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学会》2021,(3)
中国流动科技馆作为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十三五"期间,虽然流动科技馆巡展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面对"十四五"规划新发展理念,流动科技馆将如何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更加有效的发展途径对现在及今后都尤为重要。该文从流动科技馆巡展的具体实际出发,剖析制约流动科技馆发展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流动科技馆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流动科技馆在全国巡展以来,与实体科技馆成为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为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贡献颇大。但随着流动科技馆发展的日臻成熟,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新的局面,主要体现在流动科技馆传播主体、传播受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等方面。传播学理论的应用,传播要素的调整,带来了传播效果的改变,使得流动科技馆的科普作用更上一层楼,也说明了在传播学理论基础上,流动科技馆面临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回顾国内外公民科学素质测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更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和相应的问卷。并利用安徽省的大样本实证调查数据,使用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验证了指标体系的内在结构,同时对问卷分析的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该项研究对于政府准确掌握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现状,进而制定和实施更为有效的公民科学素质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曼  聂卓  危怀安 《现代情报》2014,34(7):22-26
在概念界定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我国免费开放的科技馆的观众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并以天津等七省市科技馆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得出了测评体系的指标权重和观众满意度综合得分的计算方式,研究发现免费开放的科技馆的服务条件和内容是提高观众满意度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流动科协馆自2011年启动以来,以"体验科学"为主题,以"科学探索、科学生活、科学实践"相结合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培养实践能力为目的,受到全国各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为实现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广覆盖、系列化、可持续"的指导思想,结合流动科技馆巡展的实际情况,在中国科协和中国科技馆的管理协调下,中国流动科技馆展品需要推陈出新,进行展品的更新换代,研制新型中国流动科技馆展品。  相似文献   

6.
中国流动科技馆作为科普教育工作的一种新形式,已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老少边穷地区公众的科学素质。流动科技馆的展品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互动性和可管性,让公众在思考和感知中走近和认识科学。中国流动科技馆发挥了弥补科普资源空缺、丰富科普工作形式、实现科普资源共享等作用。为此,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流动科技馆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Z公益组织为例,探索构建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方法,为解决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估的相关研究提供有效借鉴。首先从平衡计分卡(BSC)理论出发构建指标体系,利用专家问卷进行指标筛选和改进,从而设计出服务对象、财务、学习与成长、内部业务流程和公益性5个维度,共13个二级指标和29个三级指标。然后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对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赋值,经过发放指标相对重要性的专家矩阵打分问卷和加权平均后,形成各级指标的判断矩阵,并通过相关软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终形成Z公益组织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偏远地区科技馆的建设和发展,是全国科普事业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难点。本文在实体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和流动科技馆的基础上,提出轮转科技馆的概念,并进行相关设想,为偏远地区和中小学校科技馆的共建共享提供理论依据。轮转科技馆是指实体科技馆的全部或部分展厅的展品、人员等展览要素,在相互协作的科技馆中以旋转、循环或轮流等方式进行运作,多采用中小型的利于安装、拆卸、运输的展品,并建设面积相当设计近似的展厅和接收运转平台。轮转科技馆也可以理解为共享科技馆,综合了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和流动科技馆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流动科技馆”重点对尚未建设科技馆的经济欠发达的县级地区实现全覆盖,是促进科普教育资源普惠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研方法,从可持续发展维度对中国流动科技馆进行评估于,通过分析知识助力、宣传满意程度、组织有序度、讲解满意度、服务态度满意度等变量,探究人们的持续采纳的意愿,包括参观其他展馆、再次参观流动科技馆、向他人推荐的意愿,通过回归分析,为深入分析流动科技馆项目的组织特征和演化规律做出探索,为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戈洪奎 《学会》2013,(10):61-64
根据科技馆的发展情况,我们应尽快建立科技馆学,因为科技馆学的建立可以为后人研究它的起源、发展提供史料,能够为现代科技馆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指导人们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科学教育,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科技馆学的理论研究对象为科技馆的性质、任务、功能、作用、目的、科技馆与社会的关系、科技馆发展史、科技馆方法论、科技馆发展预测和规划等.科技馆学的应用研究对象为科学传播、教育活动、教育学、心理学、观众行为、展览设计、展品制作、运营管理、展览效果评估等.科技馆学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是归纳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查明莲花山水质的水文地质,化学成分特征和应用价值,先后对清心泉,灵龟吐液进行6次观察和2次水质分析,初步证实:两口井水质清沏明亮,口感好,富含偏硅酸和钠离子,现已测定的各项指标均达以国家饮用矿泉水标准,是一种饮用天然偏硅酸矿泉水。  相似文献   

12.
设K为代数闭域k的有限生成扩域.C:f(x)=ayn为K上曲线,其中f是k上至少有3个单零点的多项式且n>3是正整数,n不是域k的特征的倍数,再设a■Kn,那么曲线C不能定义在k上,即曲线C:(x)=ayn不会k(a)同构于一条k上的曲线.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是什么?物联网不是互联网、传感网、产品电子代码,也不单纯是一种技术应用。物联网将“互联网”和“物”连接在一起,就意味着把破坏性创新引进到当今的信息和通信技术世界。与互联网不同,物联网是物、网络、语义等视角的综合而形成的集网络、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技术融合系统。在物联网语境中,物联网技术像人一样形成了人为的自主特征。物联网意味着一种潜在的技术异化的环境:个人隐私以多种方式受到威胁。而现有对隐私的制度规约存在诸多的不完备性。  相似文献   

14.
廖汗成 《科技广场》2005,(10):60-62
文章介绍了一种利用多项式公式,推导出一种仅使用加法求整数的任意次方根的算法及代码实现,并对此算法时间复杂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办学特色是指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特有的、稳定的、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独特优质风貌,以及在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体现一所高校办学优势和特性的总和。地方高校要实现较好发展,根本出路在于特色办学,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地方高校办学特色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整体考虑,把握凝练、构建和路径三个环节,要以现有特色凝练提升为前提,整体特色体系构建为核心,特色培育路径选择为关键,真正实施"特色兴校"战略,推动地方高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自利和互利之间关系的分析,揭示了氏族制度时期体现互利的公共权力被替纯粹自利服务的国家权力的异化。而随着自利之间的不断斗争,最终将导致国家权力向体现互利的公共权力的重新回归。这也就意味着替纯粹自利或部分自利服务的国家权力的消亡,而国家作为体现互利的公共权力的载体将继续存在下去。  相似文献   

17.
湖北农村土地流转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总体上比较落后。阐述了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做法,借鉴浙江的经验,湖北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农村的土地流转。  相似文献   

18.
PowerPoint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款功能强大、实用性较强的多媒体课件开发工具。因它简单易学、容易上手,已成为目前教师制作课件的首选工具。利用PowerPoint自身提供的动画设置及触发器功能,完成了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经常需要采用其它交互性较强的软件才能实现的功能:下拉菜单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成层地基固结性状中不同定义平均固结度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勇  龚晓南  连峰 《科技通报》2006,22(6):813-816
一维地基固结理论从传统的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到成层地基一维固结理论中。由于实际地基大多由性质不一的成状土组成,成层地基固结度计算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固结度有按沉降(压缩量)定义的地基总平均固结度和按作用的平均有效应力(或所消散的平均孔压)定义(简称按平均孔压定义)的地基总平均固结度。但对实际工程对它们的大小比较讨论甚少,对实际的选取应用没有理论上的支持。本文从一般均质地基的固结度定义入手,在相对比较理想的土体条件假设下,系统的比较了它们的大小区别,并在单面排水条件下结论Us>Up是一定成立的,并且根据以有的半理论解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来说明本文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纳米生物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纳米生物效应是将纳米技术与生物、化学、物理、毒理学与医学等领域的实验技术结合起来,研究纳米尺度物质与生命过程相互作用及其结果的一个新兴科学领域。本文介绍了纳米生物效应研究的科学意义,国际发展现状和趋势,我国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我国如何发展纳米生物环境效应与安全性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