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然 《学会》2017,(2):5-13
公共服务社会化是世界各国公共服务改革的共性趋势,作为非营利组织,学会在推动中国公共服务社会化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国内针对学会社会化公共服务职能的相关研究大多聚焦于外部环境、政府层面。随着中国社会治理体制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从学会内部因素着手探索社会化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更为重要。美国的学会发展充分而活跃,本文以美国公共卫生学会为例,探究学会社会化公共服务的供给模式,以期为国内学会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印两国不同的政治架构与行政生态,使两国政府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治理中呈现出不同的理念、模式和策略.印度自由放任型的迁移体系强调迁移作为基本人权的要素与地位,在城市化过程中采取了包容性和以服务为驱动的治理范式.中国规制型的迁移体系突显了户籍制度及其背后的城乡利益分配与二元保障结构的体制约束,形成了以城市利益为中心和注重政策供给的治理特征.两国应相互借鉴各自治理模式中的优点,在政府角色定位、城乡利益关系调节和公共服务供给策略等方面进行优化与重构.  相似文献   

3.
民间组织的发展状况是衡量社会发育是否成熟的一项重要标准。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只有大量的组织参与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事务中,才能有效弥补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的"市场失灵"和政府"缺位",形成政府与民间"共同治理"的结构,推动传统政府向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因此,大力鼓励和培育民间组织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共管理是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模式,产生于后工业社会,建立在过度复杂、不确定的社会治理基础之上。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新公共服务作为一种超越新公共管理的社会治理模式应运而生,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文章将对新公共服务内涵进行分析,并从主体、理念及方法等方面探讨新公共服务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指出新时期电子政务的内涵更加突出公共服务的理念,重点应助力提升公共服务领域的能力和水平;总结了国际电子政务发展在理念模式、整合治理和应对互联网政治挑战方面的新趋势,指出其对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启示;归纳了新时期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特点并提出新时期推进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建议:通过电子政务加快政府转型,建设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电子政务,提升电子政务覆盖受益面,以基本公共服务为根本,加强电子政务在社会管理领域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6.
孙燕 《学会》2010,(12):7-10
在制度性、规模化的公共服务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背景下,如何解决整齐划一的公共服务所不能解决和包办的微观化、个性化的社会需求和问题,从而促进社会机体的健康发展,是政府、社区、社会组织三方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南京市鼓楼区养老服务社会化模式为样本,从社会多元治理的视角,分析了社区发展、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和社会组织的发展参与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合作生产公共服务产品的机理,提出小规模需求的服务生产供应模式,以最大程度、更有效率地满足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7.
随着民族地区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以及生活质量的提升,传统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多中心治理是坚持政府为指导的原则下,推动各主体相互合作、共同竞争以及互相监督,形成相互制约的治理模式。文章分析了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多中心治理探讨相关对策,为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绿色制造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强调产品生命周期考虑环境因素,以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利用.绿色制造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由政府部门、服务机构、制造企业三部分组成,其建设模式可采用骨干制造企业示范带动模式、中小制造企业集群模式和公共服务平台推动模式.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对于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新一代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形态和政府行为。数字创新如何赋能推进公共服务创新,是影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该研究基于公共服务创新发展趋势和相关理论基础,通过扎根理论与多案例研究方法,运用深度访谈数据,构建对这一议题具有研究适应性的"多中心—协同治理"理论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杭州、贵阳、广州等地数字赋能公共服务创新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数字技术为公共服务创新的多中心治理结构提供了更强的包容性,也丰富了其治理方式;基于"多中心—协同治理"理论模型,公共服务创新更容易实现自驱动,分工机制和协同机制是关键所在;地方政府实现公共服务创新的关键在于识别本地核心优势,在主体协同性和主体多元性方面实施不同匹配方案从而促进价值共创;基于不同核心要素,公共服务的创新实现路径包括政府牵头—应急开发、政府发起—产业拉动、企业主导—平台供给等类型;不同类型的多中心治理方式会影响公共服务创新的区域性实现路径,协同主体的同质性和异质性是影响多中心治理方式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打开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公共服务创新的治理模式选择和路径实现的"黑箱"。  相似文献   

10.
田万龙 《学会》2017,(10):33-35
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的重要举措,对于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推进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是科协贯彻落实中央群团工作,服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局的具体举措。安徽省科协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省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圆满完成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形成了一些经验和模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总结提炼国内外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化发展现状与趋势,设计构建我国的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应用推广体系框架,总结提炼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应用推广的五大典型模式,即政府引导模式、标委会组织模式、行业协会推动模式、示范区带动模式和龙头企业主导模式,进一步明确大数据、云计算、软件、工业互联网及数字化转型等未来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应用推广的重点方向,提出标准应用推广对策建议,为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强化标准对信息和软件服务业的引领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白文琳  黄林杰 《情报科学》2020,38(12):43-50
【Purpose/significance】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 standard 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China and meeting the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 needs of the public.【Method/process】It is found that the China's existing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 standards are limited to a certain industry or a certain region and lack the common system of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 standards.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 standards construction and the review of the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 standard system, this study builds the preliminary framework of China's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 standard system based on the Kano model, the federal enterprise structure and the standard system framework.【Result/conclusion】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rroboration of relevant data, the article has constructed China's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 standard system with four parts: service general standard, service provision standard, service guarantee standard and characteristic service standard.  相似文献   

13.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入21世纪以来,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党和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从心理疏导拓展到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并进一步拓展到内涵更丰富、目标更明确的社会心理服务,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发达国家在关注心理健康降低医疗成本、发挥智库作用影响公共政策、运用新兴技术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可供借鉴。我国心理健康和社会心理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已经在人才队伍、工作机制、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当前我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心理健康服务来提升人民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未来应向更全面的、支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心理建设发展。心理学工作者要切实把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加强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认识,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系统理论,服务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詹爱岚 《科研管理》2019,40(8):92-100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经贸、政治和科技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标准的形式参与全球创新竞争的实践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印度和南非的标准与创新互动赶超实践,揭示了不同类型标准下的不同创新模式及各自不同的赶超路径。这为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提升创新与标准化能力,理解和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与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有益的借鉴。在实证分析印度和南非的标准化与创新互动赶超案例的基础上,总结了印度疫苗业最低质量安全标准、南非酒业的品类削减标准,以及医疗信息业的兼容及接口标准,分别通过证明、规模和协调模式来推动创新。在互动赶超路径上,印度疫苗业在识别出发展中国家基础疫苗短缺这一机会的基础上,将国际采购视作技术学习和创新的需求工具,并通过标准化将国际采购标准内化成国家产业政策;南非酒业是通过削减品种、科学种植、现代工艺酿造、严格酒标管理;而南非医疗信息业则是通过创造一个吸引子,构建一套自适应系统的层级结构型标准体系,并利用网关来克服基础设施的异构性。研究发现,在标准化与创新的互动赶超过程中,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各主体扮演着不同,且协同的角色;协同之外,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合作支撑尤为重要;企业的创新战略重点,取决于标准化在互动创新中的机制定位。  相似文献   

15.
从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现状着手,围绕产业成长轨迹分析资源化产业各阶段特征,应用龚柏兹曲线初步识别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成长阶段,利用计算判断法验证发现部分年份数据与结论相悖,通过PEST模型进一步揭示外部宏观环境对产业发展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前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正处于加速成长阶段,应尽快制定专项法律法规,使产业发展有法可依;政府监督与社会资本共同发力,树立典型形成示范效应;加强源头管理和健全资源化全产业链标准规范,确保源头分类的同时保证末端治理的标准化。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我国科研技术应用的标准化发展,通过对我国国际标准化活动进展进行调研和计量分析,总结了国际化标准化工作的分布及特点,在此基础上以中科院下属科研机构为例,深入分析了科研机构参与国内外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标准制修订与发展潜力,提出科研机构应发挥自身优势,重视国际标准化交流平台,建立标准化工作的激励与考核机制,积极发挥标准化作为联结科技创新与市场的桥梁、促进科技创新对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袁兆亿 《学会》2014,(8):22-25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现代行政管理变革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它不仅体现在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制度设计上,而且体现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上。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推进行政管理改革的方向,也是提高政府公共管理绩效,拓展行政管理创新空间,延伸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新形势下,不但要深化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而且要提高公共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努力探索与国际接轨且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新模式,在战略层面上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机制,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并发挥最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螺旋理论,按照扎根理论的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等步骤,从访谈与文献资料中提炼出企业、学术机构、政府以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国家标准制定过程中的作用范畴,以揭示标准制定过程中政产学(研)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积极协助、连接协调、优势竞争、行使权利、对接流程和过程跟踪6个方面;学术机构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核心联结、创新引领、促进共识、审查评议、对接流程和技术支撑6个方面;政府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推动协作、管理决策、引导监管、审议发布、管理支持和效度审查6个方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管理、流程推进、资源支持、关系纽带、组织监督、全面审查、管理支持和审核评议8个方面。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未来研究应结合大样本和案例研究方法,进一步探究不同类型标准制定过程中政产学(研)作用机制的组态和转换方式。  相似文献   

19.
标准从现代化的生产手段已经转变成为涉及国家安全、关系国家生态发展、经济生活变化的重要工具。伴随着标准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显现,标准治理的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标准化政策是标准化管理工作的最直接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标准化政策,是我国标准体制改革的重要依据。基于不同时期政策的发文数量、府际关系、主题变迁等文本特征,本文搜集了1979-2017年国家层面的标准化政策,通过R、Gephi等软件,进行社会网络分析,研究其发文单位府际关系网络,挖掘发文单位之间的合作情况;利用对应分析研究不同阶段的主题演变;最后进行内容分析,对每一阶段的政策文本进行主题词分析和关键政策分析,从而研究标准化政策的演进路线,探究我国标准化管理的发展轨迹和一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对标准化政策的供给能力不断加强,政策发文效力扩大;标准体制改革,呈现与创新、产业协同发展的趋势;不同时期的标准化政策重点随技术变革而不断扩散,渗透到更多领域;政府积极引导标准化成为新技术及产业发展价值链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