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的绳     
看到几个小孩子在跳绳,勾起了我对儿时的记忆觉得好玩,于是带着一颗童心跟一群孩子一起玩。从一个小孩子手里接过绳子,我跳起来依然不减当年,气不喘心不跳一口气跳了上百下。突然,我想,如果没有这根绳子,我能跳几下?得到我的提议,孩子们一个个丢下绳子跳了起来。我也跟着跳了起  相似文献   

2.
姜韶英 《班主任》2014,(6):62-62
正那天,我坐在讲桌旁批改作业,孩子们围拢过来,叽叽喳喳地品头论足。忽然,一个声音传过来:"看,老师有白头发了。"如同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我没在意,孩子们却往我身边凑,我猜想他们一定在寻找更多白发。"白头发有什么稀奇呀,想看白头发,看王慧不就行了嘛。"另一个声音叫起来。孩子们愣住了,我也愣住了。我停下手里的笔,抬起  相似文献   

3.
找阳光     
新课改教材语文第一册《阳光》中写到:阳光像金子,比金子更宝贵。在理解课文时,很多同学对这句话理解得不够透彻。于是,我决定让孩子们到校园里找阳光。一听是找阳光,还要把阳光给老师带回来,一位学生便叫起来;“我拿瓶子去装,盖好盖儿……”“能行吗?”马上有同学反问,接下来教室里便是一片哄笑。孩子们还是像离了笼的鸟飞离了教室。半个小时后,他们回到了教室,有的脸上洋溢着欣喜,有的几个边走边聊,也有几个像是一无所获的样子。铃声一响,孩子们便向我汇报了他们的收获。“我在阳光下发现了自己的影子。”马文吉站起来抢着说。“我坐在太…  相似文献   

4.
儿子忙完自己的作业,来到我身边。我停下手里的工作,轻轻拍拍儿子的后背。没曾想,儿子有了意见。他说:"老爸,我都大了,以后可以不拍我的后背吗?"我有点惊讶,便问:"为什么呢?能给爸爸一个理由吗?"儿子说:"老爸,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出于礼貌考虑,你可以轻轻拍拍我的肩膀。"  相似文献   

5.
句型展示:课间的时候,我和小刚在校园里比起了跳绳,看谁一口气跳得多,谁输了要为赢的做值日。小刚还挺自信,可只跳了六十几下绳子就缠脚上了。他说绳子有问题不算数,要重跳,我不答应,他气哼哼地说:“我看着你跳的。”于是,我就接过绳子,稳了一下精神,就跳了起来。我一口气跳了一百二十六下才坏,累得我心脏都快从嗓子眼跳出来了。结果当然是我胜利了。  相似文献   

6.
新学期开始,给幼儿发新课本时老师们把捆书的绳子丢在一起,准备当废品处理掉。没想到孩子们看到以后,如获至宝,纷纷拿起绳子自发地玩了起来。有的把几根绳接在一起跳绳,有的两人一组翻绳;有的聚在一起说:“我的绳子硬,能变形”;有的说:  相似文献   

7.
老鼠看下棋     
那是一个好天气。一队戴红领巾的小孩子,来到森林里野游。孩子们高高兴兴地玩着,有的唱,有的跳,有的采标本,有的下棋。下棋的小孩子有好几拨。这时一只老鼠走出洞来,听到几个小孩在土坎下大声嚷着:“我的‘狗6’吃你的‘猫7’!什么,什么?老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难道还有这么大快“鼠”心的事情吗?他的世代仇人老猫竟被狗吃掉啦!他急忙凑过去看,唔,原来是在下棋哪!  相似文献   

8.
杨莉 《山东教育》2012,(18):30-31
情景1:在体育活动中,孩子们正热火朝天地跳绳,有的正跳、有的反跳,有的单脚跳、有的双脚跳,还有几个在合作跳大绳,玩得不亦乐乎,可是有两三个小朋友却在一边无聊地玩绳子。情景2:在体育活动中,二十几个孩子排成了两排进行闯关比赛:跨过小河、钻过山洞、穿越障碍。前面的小朋友一个接一个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而最后的三四名小朋友却蹲在那里看蚂蚁。  相似文献   

9.
绳子游戏     
小朋友,请你拿出一根绳子,我来教你玩几个绳子游戏,赶快和爸爸妈妈一起玩吧。玩法:爸爸蹲(或跪)在宝宝和妈妈的面前,用一根大约1米长的绳子擦着地面挥动,宝宝和妈妈要及时跳起来躲避。谁的脚被绳子碰到,谁就和爸爸交换角色。看谁跳得高玩法:宝宝当“马”。爸爸或妈妈把绳子套在宝宝的腰部,双手各握住绳子的一头儿,像马车夫赶马车一样,让宝宝向前跑。“马”要听从“马车夫”的指挥,如“马车夫”喊“吁———”“,马”要立即停下。“赶马车”编辑孙莉捉“蛇”能手玩法:爸爸蹲(或跪)在地上,拿着绳子的一头儿左右摆动,使绳子像蛇一样在地上爬行…  相似文献   

10.
男生与皮筋     
“老师,李霖把我的橡皮筋拉断了!”一个女生气呼呼地跑来向我告状。我正要开口,又有几个女生跑来了:“老师,我们在跳橡皮筋,王超来捣蛋。”“把李霖、王超叫来!”我传下命令,把几个爱淘气的学生叫来狠狠地“剋”了一顿。可是没隔几天,又有几个女生来向我告状。我迫使自己冷静下来,找了几个男生谈话,使我惊讶的是,男孩子们的动机竟是如此简单,“我看她们跳得这样轻松、有趣,心里怪痒痒的,也想去跳几下。”……男孩子们纯真坦白的话语唤起了我的记忆。是呀,小时候,男生爱打陀螺,他们轻轻一抽,陀螺就稳稳当当地转起来。我们女生看了,羡慕得很,…  相似文献   

11.
户外活动时,我们小班的小朋友正在玩各种各样的球,这时子恒骑着一个大羊角球跑过来,很神秘地对我说:“门老师,你知道大球为什么能跳起来吗?”“为什么呀?”我反问道。“因为球里面有弹簧呗!公园里的蹦蹦床也是用弹簧做的,要不它怎么能跳起来呢?”我们的谈话引起了旁边小朋友的注意,他们也纷纷谈论着,有的说家里的床也能跳起来,里面也有弹簧;有的说里面有气;有的说里面有一些小小球……到底是什么,谁也说不准。“羊角球里到底有什么呢?”这个问题让他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组织孩子做了个小实验,把羊角球里的气放了出来,让孩子们把小脸…  相似文献   

12.
将心比心     
周二的课外活动,我带领孩子们跳绳。他们连蹦带跳,激动不已。但我很快发现,五年级的个头与那粗壮结实的绳子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让某个孩子连续摇绳子根本吃不消。于是,我便规定谁跳坏了,谁去替换摇绳的  相似文献   

13.
老师的腰围     
在一所小学听一堂数学课,内容是有关测量的。孩子们的桌子上摆放着长长短短的尺子。老师是个女的,胖胖的,40来岁。讲完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她让学生们测量桌子、铅笔、书本和手臂的长度。两分钟之后,班上像炸开了锅,一只只胳膊高举着,像一根根旗杆。被点名的同学报出答案后,都得到了表扬,张张小脸涨得红红的,嘴巴笑成了一朵朵花。那些没被点到名字的学生着急了,有的站起来,有的跳着脚,有的甚至爬到凳子上,高举着手喊:“老师,快叫我快叫我。”看着孩子们抓耳挠腮的猴急样,我坐在边上忍不住想笑。我能理解孩子们的心情:谁不想在老师、同学…  相似文献   

14.
[现象与观察] 案例一: 一个中午,我要带领住校的弱智儿童到食堂就餐.我一边管理就餐秩序,一边观察着他们午餐的情况.大多数弱智儿童都吃得津津有味的,有的甚至狼吞虎咽,只有睿睿虽然手里拿着勺子,餐具里的饭菜却一丝没动.我走过去问:"睿睿,你怎么不吃饭呀?你看这红烧肉多好吃呀!"听我这么一说,他用勺子在菜里搅动了几下,没吃.于是,我一边喂一边教睿睿把饭吃完了.  相似文献   

15.
[案例]这堂体育课的主要活动是跳绳练习。教学活动一开始我观察了几分钟,发现大部分学生拿着绳子站着不动,有的学生将绳子放在地上跳来跳去,有的学生练习"前摇双脚跳"非常吃力,有的学生原地跳得娴熟轻巧,还有的学生在兴奋地展示自己"行进间跳绳"技巧。于是,我吹哨鸣笛,宣布活动形式:活动分成四个组,这四个组有不同的练习内容和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跳绳能力自主选择小组。第一0组行进间跳绳练习;第二组花样跳绳练习;第三组前摇双脚  相似文献   

16.
水迹迷宫     
一次,孩子们发现了一些横七竖八地躺在草地上的枯树枝,便停下脚步,纷纷弯下腰去捡。他们有的把树枝插在泥土里;有的把树枝折断,变成一根根小棒;有的把树枝送到大树的树根旁;有的干脆当成花束送给了我……  相似文献   

17.
朱娟 《今日教育》2008,(4):12-13
绳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简易体育玩具。他们有的把绳子当成了马绳,两个孩子套着玩骑马;有的用绳子开起了火车;有的用绳子笨拙地跳着……为了满足孩子的活动欲望,我有目的地开展了本次活动。通过不同的玩绳方式,感受绳子给孩子们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刘琳 《家庭教育》2021,(3):44-45
动物园里有一头大象。在大象很小的时候,它就被管理员用一根绳子拴住了。小象向往森林里无拘无束的生活,它拼命地挣扎,脖子被绳子勒得鲜血淋漓也没能够挣断绳子,于是小象就放弃了。  相似文献   

19.
跳绳,是我最喜欢的活动了,记得在学校读书时,我还参加过学校的花样跳绳比赛呢 !  可是我班上的幼儿对跳绳却没有兴趣,每次都是经过老师千方百计的诱导,幼儿才肯练习跳。怎样才能使孩子们喜欢跳绳呢 ?一次户外活动时,杨宏小朋友拿着绳玩,可是没跳几下就想把绳收起来。我马上走过去说:“杨宏,你刚才是怎样跳的 ?能教教老师吗 ?”他很吃惊地看着我说:“我是用一只脚跳的。”我请他演示,他很高兴地跳了起来。我说:“真棒 !还能变个新跳法吗 ?”他说:“当然能,不过要过一会儿才能告诉你。”他跑到一边思索。几分钟后他兴奋地跑到…  相似文献   

20.
2005年3月12日我校部分师生来到户县农村,参加由三秦都市报组织的“秀美山川千人植树”活动。令我没想到的是,这里竟是一片沙土地!松软的沙土,使人不用费太大的力气,就挖好了一个半米深的树坑。“老师,你看,花生!”一个学生跑过来惊喜地喊着,手里捧着一颗花生。接着,又有几个学生跑过来,手里也拿着花生。我故做惊奇,顺势蹲下,跟孩子们讨论起来。“这土里哪来的花生?”“这土里为什么会有花生?”“可能是土里长的吧。”“我们校园里的土里咋没有花生呢?”现在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对花生没少吃过,对花生的生长情况却很少见过。他们挖着、说着、捡着、问着,一个个又兴奋,又激动。随着捡出的一条条细细、长长的像根一样的东西,有的孩子说:“这个地方就是长过花生。你看,这不是花生的根吗?”看到不远处指导栽树的老农,便向老农请教。孩子们的猜测得到确认,个个欣喜若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