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决定东部地带旅游业发展水平最重要的因素是旅游产品的特征。东部地带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对旅游资源进行了综合开发和深度开发,形成了丰富的旅游产品,而且旅游产品具有化底蕴深厚、结构层次完整、娱乐性和参与性强、科技含量高的特点,广泛吸引了国内外旅游。西部地带应研究和借鉴东部地带旅游产品开发的模式.把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成满足旅游需求的旅游产品.促进西部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部旅游区系列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科学的旅游产品开发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辽宁中部旅游区旅游产品的资源察赋好.市场潜力大,开发综合条件十分优越。针对现阶段旅游产品开发中的问题。必须按照分级开发、主导性开发、市场与资源双重导向及地域综合协调原则.以清代化旅游产品和满族民俗旅游产品开发为重点.综合开发能够满足不同市场需要的不同等级的系列旅游产品,以此确保本区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森林旅游蓬勃发展以及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对旅游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背景之下,广西上思县森林旅游的开发与经营管理需进一步提高自身竞争优势,才能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中形成竞争力。在分析了上思县森林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以及开发的局限性基础之上,提出从全国性与区域性的角度,打造全国性旅游精品系列和区域性旅游产品系列两个层次的森林旅游产品体系;挖掘与利用当地的森林景观、动植物、明史、民俗等资源,开发养生休闲度假型、历史文化与民俗文化体验型、户外探险型、原始森林休闲观光体验型与森林节庆型五种类型的旅游产品。构建以教育体系、发展体系、监测体系、评价体系、防治体系、保障体系六项内容为主的环境保护体系;在旅游业生态化、低碳化管理中应用生态与低碳技术、推动农、药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培育旅游者与社区居民低碳理念。  相似文献   

4.
枣庄市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和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业发展较快。但是同周边各地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原因在与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旅游产业关联性不强等问题,因此需要对旅游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对旅游产业加强协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客源。  相似文献   

5.
文成县森林旅游业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立足生态优势的华侨投资等方面优势。同时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旅游客源市场潜能巨大、我国首个森林旅游试验示范区落户温州又为文成县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文成县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存在着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的挖掘、森林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周边地区旅游的竞争日趋激烈、基础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等方面的弊端。只有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依托垄断性生态旅游资源塑造旅游品牌产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才能提升文成县森林旅游整体品质。  相似文献   

6.
呼伦贝尔市森林生态旅游开发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20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将草原生态、森林生态、湿地生态三种生态及旅游产品,确定为呼伦贝尔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本文针对呼伦贝尔市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现状及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森林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和措施,以实现呼伦贝尔市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介绍了牡丹江森林旅游资源发展现状,进而分析了牡丹江森林旅游产品开发原则,最后提出了推出系列化森林旅游产品、充分发挥森林旅游的保健功能、提高牡丹江森林旅游的知名度等牡丹江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策略。本文通过探索加大牡丹江森林旅游的开发,以解决旅游淡季(春、秋季)过淡问题,实现客源互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旅游业悄然兴起并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良好趋势,已成为西部地区旅游的新亮点。本文就杨凌示范区旅游产品开发的总体思路、开发原则、开发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旅游产品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基于旅游市场的产品供需关系。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调查分析了三明市森林旅游市场特征及其产品供需现状,发现了森林旅游具有森林观光旅游和森林生态旅游两个层面并以大众观光为主的特征以及三明森林旅游存在开发粗放、产品雷同单一、特色不鲜明、吸引力不强等问题.据此以追求开发效益为目标.从市场营销角度讨论森林旅游产品层面与功能的维度关系,提出从市场需求、产品特征、产品内涵和区域特色等四个层面把握产品八项功能的要求.并应用“市场营销一产品导向”开发模式.设计三明市森林旅游主导产品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兰水 《培训与研究》2001,18(2):51-52
当前我国的国际旅游业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企业的营销管理、旅游管理体制、旅游人力素质、国际旅游购物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为了促进我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以下对策旅游资源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旅游产品开发走创新之路;旅游企业营销管理走现代化之路;旅游管理体制走法制化之路;旅游人力资源走高素质之路;旅游商品走个性化之路.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旅游环境评价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环境的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本文从旅游环境的特点、旅游环境评价的原则入手,探讨进行旅游环境评价体系研究的必要性,对我国旅游环境评价的主要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旅游公务服务体系主体受益者是游客、社区和居民。它具有为游客提供旅游公共服务,改善社区及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本质属性。但是,在我国以发展经济为主的社会背景下,各旅游主体的旅游价值观因为社会属性、职能和影响力等等的不同,使得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本质难以体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政府这一主导部门紧紧抓住其本质与内涵,建设真正令游客和各方满意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才能促进旅游业及社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年来森林旅游的迅猛发展和亚健康问题的日趋严重,森林旅游对亚健康状况的改善效益研究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亚健康状况的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森林保健旅游产品开发设计、森林旅游对亚健康状况促进效益评价等国内关于森林旅游对人体亚健康状况的促进研究进行述评,并展望未来森林旅游健康效益研究走向.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中国旅游地理教师队伍建设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普及旅游地理知识。提高国民旅游素质,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促进中国现代旅游业发展,都有赖于中国旅游地理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建设一支具有“双师型”人格、“双师型”素质、“综合型”功能的中国旅游地理教师队伍,便成为了时代的使命、历史的必然。但应大力拓展专业服务范围,使教师队伍在服务实践中成长;在学科、学术学位建设中应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培养力度,建立监控评估制度。加强监控评估。  相似文献   

15.
论可持续发展与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既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又是一个对资源环境依赖特强的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消费持续升温,假日旅游异常火爆,与此同时,旅游资源被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必须走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其中关键是提高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以五维复合(C、O、T、S、E)的竞争新模式取代传统的二维(Q、C)模,将生态经济效益列为衡量旅游产品竞争力的最综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进入21世纪,乡村旅游在我国已经悄然兴起,由于乡村旅游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引起各界的重视。本文首先提出了旅游产品的核心是体验旅游,并且从体验角度来定义乡村旅游;其次深入分析了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产品模型和乡村旅游产品项目;最后提出乡村旅游产品中增加体验成分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了发达国家的乡村旅游和我国的乡村旅游的发展的基础上,对我国和发达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侧重点、旅游产品、政府的扶持政策等方面作了对比,找出了我国东西部乡村旅游的特点以及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旅游业发展的产品依托形式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旅游业发展在“旅游强国”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概念的廓清和特点的比较,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农村旅游主要由依托自然景观、乡村风貌、农村生活方式三大类要素构成,并逐渐形成了城郊型和远郊型乡村旅游两大产品,但农村旅游发展存在着诸如产品开发粗放、利益分配不均衡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保护、社区参与等五条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9.
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开发的基础性工作。旅游地质资源是旅游资源中的主体部分,其评价方法具有旅游资源评价的共性,也有其作为地质资源的特殊性。以尽量减少评价的主观随意性为原则,提出了旅游地质资源评价方法和评价步骤,构建了旅游地质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乡村旅游走了一条与西方发达国家截然不同的发展之路。西方国家的旅游产品形式以特色度假为主,我国则将乡村旅游纳入城市一般休闲旅游体系。如此使我国的乡村旅游陷入发展困境。目前我国乡村旅游性质为“主题性休闲”,因此,明晰其所具有的主题就明确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取向。同时,也要寻求一种运作模式,使乡村旅游成为城市不可缺的休闲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