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对个人、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等云创新参与主体及其在云创新运作流程中的关键作用进行详细描述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创新需求方采用万众云创新的原因以及万众参与方参与创新的现实基础和动力机制,最后以百度百科为例,基于上述理论框架,对百度百科万众参与的云创新模式进行详细论述,以期为以上理论分析提供实践证据。  相似文献   

2.
供应链中制造商与云服务商合作创新是应对当今激烈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本文分析了影响制造商和云服务商选择信任策略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增值收益与双方采取信任策略正相关;风险系数、合作成本、投机收益与双方采取信任策略负相关;存在一个最优收益分配系数使得双方采取相互信任策略的可能性最大;进一步得到,能力水平越高,其获得的增值收益越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提高双方合作创新信任度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从知识共创视角,探索多主体参与对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是实践发展和理论演进的必然结果。将多主体参与、知识共创分别划分为参与主体数、参与总人数,以及嵌入型知识共创、联盟型知识共创的具体维度,从而基于维度层面,构建出多主体参与通过知识共创的单一中介效应和连续中介效应影响产品创新绩效的复合中介机制。以高新技术企业为调查对象的实证结果显示,参与主体数、参与总人数对产品创新绩效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嵌入型知识共创、联盟型知识共创在多主体参与影响产品创新绩效关系中的单一中介效应、连续中介效应均显著。  相似文献   

4.
张红琪  鲁若愚 《科研管理》2014,35(4):103-110
服务创新过程中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企业内外部创新主体是服务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服务创新过程中员工、顾客、供应商等多主体参与和顾客满意度之间关系的理论假设模型。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结构方程分析,得出结果包括:顾客参与对员工参与、供应商参与有直接正向影响;供应商参与对员工参与有直接正向影响;顾客参与、供应商参与对顾客满意度有直接正向影响;员工参与对顾客满意度并没有直接影响。发现了员工参与、顾客参与、供应商参与及顾客满意度的综合影响机制,并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科技创新人才溢出效用最大化的发挥需协同创新模式的有力支撑和正确引导,本文基于协同创新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机制现状研究,从协同创新模式框架的构建和人才发展的客观需求角度,分析人才发展机制的四大平台培育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构架以协同创新理念为核心的人才发展资源的规划机制体系,对驱动创新战略的实现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动力机制及实证分析:以山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基于四种动力源的区域创新系统动力机制理论模型,并以山西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企业创新的原动力方面,创新成果的新颖性不够;工艺创新是企业进行创新的主要表现形式;小型企业的创新活动最为密集,但它们的创新效益不高。在科学基础的推动力方面,研发人员和政府的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全省的综合科技进步水平长期处于全国的中下游水平。在创新环境的支持力方面,政策对创新的影响不够明显。在转移因素的整合力方面,企业的创新合作感较弱,创新合作程度不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地方频发的重大建设项目事件折射出项目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环节的严重缺失与薄弱,其根源在于社会公众参与项目决策遭遇着重重困境与障碍,突出表现在参与主体的范围受限、参与时间和阶段的滞后、参与方式的流于形式、参与过程的信息公开不足、参与结果的反馈缺失等。迫切需要采取完善制度设计、规范信息公开、扩大参与主体范围、前置参与时间和阶段、开展实质性的多元参与方式、加强参与结果反馈等一系列措施保障和推进项目决策中的公众参与,以切实尊重和维护公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表达权,促进重大建设项目决策合法性、民主性和科学性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非研发创新内涵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和数字媒体等行业里有一定代表性的上海企业的非研发创新活动进行了实证分析,并结合当下其他著名互联网企业的实践,归纳出企业非研发创新活动的四个主要特点,并提出科技管理部门支持企业非研发创新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连俊 《科学与管理》2011,(3):45-46,49
科技园区21世纪是融合科技与经济,实现科技成果到市场价值转变极其重要的工具。但随着中国科技园区首轮创业期的完成,园区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作者认为导致抑制园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技园区管理的参与主体单一,职能定位不明确。因此,作者运用三元参与理论,以苏州工业园区为研究个案,明确了政府、大学与科研机构和第三部门的主题地位以及应该担负的责任,为科技园区的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0.
首先通过对上海和深圳科技创新活动基础、创新投入以及创新产出的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上海和深圳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上海科技创新基础条件整体优于深圳,且上海创新投入也大于深圳,但深圳科技创新产出的一些重要指标明显高于上海。其次根据上述结论,分别从创新主体、市场化水平、文化环境、企业性质等几个层面剖析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研究结果表明:较上海而言,以民营企业为创新主体、较高的市场化水平、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深圳产生更多科技创新成果的关键因素。最后分别归纳总结出政府推动型的上海创新模式和市场驱动型的深圳创新模式,通过二者的对比分析,可为其它区域或城市创新发展提供相关借鉴与有益启示与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1.
新产品开发是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目标之一。集成创新是我国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常规性策略。集成创新是在知识管理的平台上展开的。基于国有企业的样本数据,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经验性地研究检验了知识转化、集成创新和新产品竞争力之间的相关性,揭示集成创新模式下知识转化对新产品竞争力的促进机理,发现优势路径和不足之处,提出新产品研发的具体改进策略,为新产品研发能力的培育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研究发现,知识组合化的促进功能较为完备,知识社会化、知识外显化和知识内隐化的功能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机制有个体化的反遏制机制和标准化机制之争,但根据中国高铁国家主导的多方协同创新模式,集勘察设计、建筑施工与装备制造、运营管理于一体的体系化模式,以及知识产权联盟的助推力,应当建立知识产权联盟作为中国高铁“走出去”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机制。建立中国高铁“走出去”的知识产权联盟应当以“共享成果,持续创新”为理念,主管部门主导,建立基础性的国内知识产权联盟,进而发展成国际知识产权联盟,并且当前的国内知识产权联盟应当以“公司制”为组织管理形态。  相似文献   

13.
区域创新平台的企业参与机制研究 P /P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陆立军  郑小碧 《科研管理》2008,29(2):122-127
本文研究了产业集群内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两者不同的区域创新平台参与机制。在两类企业共同的“一般动力机制”之外,它们各自还有不同的动力机制,前者是一种“联网机制”,后者是一种“技术利用机制”。正是基于两类企业不同的动力机制,应有侧重地使用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控制机制对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参与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以使企业成功跨越“参与陷阱”,消除创新网络结构失衡,最终使其高效参与区域创新平台的建设和运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动态竞争理论和创新体系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分析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问题应从产业层次展开的观点和分析影响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因素的框架,并对影响我国移动增值服务业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广州工科人才的产业需求层次、专业、区域布局进行了梳理,就相应的高校工科人才培养层次、专业结构作了分析。发现产业需求层次与高校人才培养层次的错位,产业专业结构需求的前瞻性与高校培养的滞后性成为广州产业经济战略转型阶段不可避免的问题。需要就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趋于一致的协调发展采取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芭蕾舞教学中,为注重新课改理念的渗透,需要我们始终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因此,该文基于高校芭蕾舞教学创新的视角,在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驱动下,对高校芭蕾舞教学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强化芭蕾舞教学创新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一套适应高新技术园区区位和发展定位的科技创新创业项目选择机制和评价指标对于发挥财政资金有效性非常关键。专利价值评议日益成为经济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科技创新创业项目的创新过程分段风险和价值追求分析,设计了从专利价值和创新过程风险视角的评价指标和评议机制,并成功应用于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项目评审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成果可以拓展到国家各类项目或政策投入创新要素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8.
张艳红 《科教文汇》2013,(27):8-9,11
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厦门市院校高职校企合作情况为背景,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资料分析,指出学生参与校企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以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向高效、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所机制转换的必要性和新型运行机制的主要方面,对基础研究工作机制创新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制造企业用户参与、知识距离和知识整合机制(程序化机制与互动化机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理,以197家制造企业为实证样本,采用SPSS23.0和PROCESS宏进行数据分析,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出发,构建一个有调节的模型。结果表明,用户参与和制造企业绿色创新呈现正相关关系;知识距离能够负向调节用户参与和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程序化机制缓解知识距离的负向调节效应不显著;用户参与、知识距离和互动化机制之间存在交互效应,与程序化机制相比,互动化机制更能缓解知识距离的负向调节效应。研究为制造业如何有效地利用用户资源提供新的见解,从而也为制造业采取措施推进绿色创新提供思路参考,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