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咬文嚼字》创刊于1995年,至今已经10年了。杂志的创办人、主编郝铭鉴写过一篇《十年感言》的文章,义中说《咬文嚼字》虽然10年了,但它“还是一株小草,还不敢和大树比肩”,但是广大读者读后却不同意这个说法,或写信或打电话来表示反对,说《咬文嚼字》通过10年的发展,已经得到了社会的承认、读者的认可,早就不是“小草”了。  相似文献   

2.
知识与趣味     
这30种图书是: 根源篇11种:《尚书》、《周易》、《诗经》、孙武:《孙子兵法》、老聃:《老子》附《庄子》、孔子:《春秋》附左丘明《左传》、孔子:《论语》附孟轲《孟子》、《孝经》、韩非:《韩非子》、《礼记》、《黄帝内经》。创变篇9种:司马迁:《史记》、王充:《论衡》、《太平经》、慧能:《坛经》、唐诗人:《唐诗三百首》、司马光:《资治通鉴》、朱熹《四书集注》、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曹雪芹:《红楼梦》。维新篇10种:魏源:《海国图志》、康有为:《新学伪经考》、郑观应:《盛世危言》、严复:《天演论》、孙中山:《建国方略》、胡适: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文学发展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这部书原名称“诗”,或称“诗三百”,后来儒家学派把它定为经典,称为《诗经》。《诗经》共计三百零五篇,举其整数,简称三百篇。这些诗歌,是从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大部分是各地民歌,少部分是贵族的创作。这部书是周王朝各时期的乐官们长期收集、整理编辑而成的。  相似文献   

4.
书业内外     
“咬文嚼字”不是小题大做据《光明日报》报道:去年年底,《咬文嚼字》杂志就宣布,要发动读者重点“会诊”2006年央视的春节晚会,因为全国人民都收看的这道荧屏大餐年年出现错字。“会诊”结果已于日前“出炉”:《咬  相似文献   

5.
《诗经》中的《邶》、《鄘》、《卫》三国风都作于卫并邶、鄘之后,实际上都是卫国的诗篇,但传世经本没有独标为《卫》,却分标为三个国风。这样的分类起子何时,传统的看法是始于《诗》三百篇编辑之初。到了清代,顾炎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如《日知录》卷三云:  相似文献   

6.
吴万里 《报刊之友》2010,(8):113-113
翻开4月2日《新民晚报》A20文娱新闻版,赫赫然头条新闻就是“《‘深负重望’?没这个词啊!》(主题)《咬文嚼字》‘咬’住著名作家池莉》(副题)”。新闻来源是上海的《咬文嚼字》杂志本年度有一项活动,  相似文献   

7.
2000年我在《新闻三昧》的《咬文嚼字》栏目和《编读往来》栏目,共被刊用了11篇稿件。我的写稿体会就是——要看准栏目写稿。一般来说,一张报纸,一份刊物,它里面都分许多栏目,每个栏目里需要哪方面内容的文章、文章的体裁是什么类型、面向的读者群和  相似文献   

8.
《咬文嚼字》创办于1995年1月,32开48面,月刊。这是一份典型的小刊物。在刊物的茫茫林海中,这样的小刊物怎样谋求自身的发展呢?回首十二年的办刊历程,《咬文嚼字》办刊人的体会是: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同样,刊物也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相似文献   

9.
业界资讯     
《咬文嚼字》公布2010年国人十大常犯语文错据《新华网》报道: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2010年12月27日公布了2010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常犯语文差错。◇最容易被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美轮美奂也成为新闻媒体在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形容词,但其中的轮往往被写成了仑或伦。美轮美奂指建筑物高大美观,轮的意义是高大。  相似文献   

10.
2021年12月6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其中包括了“YYDS”“绝绝子”等网络流行语;12月8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1年十大流行语”,这两个流行度和讨论度非常高的词汇却没有入选,引发了网友热议。《咬文嚼字》主编表示:“《咬文嚼字》评选的是在全社会使用、流行的大众流行语,仅仅在部分网民中流行还未被全社会普遍使用的网络流行语,不在我们的关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初,语言学大师叶圣陶先生在《中学生》杂志开设《文章病院》专栏,匡误正俗,辨讹纠谬,开启一代风气,深受士林推重。今年十月,商务印书馆推出黄鸿森著《文章病案——献给编辑记者的书》(列入《语林漫步丛书》),可以说是对叶氏事业又一响应。《病案》收有作者近年撰写的咬文嚼字文章81篇,凡26万字,以当前文章出现的缺失为切入点讨论语言文字应用问题,旨在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有所裨补。全书分为字词篇、敬谦词篇、时间用语篇、成语篇、文史常识篇、人物篇、科学常识篇、标题篇、文章评改篇、再匡误篇和杂议篇,共11部分。书中讨论了4…  相似文献   

12.
这几年,为了改变“无错不成报”的现象,不少报刊都辟有《有奖纠错》、《读者挑错》、《读者来信》、《咬文嚼字》等栏目。这自然是件好事。但令人遗憾的是有些报刊边纠错边出错,别字、错字、漏字、病句、标点符号错用以及不合逻辑与语法的文字组合现象仍旧屡屡发生。每每谈到这些差错时,我常感叹:报刊差错咋这样难治?笔者曾在莱报上发表过一篇约1200字左右的通讯。拿到样报后,先后发现了有7处差错,有错字、有漏  相似文献   

13.
何谓书评?顾名思义:就是指对图书的评论。这说文解字般的定义对否?翻开《辞海》,书目、书序、书学、书品、书谱、书传……却唯不见书评。据有人考证: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书评,孔子评《诗经》:“《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司马迁评过《离骚》,曹丕写过《典论·论文篇》,朱熹集注过《四书五经》,金圣叹批点过六大才子书。然  相似文献   

14.
7月31日《大河报》文化新闻版刊登了陈功先生的文章《何须媚俗“诊”王姬》,对上海《咬文嚼字》丛刊“会诊”王姬的作品《我的世界》之举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文中说《咬文嚼字》的做法是“媚俗”,“令人莫明其妙”,“此类低级错误,恐怕小学生作文都能避免。而《咬文嚼字》第7期‘众矢之的’却引经据典从语法、逻辑各方面加以论证指谬,并指出修正方法,有这必要吗”,“为她们(指明星)的著作指谬,只能像批评闵惠  相似文献   

15.
一点建议     
编辑同志:您好!读了2000年第11期贵刊,我发现《新闻语丝》、《咬文嚼字》等栏目的不少文章的版式就像从一个模具里刻出的一样,过于雷同化和显得呆板了——它们总是被安排在另一篇较长篇幅文章的尾部,呈一根竖着的“条头糕”状。如第19页、21页、23页、29页、43页,都属此类情况。  相似文献   

16.
我先后买了陈婉俊补注的《唐诗三百首》,金性尧注的《唐诗三百首新注》,喻守真编注的《唐诗三百首详析》和武汉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的《新选唐诗三百首》。有人问:买一种就可以了,何必都买?答复很简单:因为这四种书各有特色,并不全同。 (一)《唐诗三百首》的旧注本很多,以陈婉俊的补注本较为简明。清蘅塘退士孙洙有感于历代人民热爱唐诗,将其中脍炙人口之作编成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代,以辞赋名于世的,除屈原之外,就是宋玉、唐勒及景差了。景差赋已亡;唐勒赋残存三百数十字;最幸运的是宋玉,竟保存了十几篇。这十几篇赋,见于《文选》者有七篇,即《招魂》、《九辩》、《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及《对楚王问》;见于《古文苑》者有六篇,即《笛赋》、《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及《舞赋》;清季严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又录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在当前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搞活经济的新形势下,我们感到:很有必要倡导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的思想作风和采访作风,以便在不正之风面前维护记者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为此,向你们推荐湖南日报1月3日一版的一篇报道《发现口袋里三百元钱以后》,建议贵刊转登。这篇报道中的两位记者是值得称赞的。  相似文献   

19.
《咬文嚼字》“咬”王蒙、叶辛等十二位作家事,在世界华语圈中引起了轰动。 香港《大公报》紧随内地媒体,率先作了报道:“上海读者咬文嚼字‘修理’作家,作家不生气,反表示欢迎。”《苹果日报》发表了专栏作家李碧华就此写的评论:《感谢你“咬”我!》她说:“如果你在乎群众,如果群众也在乎你,便等于互相拥有。最怕不看,不提,不挑错,无动于衷。没得到被‘咬’被‘整’,才是最大的失落吧。”《明报》也发表了《刘心武的襟怀》的署名文章,赞赏被“咬”作家的气度。  相似文献   

20.
王敏 《青年记者》2009,(14):23-24
《咬文嚼字》是宣传语文规范、传播语文知识的刊物,以“咬”为自己的特色,你要“咬”别人,别人也会“咬”你。记得有首“剃头诗”说,“请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要让《咬文嚼字》经得起别人“咬”,编校质量过硬是最基本的要求。《咬文嚼字》多次在各级编校质量检查中获得好评,这是与我们积极建立编辑的文字优势、培养严谨的编辑作风和形成紧密的编读互动三个方面的工作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