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张浩  孙新波  张雨  张媛 《科学学研究》2018,36(2):296-303
针对"为什么是某些人发现和识别创业机会"的传统难题,从创业认知理论视角,系统考察了创业者反事实思维、创业机会识别、创业警觉性以及特质性调节焦点间的内在关系,构建了反事实思维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模型,并详细探讨了反事实思维对创业机会识别的作用机制。通过对182位创业者的问卷调查,研究表明:(1)创业者反事实思维与创业机会识别正相关;(2)创业警觉性在创业者反事实思维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有部分中介作用;(3)特质性调节焦点在创业者反事实思维与创业机会识别之间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机会型创业对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整合人力资本理论与社会学习理论,以2016年GEM数据库38个发展中国家的8 594个创业者为样本,探究创业者人力资本对机会型创业的作用机制,分析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中介作用和创业榜样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创业者人力资本通过正向影响创业机会识别能力,进而促进机会型创业;创业榜样正向调节人力资本对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影响,即创业榜样出现时,创业者人力资本与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正向关系更强,然而,创业榜样并不调节创业机会识别能力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北京地区创业者作为样本,检验既有知识、创业警觉性和创造性思维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以及创业警觉性和创造性思维及其各维度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创业警觉性、既有知识和创造性思维所有维度对创业机会识别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创业警觉性各维度及创造性性思维在创业警觉性、既有知识与创业机会识别间均起到中介作用,由此创业机会识别的内在机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基于信息资源视角的创业机会识别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起点就是创业机会的发现。本文首先提出对创业机会识别产生影响的有三方面因素:必要的信息资源、创业者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创业者的性格特征和风险倾向性,并以认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创业者机会识别过程,建立了基于信息资源视角的创业机会识别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5.
基于不确定环境的创业机会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环境中的动态性、复杂性和敌对性,使得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强;创业者的警党性和以往知识也使得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各不相同.以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创业机会识别能力作为两个可变因素,建立不确定环境下的创业机会认知的总体分析模型和机会认知类型模型.刨业者可根据机会发现、机会识别、机会创造、机会模糊等不同的机会识别类型采取相应的机会识别策略.  相似文献   

6.
反事实思维是个体对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心理模拟和替换以预测和推理未来,并为未来行为和事件提供指导的认知机制,可为失败情境下探索创业者的思维和认知提供新的视角。本文基于203位具有失败经历的连续创业者及其创业企业的经验数据,检验哪些因素会导致创业者失败后产生反事实思维。研究表明,失败后内部归因、创业者自我效能感以及经济成本均正向影响创业者的反事实思维,而失败时间对反事实思维产生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丰富了反事实思维和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对身处失败阴霾的创业者从失败中获益也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7.
创业机会研究形成了发现型、构建型和创造型三种创业机会观。然而既有研究重视机会来源和识别却忽视了机会识别后该如何开发的问题,造成了不同机会观下的机会开发过程依然处于“黑箱”状态,导致无法提供“可靠且有用的知识”促进创业实践。为破解“黑箱”,首先对机会开发过程进行解构,强调机会链接至少与机会识别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其次,对三种机会观视域下的创业机会开发路径、实施情境以及对创业者要求进行区分与比较。对理解三种机会观视域下的机会开发过程具有重要理论贡献,基于理论研究成果进一步诠释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创业实践历程,提出中国科技创新创业趋势,并展望了未来创业机会开发的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洞悉创业者创业决策行为影响的内在机理,揭示影响创业决策行为的深层次原因,文章对影响创业者创业决策的关键变量--创业机会识别的概念内涵进行了界定,对创业机会识别的构思进行了测量、对创业机会识别影响因素等一些前沿问题进行了评述,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最后提出了在此领域几个未来值得研究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进行了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9.
创业机会评价重要指标序列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识别和选择创业机会是一个动态过程,机会评价活动贯穿整个全过程。目前,并没有什么绝对权威的机会评价标准。而且,创业者对机会进行非正式评价时基本就不依赖什么系统的指标体系。本文在Timmons的机会评价框架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中国资深创业者和一般管理者进行比较研究,提出适合中国创业者进行非正式评价或投资人在进行尽职调查前快速评估创业机会的10项关键指标序列。我们的研究证明,人的因素是进行机会评价时最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创业机会识别是创业过程的第一步。在现有的研究中,对于创业机会的概念探讨已经较为丰富,但是创业者如何搜索真正有价值的创业机会,对这一问题缺乏明确的理论框架。基于创业机会识别的过程分析,文章对创业机会识别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孙永波  丁沂昕  王楠 《科研管理》2021,42(2):130-137
资源拼凑解释了创业者在资源约束的情境下如何将看似无关联的手头资源组合成有价值的资源,并进一步驱动创业者对机会的认知。然而,对两者之间的路径对接机制缺少关注。本文从组织学习视角出发,利用不同组织学习方式推进资源拼凑和创业机会认知的关系研究。本文通过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解析了资源拼凑和组织学习所涉及的关键构念;构建了创业认知过程的两阶段理论模型,包括机会发现阶段和构建阶段;构建了资源拼凑与机会认知阶段对接的机制框架,解释了组织学习如何桥接两者的路径。在总结研究贡献的同时,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创业自我效能感是创新机会识别的促进因素这一观点可能夸大了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好处而忽视了其潜在的成本。为此,关注创业自我效能感在机会识别过程中的“黑暗”面,并将信息扫描频率引入创新机会识别过程,基于145名中国创业者的调查数据,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来考察创业自我效能感、信息扫描频率、创业经验与创新机会识别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创业自我效能感对信息扫描频率有负向影响,而信息扫描频率的降低不利于创新机会的识别;信息扫描频率在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新机会识别的关系中发挥负向中介作用,而创业经验可以缓解信息扫描频率的负向中介效应。基于此,提出新创企业管理者应正确看待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新机会识别的作用机制,创业者应积极进行信息扫描并更好地利用创业经验等对策建议,以此启发创业者在实践中更好地识别创新机会。  相似文献   

13.
技术机会是技术创新决策中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只有具备了较强的机会识别能力,企业才能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本文在现有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从技术领域和开发经营领域入手,构建技术机会可视化识别的基本框架。以公路工程领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探讨如何挖掘潜在的技术机会,为企业创新管理提供必要的决策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4.
创业者资源是机会识别过程的基础,其中信息资源的作用尤为显著,因此研究创业者信息资源的形成及其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本文中,我们将集中讨论创业者的人力与社会网络资源如何形成创业者的信息资源及该资源在机会发现和评价过程中如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创业动机、机会开发与资源整合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朱秀梅 《科研管理》2010,31(5):54-60
摘要:创业动机、机会与资源是创业的重要因素,但对三者之间作用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将创业动机分为主动的创业动机和被动的创业动机;创业机会分为创新型创业机会与均衡型创业机会;并定义了三种资源整合方式:技术驱动型、资金驱动型和人力资本驱动型。构建了创业动机、机会开发与资源整合方式相互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对长春371家科技型企业创业者进行问卷调查,利用AMO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创业动机、机会开发与资源整合方式之间具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机会评价是创业认知观的关键要素。对71名小企业创业者与82名企业管理者基于创业情景的机会评价研究发现:创业的机会评价过程中,创业者的认知机制是认知偏差系统作用于或通过风险知觉作用于机会评价;创业者比管理者运用了更多的认知偏差。  相似文献   

17.
孙永波  丁沂昕  杜双 《科研管理》2022,43(1):105-113
   创业机会的本质是了解企业家如何运作并形成机会,发现或识别作为创业机会发展的开端尤为重要。资源作为维持企业内部稳定、建立竞争优势的资本,企业必须有效地拼凑资源,以实现资源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冗余资源对创业机会识别的影响,并探索冗余资源与资源拼凑的倒U型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已沉淀冗余与未沉淀冗余均可有利于企业识别创业机会;随着未沉淀冗余的增加,其对资源拼凑具有正向影响,当超过一定的节点,未沉淀冗余负向影响资源拼凑。本文为企业合理利用冗余资源,培养资源拼凑能力,以识别有利可图的商业机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胡贝贝  张秀峰  杨斌 《科学学研究》2020,38(12):2228-2235
本研究以中关村科技园区15位典型创新型创业人才为对象,通过非结构化深度访谈,应用扎根理论和方法探究了创新型创业人才基础素质与专业能力特征,以及二者的关系和转化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在基础素质层面,创新型创业人才具有感性与理性复合的人格特质、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贯通的知识基础,以及高智力和充沛精力体力复合的生理素质。在创新型创业活动开展层面,具有创新型创业机会的识别/创造能力、开发能力,以及创新型企业的运营能力。其开展创新型创业的专业能力是其基础素质在特定契机刺激与创新创业意识驱动下,围绕创新型创业主题的聚合转化和显现。其专业能力的生成机制模型为:基础素质-(创业契机+创新创业意识)-专业能力转化。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创新型创业人才培养和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钟榴  余光胜  潘闻闻 《科研管理》2019,40(6):205-214
如何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初创企业的产品创新一直是学界和商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首先介绍了创业决策逻辑理论中的目标导向和手段导向的特征,通过案例分析分别探讨了锤子和小米两个初创企业产品创新流程决策,并以理论模型对比了两种决策理论在实践中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研究结果表明,锤子手机的研发过程体现了目标导向的特征,而小米手机的研发过程体现了手段导向的特征。本研究认为,创业更多是介于精密计划和非系统性试错之间,目标导向和手段导向逻辑的适用性取决于不确定情境下创业者战略决策的权变性,权变性影响了企业资源的整合和创业机会的识别;初创企业在发展早期比较适合采取目标导向逻辑进行决策,通过提高资源整合效率,能加快创业机会的识别,而手段导向的作用更多体现在产品创新后期,随着产品的约束性条件不断演化,创业者通过保持资源整合的柔性来持续识别新的创业机会,产品创新是外界环境各种约束性条件不断迭代而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