地位,为了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应运而生,并随之发展。本文作者结合所在高校的现状及今年开展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调研工作,从高校二级科研管理的必要性,现状及构建策略单个方面,阐述了一些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的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创新要素汇聚,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的策源地。高校科研效率的高低对于大湾区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以粤港澳大湾区部分高校为研究对象,基于投入产出考虑,采用DEA方法,首先,从整体上测算2016-2019年高校的科研效率,然后,分别对8所高校的科研效率进行具体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科研效率呈现上升趋势,最高效率水平达到1.393;高校之间科研效率存在差异,且差异水平较大。基于此,为提升高校科研效率,应完善高校科研资源配置;建立多样化的激励机制;转变科研理念,强化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7.
通过检索分析浙江与广东近31年的专利数据,发现两省技术创新具有不同模式:浙江技术创新的领域分布比较广泛和均衡,信息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齐头并进,呈现出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的特征;而广东的技术创新则具有较高的集中度和非均衡性,主要集中于信息产业,且以企业为主导。两省分别面临着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压力较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引领作用不够突出、技术创新相对优势缩小、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因此,未来两省应当构建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系统,实施针对性的科技政策,加强产业政策与科技政策的对接,提升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利质量和知识产权运营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鉴于目前对我国农林高校科研效率影响因素、各高校内部科研效率差异和动静态效率情况分析不足,基于乡村振兴背景,选取我国29所农林高校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DEA模型与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进行科研效率评价,结果发现:就静态来看,农林高校整体科研效率水平较高但各高校之间尚存在较大差距,“双一流”建设农林高校高于普通农林高校,东部农林高校最高、西部次之、中部最低;就动态来看,农林高校全要素生产率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但科研创新与技术进步方面仍需加强,办学层次上“双一流”建设农林高校未来继续领跑,地区分类上东部农林高校与西部农林高校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与中部农林高校的差距将进一步扩大。进一步运用Tobit模型分析发现,人力投入、科研机构数量与国家重点学科数量对农林高校科研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经费投入则呈显著的负相关,高层次人才数量和所在省份人均生产总值虽与农林高校科研效率呈正相关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研转化能力与效率是一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原动力,两者协调发展有利于高校科研的优化与稳定。本文以2012-2016年我国教育部直属64所高校的科研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方法)对高校科研转化能力与效率进行评价、匹配;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构建模型探讨两者间的关联性。结果显示,高校间科研转化能力差异较大,5年间变化幅度较小;科研转化效率处于增长状态,但横向差异较大;低匹配与不匹配型失调高校比例高,同时科研驱动要素与效率间关联度最高。基于此本文提出增强高校科研转化能力与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