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战以后,40多个发展中国家作出“社会主义选择”,宣称实行社会主义,有其深刻的内部原因。这种社会主义运动一般由各国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领导,有鲜明的民族主义性质和宗教色彩,带有排斥马克思主义和敌视共产主义的倾向,总体上是一种具有两重性的进步的民族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任何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研究它的主要矛盾,又要研究它的非主要矛盾,在研究任何一种具体矛盾的时候,既要研究它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它的非主要方面。在研究矛盾之间关系的时候,如果只看到一种矛盾性质或一个矛盾方面,忽视甚至抹煞另一种矛盾性质或另一个矛盾方面,那就不是马克思主义全面看问题的“两点论”,而是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两点论”,就要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各种关系,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学校教学计划中的一门课与其他各门课程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就是强调这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性质,即通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教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性1.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当今世界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直接表现为经济技术的较量,但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是人才的竞争.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帝国主义加紧对我“西化”、“分化”,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我们争夺接班人.为此在这场“夺魂战”中我们必须  相似文献   

4.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中指出:“社会主义还必须有一个特征,就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没有这种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胡耀邦同志在这里,为我们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战略方针问题。如何深刻认识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呢?我的体会是: 只有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建国后的头八年 ,中国共产党对国内主要矛盾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由开始认识的正确到后来的失误 ,这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导致党对国内主要矛盾认识上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清 ,还有社会历史方面的影响。总结党对国内主要矛盾认识上的经验教训 ,有利于我们深化对江泽民“七一”讲话中提出的“三个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较为系统地探讨了魏晋“才性之辩”的内容特征,哲学倾向及理论意义,认为这场讨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从传统天人模式向以人的理性自觉为主题的魏晋精神的转机;才性“合、同”论与“异、离”论分别反映了“士”阶层中不同政治地位的人们的思想要求,表现出不同的哲学倾向;其思维的共同取向,是把汉末“清议”中“臧否人物”的具体评论推向对鉴识人物的抽象标准、原则的本体探讨。  相似文献   

7.
论理想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理想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巨大精神力量。党的十二大指出:共产主义的理想问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邓小平同志把要能创造新生活的人和对未来新的一代人所应该具有的素质概括为“四有”,其中首要的一条就是:“有理想”;当前在全国人民宣传教育和整党运动中最强调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理想教育”。那么什么是理想和最科学、最崇高的理想?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理想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人们应该怎样去认识并实现一定的理想?这些是我们认识理想问题必须弄清楚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8.
政治,经济技术价格论 刘弟久(1.3)城乡分离、社会分工与商品经济 宋文周(1.9)论个人、集体和社会之间的价值关系 欧阳康弓建国(1.13)谈党政分工 李巨方(1.21)关于地租基本理论问题的几点思考 郭云飞(2.59)西方经济发展理论评析 杨秋宝(2.63)建国以来陕西省内人口迁移与流动的研究 阴治农(2.73)布哈林并没有提出“社会主义模式”问题 高放(2.107)再谈布哈林与社会主义模式问题 金雁(2。109)经济范畴的更新和变异 侯征白永秀(4 .29)论社会主义第三产业的劳动性质 易炼红(4.36)布哈林提出的是“社会主义类型”而不 是“社会主义模式” 高放(4.4…  相似文献   

9.
从题材选择与表现、人物形象刘画、小说语言应用等方面去探讨《商州》的散文化倾向。“散文化”赋予了《商州》以一种独特的审美品格。从“小说散文化”这一角度去解读《商州》,我们至少会因此对“小说”的涵义有更宽阔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任务.这就是:“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用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党员和群众,抵制和克服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和其它非无产阶级思想,努力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民”.作为社会主义的高等学校应该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培养出的学生应该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骨干力量.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素质如何与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着很大的关系,必须端正办学的指导思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培养出的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共产主义的道德品质,这是时代的要求,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来,受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的影响,使有些青少年产生了一些“金钱万能”.“以我为核心”的消极思想,缺乏信念和远大的理想,而现阶段的中学生正是人生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培养跨世纪的人才,要使社会主义旗帜一代传一代,对中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政治课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现阶段中学生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教育.一、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当前情况下,对于广大中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教育非常必要也非常迫切.这是因为:重视人生观教育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同时也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我们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是由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其宗旨是为全体人民谋福利,党的这一性质就决定了它必须对它的下代一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我党自诞生以来,一直重视人  相似文献   

12.
由于帝国主义“和平演变”阴谋在东欧一些国家得势和我国几十年来在建设、改革中的许多失误,一些所谓政治“精英”便胡说:“20世纪另一个遗产是社会主义的尝试及它的失败”,同时也有人附和:“社会主义在中国已经彻底失败”、“整个社会主义体系已面临崩溃”。一些急于求成的同志,眼看社会主义建设不能速成,亦感到灰心丧气,对社会主义的前途感到忧虑。鉴于此,有必要对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的长期性、曲折性进行科学的认识,从而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不畏艰难险阻,继续改革迈进。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核心是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民主社会主义主张搞所谓的“全民党”、思想“多元化”、组织“民主化”以及“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民主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不符合当代世界的客观实际,给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严重的恶果。  相似文献   

14.
当前学界多以为“理一分殊”只是体用范畴,其实这种理解是局限的。以“意象诠释”观之,朱子哲学实乃以“理一分殊”为结构与纲领、思维与方法,建构其整个哲学体系。具体而言,“理一分殊”贯通其本体论、工夫论与境界论,体现出本体、工夫、境界三者的同构性。在本体论中,“理一分殊”表现为“体用一源,显微无间”;在工夫论中,“理一分殊”表现为“敬贯体用,彻上彻下”;在境界论中,“理一分殊”表现为“一理”与“分殊”的圆融互摄,体中有用,用中有体。  相似文献   

15.
老聃,即老子,我国春秋末期颇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的学说,故被道教奉之为教主。老聃的哲学倾向主要由“道”的性质规定,长期以来,哲学界对老聃“道”的含义和性质似乎已经有了定论。近年来学术界掀起一股“易经热”,其间许多问题涉及“道”的规定,故而促动我们对“道”进行再认识,于是本人发现,过去我们对“道”的定论(包括许多教科书)与老聃本人的思想有很大偏差,因此,本文试就作为老聃哲学核心“道”的性质、特点等谈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问题上,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观点是“互斥论”和“互动论”。“互斥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法引申出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以社会主义道德的滑坡为代价,经济与道德的逆动是市场经济下的客观必然,二者呈负  相似文献   

17.
“天人合一”有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双重意义.儒家的“天人合一”,其主流精神是指建立在道德心性论基础上的主、客未分的“天人一体”,而非以自然为本和表现为主、客分立关系模式的“天人和谐”.它所体现的主要是一种道德性命之学,其旨趣在于为人的生命存在确立形而上的根据.“一体”论与“形而下”的“和谐”论不仅有着明显的区别,且其分野亦标示着能否对中国哲学基本特征和其表征的哲学理路作出正确的把握.以“天人和谐”释解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是对儒家“天人合一”观念的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18.
一、类比法类比法也称类比推理 ,即根据两个对象某些属性的相同 ,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的间接推理。它是人类认识自然的科学方法 ,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认知方法。类比法大致有三种 :性质类比法 ,结构类比法 ,关系类比法。例如惠更斯在 16 90年出版《论光学》专著中应用性质类比法 ,分析光和声波的一系列相同的性质 ,如直线传播、反射 ,折射、干涉 ,从而得出结论“光可能有波动性质。”190 8年 ,卢瑟福把他的原子结构实验与太阳系做了类比 ,建立起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把原子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用的就是结构类比法。关系…  相似文献   

19.
红学这门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各种非科学观念和行为的挑战。五花八门的非科学倾向,集中表现为两点:一是把红学看成一成不变的静止的存在,满足于某些现成结论,不探索,不研究,不创造,不前进。“人物定评”论是突出代表。二是把红学看成魔术师手中的道具,凭主观意愿制造热点,爆出冷门,以求轰动效应。诸如“程本早于脂本”、“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丫环合谋杀害了雍正”等。非科学倾向是社会转型期畸形心态的反映和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教学本该是一种教与学同时进行、互相促进的双边思维活动.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原理》课,甚至整个政治理论课的教与学之间缺少这种应有的高效能的互动联系.教师高高在上,其情切切、其言滔滔,下面却是听者寥寥、各取所好,满堂的教学信息难以顺畅通达地传输过去,时时给人一种“断路”担心.在大力加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今天,如何充分调动起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他们充耳不闻,心不在焉的不良状况,切实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根据对教学实践的总结,我们认为在《原理》(社会主义论)的教学中,进行问题教学的探索和实验是有意义的.所谓问题教学,简单地讲就是围绕“问题”而进行的教学.其基本做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形成一种问题情境,从而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得出有关问题的正确答案.例如.社会主义论中“如何看待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这一节,学生当时由于受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的影响,对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是不是“早产了”的问题很关心.根据这种情况,我们的整个教学内容就针对“早产论”而设计.首先通过设立“历史和现实提出的问题和留下的争论”这一问题,通过对“早产论”的现实依据和主要观点的介绍,一开始就造成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