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慈善救济事业种种 清朝中期,特别是在晚期,运城的慈善救济事业有相当的发展,设立了众多机构,对社会流散、孤贫、疫病等穷苦百姓、盐池工人进行救济,并对轻罪囚犯传授技艺。设置在运城这座盐务专城里的这些慈善救济事业,多是地方行政首脑兼盐务官吏举办的,盐商也多在财力、物力上予以资助,因此,是和盐务有着直接关系的。  相似文献   

2.
慈善救济事业在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人们对传统慈善救济事业的认识却比较模糊,以至于影响到现代慈善救济事业的展开。中学阶段是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系统了解传统社会不同历史时期慈善救济事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念,对于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慈善救济理念和义利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英国乡村社会底层民众普遍经历了物质生活贫困。由于独特的经济、社会和宗教环境,英国乡村家庭内部救济、庄园共同体济助和基督教慈善救助等诸多济助因素,共同构建起多元化救助体系。其根植于传统社会的救助网络,保证了乡村贫困人口在物质资源匮乏的条件下能够生存下来,缓解了社会贫困压力,避免了社会动荡,为乡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中世纪晚期,英国乡村济助体系由宗教慈善向世俗救济、临时性施舍向长期救助、随意性自愿救济向近代政府法制化公共济贫的过渡,开启了英国社会保障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湖南慈善救济事业成绩突出,在湖南慈善发展史上地位重要,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还存在明显不足。比如,灾荒救济缺乏长远规划,时常疲于应付;没有形成稳定的慈善救济专业人才队伍;现代慈善意识和理念缺乏,传统因果报应思想浓厚;灾赈机制运转效率低下,慈善救济效能大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慈善救济历史悠久,夏代以前就出现了养老制度。随后慈善事业的不断发展,到明代,慈善救济渐趋成熟。明代淮安的慈善救济主要是以官办为主,设立了惠民药局、养济院、漏泽园,建立多种备荒仓,在维护地方治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慈善药房是近代英国一种旨在为城市下层民众提供医疗救济的慈善机构,其兴起迎合了社会转型时期英国城市贫困人口的医疗需求,弥补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缺失。通过创新医疗救济形式、拓宽医疗救济范围,慈善药房增进了下层民众的医疗服务供给,助力了英国的贫困救济。此外,药房的家庭探访服务也为其医务人员进行深入的疾病病理和治疗研究提供了便利,促进了英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并为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在近代中国大地上迅速而广泛的传播,社会事业作为传教士的传教手段,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兴办。直隶省地处华北平原,京畿重地,是传教士活动频繁的区域,基督教的社会事业在这一地区有着特殊的意义。基督教会积极开办医院、学校、儿童教养所,大力开展社会公益活动,辅助政府进行赈灾、战地救济。这些社会公益活动不仅弥补了政府和民间机构在社会管理方面的漏洞与不足,而且为直隶带来新的机构设置、新的慈善理念、新的管理方式。对当时直隶的社会服务体系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改良作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直隶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内容和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慈善事业以博施济众为极功,在社会变迁中获得新发展,慈善组织的救济内容更趋宽泛,总括而言,即有慈善救济和慈善教育两大类.慈善救济包括以济贫助困、赈灾救荒等善举,慈善教育则是开办习艺所、贫儿院、慈幼院等机构,注重教养兼施.与传统善举相比,慈善家群体的形成、多样化的慈善组织、多层化的慈善道德、广阔的救济区域、先进的救济运作手段和广泛的经费来源等成为近代慈善事业十分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林瑜 《华章》2014,(27)
回顾二战后,暹罗华侨救济祖国粮荒委员会赈灾始末,梳理其成功推行的原因,体现近代华侨为祖国、为潮汕地区战后救荒和重建做出的杰出贡献,为今天的慈善救济事业提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黄涵之曾任上海普善山庄、上海慈善团、上海孤儿院、妇孺救济会、仁济医院、上海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董事。他一生几乎都在担任官职,但却乐善好施、热心公益,其慈善活动涉及赈灾、救济、教育、公益事业等各个领域,是妇孺皆知的大慈善家。目前史学界对于黄涵之的研究还非常薄弱,其慈善事业研究更无人涉及。对黄涵之的慈善事业的研究,不仅可以对黄涵之在江浙沪地区近代慈善事业中的所作出的贡献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弥补近代慈善史研究的不足,而且对现今我国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救济院的救济活动是社会救济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业。而救济院能否正常开展进行救济活动的关键因素就是资金是否充足。救济院的资金究竟来源于哪里呢?本文以锦州市救济院(1946—1948)为例进行了研究。救济院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渠道,分别是:政府部门的补助、各慈善团体及个人的捐助以及救济院自营的一些收入。  相似文献   

12.
“神圣”与“世俗”的关系是解读西方哲学的一个维度。神圣性对应着“一”、“不变”、“无限”、“不朽”,世俗性对应着“多”、“变”、“有限”、“朽坏”。从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身三类关系的视角,整个西方哲学呈现出一个神圣性不断增强,又从神圣走向世俗,继而在世俗中逐渐迷失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3.
阿城认为:中国小说的性格是世俗,中国小说是随着世俗一路下来的,只是在"五四"以后小说被拔得很高,转成了反世俗;"五四"以来,中国小说一直为"载道"所累,中国小说被"道"压得半蹲着.1968年,阿城开始了他的小说创作,试图以小说的世俗性和营造虚实相生的诗境消除载道文学的语法的权力化、内容的严肃性和意义的确定性,让小说还原本真、回归世俗,叙述民风之盛衰,预示中国人无法逃脱的宿命,字里行间饱蘸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性.阿城的小说无疑把八十年代的小说带入了新的审美纬度.  相似文献   

14.
天主教自唐朝传入中国,曾多次中断,明末清初再次传入中国之后,不断与各地民间信仰相结合,逐渐本地化。作为一个社会团体,天主教会自组建以来,除组织教徒进行与传教有直接关联的社会活动外,还参与其他社会活动,如开办学校、建立医院、开展慈善救济事业。其中文化传教和慈善传教等传教活动成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从17世纪的新法兰西时期到19世纪末,加拿大社会福利一直处于早期的救济和慈善阶段,涉及的范围相对较窄,甚至在法语地区主要由教会开展救济和慈善活动。尽管当时的加拿大还远远谈不上有效的社会福利制度,但是在欧洲传统,主要是英国、法国两国的社会政策传统影响下,加拿大在救助孤儿、流浪者、穷人和老人以及工伤赔偿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些为加拿大全覆盖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近代慈善事业以博施济众为极功,慈善组织的救济内容更趋宽泛,已不局限于单纯的"养",在"教"的方面更为重视,教养兼施,即慈善救济和慈善教育构成的近代慈善事业的内容的两大类。慈善救济包括以济贫助  相似文献   

17.
迟子建的小说《秧歌》采用双线结构,运用意象叙事和交错手法将民间的世俗生活和审美追求生动活泼地呈现出来,世俗色彩和神话色彩交相辉映,世俗性和审美性构成了民间世界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的两极,从而演绎成一部意蕴丰厚的民间世俗性与民间审美性的二重唱,民间的藏污纳垢性和崇美向善性在悠缓迂徐的诗意叙述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8.
寒山诗分为雅、俗两类,俗体诗表现出世俗性与叙事性的特点。世俗性是说寒山诗具有由宗教学向世俗学蜕演的倾向,重在展示世俗生活。叙事性首先表现为事件、场景、人物等因素代替情感因素成为诗的内容,其次表现为诗歌结构采用了旁观叙述的模式和时间布局的方式。在寒山作品中,俗体诗占三分之二,代表了其总体创作倾向,同时也体现了唐代俗学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城市除了经历连绵不断的战争外,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地困扰着广大民众。近代以来,城市社会的公益与慈善事业有了明显的发展,接受政府赈济的灾民和贫民人数迅速增加。政府成立各种社会救助机构,开展各种社会救助活动,发挥着重要的灾害救助作用。民间的慈善救济组织,从事种种慈善救助和赈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民众的痛苦,缓和了社会矛盾。近代城市参与慈善救助活动的社会成员具有广泛性,社会救助中的民间力量在不断增强,城市社会救济、慈善活动较为重视道德教化。  相似文献   

20.
同业公会的同人救济是中国近代典型的社会现象,在戏剧行业尤为突出。民国初年上海戏剧从业者为保护同人利益,专门成立了上海伶界联合会。伶联会以谋求行业自由发展、维持同业基本生活、保障同人正当权益为原则,开展了许多救济同人的活动,在促进伶界同人发展上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救济活动不仅及时给予业内清寒同人帮助,同时也惠及了许多社会底层民众。从“会内自救”发展到“会外互济”、从戏剧界自赈发展到多行业共赈,伶联会成为这个过程中的纽带,并在慈善救济事业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