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小学语文课本第六册第14课《杏儿熟了》是一篇阅读课文 ,应主要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和学生的自读自悟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文章的表达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此 ,建议采用以下的教学环节。一、前后联系 ,自悟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本组的三篇课文内容记叙的都是与植物的果实(杨梅、苹果和杏儿)有关 ,作者在描写时侧重点有所变化。《我爱故乡的杨梅》以状物为主 ,《雨中》一课却以叙事为主 ,而《杏儿熟了》则状物和叙事兼而有之。教师在导入时 ,首先指导学生抓两个“对比”。第一 ,在本组课文中 ,让学生回忆学…  相似文献   

2.
难点分析  《杏儿熟了》是第六册新入选的课文,安排在第四组。这篇课文写发生在农村的事儿:杏儿成熟了,奶奶打下杏子分给邻居的孩子,让乡亲们分享果子的香甜。教学重难点是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识到在对待淘淘偷摘杏儿这件事上,奶奶和“我”的不同态度,体会奶奶善良无私的品质,理解“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含义;同时,这课安排在第四组,紧扣“怎么说就怎么写”这个训练重点,因此,还要体会作者如何用清楚明白的语言,怎么说就怎么写的。  相似文献   

3.
《杏儿熟了》讲奶奶亲手栽的杏树每年都能结很多杏儿。有一年 ,杏儿成熟时 ,邻居家的小淘淘和小伙伴来摘杏儿 ,结果从树上摔了下来。奶奶发现后 ,不仅没有责备他 ,还打下杏儿让他们吃 ,并嘱咐“我”“果子大家吃才香甜”。从此 ,每当杏儿成熟 ,“我”就打下一些送给乡亲们 ,全文文字简洁 ,条理清楚。教法一转换角色深入体验一、揭示课题 ,整体感知课文1 教师板书课题。同学们 ,你吃过杏儿吗?能告诉大家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那么 ,当杏儿成熟的时候 ,又会发生怎样的事呢?2 读课文 ,扫清阅读障碍。同学们 ,课文只有四个生字 ,文章也不长 ,请…  相似文献   

4.
《杏儿熟了》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组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本组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是“怎么说就怎么写”。通过教学本组课文,使学生认识作文就是把要说的话写下来,怎么说就怎么写,说的基础在于想,想好了才能说。教学这篇课文,要把从讲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阅读...  相似文献   

5.
微格情境学习完《杏儿熟了》一课,周老师说:“现在,我们大家来概括一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我们应该向奶奶学习什么?谁先说?”学生们纷纷举手。一生:“这篇课文写了‘我’儿时的一件事,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师:“这件事说明奶奶有哪些可贵的品质?”一生:“说明奶奶很善良。”一生:“说明奶奶能想着别人,有酒愿意让大家喝,有果子让大家吃。”一生:“老师,我补充。奶奶感到有果子让大家吃才香。”一生:“说明奶奶有福让大家享的品质。”师:“还说明奶奶什么精神?”一生:“还说明奶奶有什么好事都能想着大家的精…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读了一篇课文《杏儿熟了》,课文写了几个小淘气来偷摘杏儿吃,不小心摔了一跤。文中的“奶奶”不但没责怪他们,还给他们揉腿,并摘杏儿给他们吃。文中的“我”怪“奶奶”偏向小淘气们,可“奶奶”告诉“我”一个道理: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我觉得文中的“奶奶”是个慈祥、善良、大方的人。多好的奶奶啊,我也喜欢上了这位可敬的奶奶,我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了。我终于读懂了“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这句话:与别人分享自己劳动的果实,生活才会快乐。我的外婆和课文中的奶奶很像。她住在乡下,一有空,她就到地里辛勤地…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编排概况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2篇,保留了现行教材课文23篇(其中有5篇是从六年制教材调入的),新增选了9篇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它们是《和太阳比赛早起》、《我不能忘记祖国》、《雷锋日记二则》、《杏儿熟了》、《在金色沙滩上》、《千里跃进大别山》、《我家还缺啥》、《五彩池》、《画杨桃》。32篇课文中包括讲读课文24篇(内含4篇看图学文),阅读课文8篇。另外还有4则读写例话,8个基础训练。  相似文献   

8.
《杏儿熟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阅读课文。写的是杏儿熟了的时候,奶奶动手打下许多杏儿分给偷摘杏的孩子们吃,赞扬了奶奶善良的心地和她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从她身上使“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关心他人。文审文字浅显,写的又是孩子们熟悉的生活经历,因而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主干,去枝叶,注意  相似文献   

9.
《杏儿熟了》通过记叙“我”的奶奶打杏儿分给小伙伴们吃的事,表现了劳动人民善良纯朴的美好品质,反映了邻里之间的友爱之情。 课文的第1至第4自然段,写“我”家的杏树结的杏儿又多又好,“我”数也数不清。第5至9自然段,写奶奶打杏儿分给小伙伴们吃,并笑着说“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第10自然段写“我”记住奶奶的话,挑熟透了的杏儿给乡亲们送去。课文文字活泼,富有儿童情趣;内涵深刻,很有教育价值。虽然记叙的是农村生活中的平常小事,但表现了奶奶的美好品质,反映了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乡风乡情。从“我”给乡亲们送去杏儿的行动,还可以看出奶奶的美好品质对“我”的教育和影响。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理解奶奶打杏儿分给小伙伴们吃的  相似文献   

10.
在比较中明理《杏儿熟了》简析及教学建议江苏锡山市新开河小学言云艳周梦熊《杏儿熟了》(第六册第14课)这篇阅读课文通过讲杏儿熟了,邻居家的小淘淘等小伙伴偷摘杏儿,不仅没有受到奶奶的责备,还得到了奶奶分送的杏儿。表现了奶奶纯朴、善良的品格,并从中阐明了要...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试用本)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本)》编写的,供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六年制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使用。编写体例和五册相同。在五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继续以段的训练为重点,体现了中年级教学的阶段性。 一、概貌 六册教材中的30篇课文,有看图学文4篇,讲读课文20篇,阅读课文8篇。其中,保留了现行教材中的22篇,新选了8篇。新选的课文有《我家还缺啥》《杏儿熟了》《毕升》《千里跃进大别山》《雷锋日记二  相似文献   

12.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第六册第三单元安排了四篇课文 :《飞机遇险的时候》、《“我不能忘掉祖国”》、《雷锋日记二则》和《杏儿熟了》。我是这样设计的。一、挖掘课题内涵 ,激发学生情感。《飞机遇险的时候》 :A “遇险”是什么意思?飞机遇险后果将会怎样?这时 ,谁怎么做?怎么说?B 周恩来有一种什么品德?当你发现有人遇险时会怎样做?《“我不能忘掉祖国”》A 文题为什么加引号?谁“不能忘掉祖国” ,具体表现在哪些事上?B (由爱家过渡到爱国)设想 :你遇到像文中的事会怎么做?《雷锋日记二则》 :A 谁能说说雷锋的故事?B 我们…  相似文献   

13.
【案例描述】小学语文第六册第12课《杏儿熟了》一课以“果子大家吃才香甜”为中心,赞扬了一位善良而又热心,从不独自享用自家杏儿的老奶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这类略读课文应以学生自学为主,因此我在课堂上设计了一个填空题:()奶奶。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凭着阅读后的理解进行开放性填写,一方面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一方面考查他们的词语积累。学生在阅读之后,争先恐后地回答出“善良的奶奶”、“热心肠的奶奶”、“令人尊敬的奶奶”……正当学生沉浸在对奶奶的尊敬之中时,刘×同学大声说:“我认为这个奶奶很傻,应该填‘傻瓜奶奶’。”全班学…  相似文献   

14.
抓住对话 设计教学──《狼和小羊》教学构想建水县第一小学何跃波《狼和小羊》是“九义”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这篇课文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展开故事情节的,教学此文时亦可抓住对话来设计教学。一、从对话中领会“人物”的各自目的初读课文后,让学生了解狼和...  相似文献   

15.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  相似文献   

16.
《狐假虎威》是九义小学第四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课文刻画了一个狡猾的狐狸形象,理解狐狸的校得是课文的教学重点。为此,我在教学时,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提出疑问,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这一教学重点。课文中有这样一句:“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朝森林深处走去。”“一前一后”的字面意思,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但这四个字贯穿于全篇课文,对于表现狐狸的狡猾和故事寓意极为重要。因此,我紧紧围绕“一前一后”设计了几组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体会课文的意思。我先问:“狐狸和老虎,谁在前头,谁在后面?你…  相似文献   

17.
[案例] 《中彩那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教学时.我安排了一个让学生质疑的环节。其中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道:“我觉得这篇课文编得不好。”  相似文献   

18.
《雪猴》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王淑萍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写”。《雪猴》这篇阅读课文是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在学习本单元前三课《鲸》、《蟋蟀的住宅》、《威尼斯的小艇》抓住事物特点写的基础上,教学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用已学...  相似文献   

19.
刘勤 《小学生》2010,(1):51-52
《一个苹果》是北师大版第九册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一个苹果为线索,讲了在上甘岭战役中一个战火纷飞的夜晚,火线上防炮洞的八个志愿军战士“吃不完”一个苹果的故事,歌颂了革命战士之间深厚的阶级友爱和艰苦奋斗精神。课文重点写了苹果在八个人的手里转了两圈为什么还剩下大半个。从而让学生体会出这是人民志愿军队伍里特有的战友关怀。为了突出这一教学重点,结合这篇课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20.
《爬天都峰》课文分析和教学设想江西刘健《爬天都峰》是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和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去黄山爬天都峰时,互相鼓舞,终于爬上了那又高又陡的顶峰的事。表现了“我”和老爷爷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勇于克服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