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克松时期中美关系的突破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但事实证明,美国在这一时期实行的是双轨制外交,对华缓和的政策与美国对台继续支持的政策是并行不悖的。本文以美国新解密外交档案为依据,专门探讨尼克松时期的对台政策,认为这一时期美国的对台政策是其传统"两个中国"政策的变相,其实质是服务于中美缓和的形势要求,最大化地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利用越南这一战略要地对中国进行遏制。面对美国侵越带来的威胁,中国援越抗美,但双方的对抗以不发生正面冲突为限度。由于美国深陷越战泥潭,尼克松为借助中国影响尽快解决越南问题,需要中国的支持协助,因此主动做出了与中国接近的姿态。中国对当时国际形势做了深入研究后.也相应地做出缓和的回应,利用越南问题推动了中美关系的缓和。越南因素在中美从对抗到缓和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3.
奥巴马时期的美国对外战略呈现局部收缩与全球再平衡的特点。在美国全球战略收缩或者说是战略克制的背景下,奥巴马与尼克松都对美国全球战略进行调整,力图使军事利益重心与经济利益重心重合。与尼克松对华缓和关系不同的是,奥巴马注重对华"软遏制",重视利用"国际规则"施压以维护美国的制度霸权、制约中国的崛起环境以谋求本国的经济利益。特朗普当选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势必会发生新的调整,从而对中美关系产生影响。对此,中国要统筹好两个大局、加强与美国新政府的战略沟通,引导中美大国关系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尼克松主义是美国当代现实主义外交的经典范例。它的出台是中美之间逐渐恢复通话直至后来建交的必要契机,同时正是在尼克松主义的指导下,美国对台政策改变了以往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尴尬地位。这种政策性的转变虽然缓解了中美之间的摩擦,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政策转变背后的现实利益目的。  相似文献   

5.
尼克松上台后,主动寻求改善与新中国的关系。经过中美双方的不懈努力,尼克松于1972年成功访华,并与中国政府签订了名载史册的《中美联合公报》。尼克松积极谋求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美关系、亚太局势和世界战略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笔者认为,正确理解这一重大事件,必须将其置于具体的历史环境下。尼克松上台之际,美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国际上,苏联实力迅速增加,并且公开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西欧诸国和日本经济发展迅猛,重新崛起为经济大国,独立性日益增强。在外交政策、关税、贸易限额方面,西欧和日本…  相似文献   

6.
尼克松于1969年春入主白宫后,从美国国家利益出发,采取务实态度,逐渐改变鹰派立场,调整美国对外政策,收缩美国在海外驻军,结束越南战争,在世界上推行缓和外交。1972年2月,尼克松成功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历史性突破,是隔绝走向交流、对抗走向缓和折点。此后,中美建交,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不仅对中美两国的发展,而且对世界结构性变化,对世界和平和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背景材料】2006年11月19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越南河内参加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时,会见了美国总统布什。胡锦涛在谈话中指出,布什总统和美国政府多次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希望美方恪守承诺,不向"台独"分裂势  相似文献   

8.
尼克松对华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从"反华"到"联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尼克松的对华思想一方面既受到美国国内政治舆论的左右,另一方面又受到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影响。在内在驱动与外在压力的共同驱使下,尼克松的对华思想不得不走上正视中国的轨道,这个结果既关系到尼克松个人的政治前途,又关系到美国的国家利益。因此,对尼克松对华思想演变动因的分析,可以揭示中美关系既合作又斗争的历史,也可以为近来中美两国复杂的战略性伙伴关系提供积极的参照。  相似文献   

9.
自法国开启越南战争之后,美国就开始和越南逐渐的产生了关系。在法国撤出后,美国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及其外交理念和价值追求,逐步由介入到武装干涉。最终由于理念与行为的相悖及理念之间的相互冲突,使美国在越南难以取得预期实效。美国国内开始反对这场无望的战争。尼克松以均势理念及美国有限责任论,来塑造世界格局并在此框架内来解决越南问题,以求尽快脱离这场战争。  相似文献   

10.
略述侵越战争对美国的影响张守参1969年7月25日,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于出访亚洲有关国家途中,在关岛宣布了作为美国对亚洲政策基石的新方针,即著名的“尼克松主义”,或称“关岛主义”。同年11月3日,尼克松在对全国所作的“关于越南问题的重要演说”中,...  相似文献   

11.
1994年4月,美国总统尼克松逝世,美国人民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中国人民也深切怀念这位为打开中美友好大门做出重要贡献的老朋友,中国外交部长钱其琛前往使馆悼念,并为其题词.这使人们不禁回想起二十多年前尼克松访问中国及后来中美建交的动人场面.那么,中美建交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实现的呢?  相似文献   

12.
尼克松政府在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上的政策出台过程,按时间顺序分为三个阶段。经过持续的决策争论,尼克松政府最终确定以调整后的"重要问题案"和"两个中国"性质的"双重代表权提案",作为美国政府在二十六届联大上对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失败使美国最终丧失了对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梳理了中美两国"信任赤字"的现状,以及周边对于两国的不同意义,并以美国在中国周边的战略布局为视角考察了中美"信任赤字"产生的原因。本文认为经济上的巨大利益是美国在战略布局上重返亚洲的坚定基础,而在政治层面防范中国崛起,以及军事层面加强对中国的遏制则是美国重返亚洲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指出,美国在中国周边的经济政治化、政治安全上全面布局,正是中国对美"信任赤字"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本文也分析了周边国家在中美"信任赤字"中扮演的角色。最后,在结论中指出了两国为解决"信任赤字"问题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尼克松总统上台后提出了美国全球外交战略新的指导思想——尼克松主义。提出这一指导思想的动因之一,就是侵越战争对美国社会产生的诸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侵越战争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社会、对外政策与对外战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60年代末,由于种种因素的变化,特别是尼克松的上台、陷于越战泥潭不能自拔及与苏联竞争中不占优势,美国在一番权衡后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而中国同样希望能尝试和美国改善关系以牵制苏联及冲破此时一定程度上的“外交孤立”,所以中美双方都有打破敌对状态的意愿与需求。由于在1971年日本世乒赛上美国运动员与中国运动员的戏剧...  相似文献   

16.
美国福特政府时期在亚太地区实行"太平洋主义"。在新的军事安全政策指导下,福特政府制定了维持在韩军事存在、增强韩国自保能力等军事战略举措。这既有对尼克松时期战略收缩政策的继承,又突出强调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的存在和介入。但由于福特政府并没有向韩国作出新的承诺或投放新的军事力量,因此从本质上讲,福特政府的对韩军事政策只是"尼克松主义"在亚洲新形势下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台湾问题缘起于中国内战,但其延续与持久存在,却是中美战略冲突的产物。冷战以来的美国对台政策几经变迁,但始终以美国的利益为依归。台海统一必然触动美国霸权,台海统一同时是中国复兴的战略基点。随着马英丸当选与台独势力衰落,而两岸寻求和平共存,美国的对华政策将可能被迫再度调整,退出两岸纷争。维持台海现状政策已完成历史使命,有必要重估台海形势,将统一适时提上议事日程。在中国完成统一之后,中美关系才能向正常的大国关系过渡。  相似文献   

18.
论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利益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调整对华政策的根本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其自身利益需求。在防范中国、借重中国中,维护美国的亚欧安全利益;在其资金和技术与中国商机无限的大市场的紧密结合中,确保美国下世纪的经济利益;在合作与接触中,用美国的价值观念来“引导”中国,确保美国全球民主化的政治利益。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说明,美国对中国的依存度在增加,中美双方的共同利益在增多,但战略目标上的根本矛盾不会消除  相似文献   

19.
自2009年奥巴马执政以来,中美两国间贸易摩擦越演越烈,美国政府连续多次对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实施了反倾销行动,立案率之高,在国际贸易史上也极为罕见。为维护中国企业的利益,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顺利发展,中国政府必须认真研究,对中美贸易的未来走向及时地作出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1972年2月21-28日,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应邀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七天的历史性访问。此访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虽然媒体和众多当事人对这一重大来访的报道和回忆广泛、详细而深入,但还没有一条像"起居录"式尼克松日记所披露的如此连贯、精准和完整。访华的169个小时里,尼克松总统在非正式场合与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38次(含4次电话通话)见面、与幕僚长霍尔德曼的28次(含2次电话通话)见面、与私人秘书伍兹的16次(含3次电话通话)见面,与新闻秘书齐格勒的5次见面、与私人医生里兰德的3次见面、与国务卿罗杰斯的2次见面,虽然记载惜墨如金,但却十分说明问题。尼克松总统总统日记是一份有参考价值的研究中美关系史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