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学习与工作二元割裂等问题,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建设思路,创建"三横三纵逻辑关系矩阵"理论模型,并把该矩阵模型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的依据,其中纵向三要素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逐级递进,包括理实一体化课程、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横向三要素根据纵向三要素的实施要求,提供支撑和保障,包括教学团队、教学条件、机制与制度.  相似文献   

2.
当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采取新的发展思路。一是明确"应用软件开发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培养定位;二是创新"项目目标化与能力递进相融合"的专业培养模式;三是构建"基于软件产品开发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四是序化"由工作任务到典型学习任务"的教学内容;五是实施"项目训能力、环境练过程"的教学模式;六是创建"仿真职业环境"的教学环境;七是开发"以工学结合为特色的立体化教材"为核心的教学资料库;八是建设"校企互通三维复合型"的项目教学团队;九是创新"四位一体"的课程考核评价形式。  相似文献   

3.
梁微 《中学教学参考》2014,(18):128-128
<正>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中,学习情景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在典型工作任务基础上,由教师设计用于学习的"情形"和"环境",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本人根据我校教学资源及其助产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对《产科学及其护理》课程中关于"妊娠期妇女的护理"这一学习领域进行了情景设计,展示如下。一、学习情景妊娠期妇女的护理。二、教学时间27学时。三、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4.
"四融四定"特色专业建设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探索出一套"四融四定"特色专业建设模式,即融专业于产业,锁定培养目标;融岗位于专业,锁定教学内容;融生产于教学,锁定培养模式;融认证于考核,锁定教学评价,形成以建筑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三段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5.
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过程包括: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以任务为中心构建知识、技能、素养相统一的课程内容;采用理实一体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学习性工作任务层次性和学生兴趣点,对学生进行分组和集中相结合的教学与引导;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教学媒体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手段;采用"过程考核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实现教学过程的企业化。  相似文献   

6.
探索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方法,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核心和关键.以"技术应用类'专业为例,基于工学结合理念的课程开发与建设应遵循"三贴近(生产、技术、工艺)原则",采取构建与职业岗位真实工作任务相一致的课程体系,以真实的任务、产品或工艺流程为载体选取和序化课程内容,实施导向的专业课程实施模式等方法.  相似文献   

7.
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认识不到位和实践层面遇到的问题,阐述了工学结合的内涵和实施工学结合的重要意义。结合近年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在工学结合上的探索与实践,介绍了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途径:以人才需求调研为依据,整体设计专业教学标准;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建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内容结构;创设真实的生产实训环境,在完成任务中完成学习;探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彰显工学结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烟台职业学院电子工程系通过构建"四条主线,三方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立足4个岗位群,确定5项岗位能力,开发6个工作过程导向学习领域的"456"课程体系,使学生岗位能力达到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在此基础上构建"自主学习+仿真教学+工学结合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进行工学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创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制度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建工学结合教学制度是高职院校实施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保证.文章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学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瓶颈进行了归因分析,并提出了创建工学结合教学制度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实践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课程建设需要对校内的学习和企业的实习做一体化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典型工作任务、典型生产任务进行课程开发,可以使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的学习和实习过程中都与工作知识紧密结合,也使教师与学生成为实施工学结合课程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工学结合”特色在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工作过程系统化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就制约课程教学的师资队伍、教学环境、教学任务设计及教学资源等重要元素如何突出"工学结合"特色进行了探讨.提出专业基础课程建设也应突出课程实践性、职业性及服务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使课程建设凸显"工学结合"特色.  相似文献   

12.
从课程设计、学习情境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等四个方面探索水稻生产技术工学结合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提出以水稻生产岗位工作任务为中心、水稻生产环节为学习情境,采用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以岗位任务为载体,让学生学会完整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3.
"网络营销"课程"学习包"的开发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营销"课程是天津职业大学首批示范校建设单位的第一批重点建设课程.笔者在香港职业训练局培训的基础上,结合示范校建设中课程改革任务,根据电子商务专业的定位以及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职教理念,开发设计出"网络营销"课程"学习包",并付诸实践,最后给出进行"学习包"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四级对接"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为基础,与企业深度融合,多举措互动,构建基于隧道、地铁施工与维护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试行"双轨轮换、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模式改革,开展以典型项目贯穿于专业各学习领域的"项目贯穿、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改革,建设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实训基地与工地课堂,实施学校与工地双环境育人,把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做到了实处,对同类专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农场+公司”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下,通过工学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培育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农场+公司"双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基于畜禽生长过程的工作任务,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形成学习项目,采取"以任务为核心驱动、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从而较好地实现农业类高职教育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6.
试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类型,决定着人才培养必须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结合为核心,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重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根据工学结合教学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保障工学结合课程实施为依据,推动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只有如此,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学校与企业双赢的校企合作之路,构筑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7.
工学结合课程是符合职教规律和中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模式,而学习任务是工学结合课程具体表现形式。介绍了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在专业核心课程“汽车自动变速器维修“中编写以学习任务为载体的工作页,并在教学中实施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一体化教学的做法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包括: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以任务为中心构建知识、技能、态度相统一的课程内容;采用理实一体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学习性工作任务层次性和学生兴趣点,对不同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分别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教学媒体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手段;采用“立体考核、综合评价”的教学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泥生产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特点,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与工艺结合,课堂与情境结合,实训与岗位结合"的"三结合"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将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引领、理实一体、双师教学的理念融入课程教学设计之中,形成"课程内容三结合、学习实训三递进、成绩评定三考核"的"333"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0.
以工学结合为导向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工学结合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是工学结合的根本和落脚点.以工学结合为导向重构"三学期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即每学期课内总学时控制在360左右,校外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工作可以与第一、第二学年末的暑期连续安排,形成"三学期制";制订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教学大纲,将工学结合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课程运行模式从封闭向开放转变,课程的实施由学校(教师)一元主体向学校、企业、学生多元主体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