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21,(1):21-27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是一部用文言撰述的"现代"文学史,其写作起意于1917年,起手于1922年。这两个时间节点恰好分别对应着当时风起云涌的新文化运动及胡适《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的发表,呈现出钱基博这本文学史同新文化、新文学的抗辩和对话关系。然而,《现代中国文学史》的立场并非简单的崇文言而反白话,它对近代文化有着全面的批判和反思,在四版增订中,这种批判倾向体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觉新形象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巴金《家》里众多的艺术形象中,觉新是被公认为塑造得非常成功的典型之一。作家把觉新独特的性格给予精心的刻画,展示了他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丰满而独具一格的艺术典型。 觉新性格的矛盾性和复杂性,多年来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议论:有人赞美他乐于助人;有人同情他的不幸身世;也有人则说他  相似文献   

3.
史国斌 《快乐阅读》2011,(8):187-188
作为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一位首开风气的杰出人物,龚自珍散文主要呈现出强烈的批判精神,这种"关注现实—批判现实—改革现实"的文风,是他汲取儒家精神养料而又创新发展的结晶。尤其是龚氏批判视野下的"大人才观"在今天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暨南大学召开的第四届全国文艺学及相关学科的学术研讨会上,杨义先生提出重绘中华文学史地图的问题,引起与会者的重视。任何文学史都是文学史家以一种史观和见识对文学发展历史的建构。由于各种原因,这种建构总会出现一些盲点或遗漏。王向远教授的大作《“笔部队”和侵华战争——对日本侵华文学的研究与批判》读后,心里沉甸甸的,首先  相似文献   

5.
从《家》中觉新式的"顺从"到觉慧式的"叛离",再到《寒夜》中汪文宣欲"守家"而不得的一系列文本呈现,反映了巴金从早期批判"家"的无形束缚和有形捆绑性转向了后期"怀家""守家"的温情笔调。他的这一叙事转向正是因为受到了"家"情结的牵引而对"家"的温情围困给予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正编前语:《旧文选抄》,今年为读者奉献的新栏目,旧文是对"时文"而言,过去刊登的,至今读来仍觉有味的短文。本文作者古清生先生讲成功,不靠翻阅"成功学",而靠的是"务实、坚韧、勤奋、睿智加上专业知识"。古先生看似揭示一个社会集体的浮躁心态,本质"显露出社会价值的新取向",文字犀利,切中肯綮。前天去西单图书大厦,想找点什么让人读了产生强烈阅读快感的书,却是失望而返。这个中国第一大书店,只见成功励志书刊泛滥成灾,加上各种肤色的商人传记,几乎掀起了一场商业文化大革命。联想到近三五年,也总是  相似文献   

7.
刘绍宽自幼接受旧式教育,青年时代即奋力科场,以求功名。囿于屡战屡败和世风变易的现实,刘绍宽转而对科举制度持一种批判态度,然而这种批判态度并未影响其对科举功名的追求。科举被废后,刘绍宽即便已在地方文教场域有一定成就,但其对于功名的执念依旧不减,科举对其心态的影响并未完全消弭。这种看似矛盾的心态,一定程度上映照出晚清士人对待科举的复杂心理世界。  相似文献   

8.
论《长恨歌》即对人生苦闷的诉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曲蕴含深遥的《长恨双》流传千载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充分显示了它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然而,关于这首诗的主题却一直众说纷坛,莫衷一是。本文拟从情爱心理学的角度再作探讨。一、作者的取材意向及创作心态文学作品的主题以题材为基础,通过题材表现出来。要从根本上把握主题,必须先从分析题材入手。对《长很困》的取材,游国思等五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称它“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此后众多的文学史家也多道从之。因而对其主题持“批判”说或“批判与同情并存”说。众所周知,天宝之后,玄宗不理朝政,几乎断送了…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针对中国佛教如来藏、本觉思想的批判已经形成一股风潮,其中,内学院吕澂与日本"批判佛教"是批判最为彻底的两个代表.吕澂归宗瑜伽唯识学,将受如来藏、本觉思想影响的中国佛教诸经论统统判为"伪经伪论";日本"批判佛教"则认为如来藏、本觉思想带有一种"基体论"、"实体论"倾向,因而是反佛教精神的"非佛教".回应批判,不仅需要在义理层面论证如来藏、本觉思想的"合法性",也需要将义理之辨与立场、方法论以及现代性的反省结合起来.同时,以"批判"为契机的中国佛学自身反省也应该成为回应批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日本当代的"批判佛教"思潮对佛教教义进行审查,提出了"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和"本觉思想不是佛教"两大议题.对这两大议题进行反审查的可能进路是:一是审查"批判佛教"将"缘起论"设为佛教的"基本教义",然后以此为"佛教标准"来判断"如来藏思想"和"本觉思想"不是佛教是否恰当?二是退一步,权且承认"批判佛教"将"缘起论"设为"佛教标准"是正确的,然后在这个大前提下来审查"如来藏思想"和"本觉思想"是否违背了"缘起论",是否是佛教?审查的结论是:无论在哪一条进路上,"批判佛教"的两大议题"如来藏思想不是佛教"和"本觉思想不是佛教"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1.
独特的时空范畴,决定了五溪文学与文化具有同其周边文学与文化既相融合而又自成一体的特质;漫长的发展流变,决定了五溪文学与文化在同周边诸多文明的结合中产生了多彩而又厚重的内蕴;多彩厚重的内蕴,决定了对五溪文学与文化必须采取更认真的研究态度和更独特有效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五四儿童文学的文化建构本源于儿童与成人的空间张力,五四中国的文化空间为五四儿童文学想象中国提供了隐喻质素。具体而论,物理空间确证了儿童价值体系的中国境域,文化空间透析了中国社会分层的话语对峙。五四儿童文学先驱借助儿童镜像来呈示五四中国的现代认同与疏离,体现了现代知识分子建构民族国家的话语努力。  相似文献   

13.
朱天文的小说以写实的写作手法和华丽苍凉的文字反映了台湾文化及文学的变迁。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她的小说中带有眷村的印记。又因所处身份及所处时代变幻的关系,朱天文对自身的眷村情结做出了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4.
海城尚氏祭祖自清初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平南王尚可喜于晚年开始着手编著尚氏宗谱,定祖训,及至尚王逝世,宗祠、陵园逐渐修建,尚氏家族的祭祖仪式逐日发展完善。随着时代的发展,尚氏家祭仪式也有所损益,宗谱文化与社会更加契合融汇,具有了更为广泛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论语》虽然不是纯粹的理论,但是由于孔子地位和其为“经”的影响,《论语》中对于《诗经》的解读给后世提供了范例;不仅如此,即使与文学无关的一些言语也进入到后世学者的批评中,从而被纳入到文学理论的范畴之内,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刘寅初的诗歌主张是传统诗歌“为人生”主张的当代化,但又有其侧重点,即诗歌要歌颂时代建设成就,符合时代精神,要有真性情。与此诗歌理论相一致的是,其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题材选用的现实美以及与时俱进的音韵美。刘寅初的诗歌理论对近体诗歌当代化探索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公民教育的复兴是中国步入现代化的必然结果,也是政治民主化的必然选择,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更好的开展公民教育借鉴他国经验非常必要。将我国公民教育与美国公民教育理论进行比较,吸取美国公民教育理论精华丰富我国公民教育理论,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实现公民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散文创作在新时期达斡尔族文学中有着较大的发展,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执著于散文创作的新秀。在现代化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达斡尔民族对即将被“湮灭”的民族文化流露出无限眷恋,这种焦虑在散文中有相当的显现。在艺术上,达斡尔族散文作家善于以小见大,亦包含对淳朴绵厚的本族文化的倾力高歌。苏莉的散文可谓代表着这方面的成就。本文基于文学视角,主要从苏莉对故乡厚土、对女性自身感受以及对日渐湮灭的民族文化的关注几方面入手,结合其独有的女性立场的言说方式,试图揭示苏莉散文在新时期达斡尔族文学中独特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笔下的很多故事都是关于“欲望”的主题,故事情节的展开也与“欲望”的被压抑有着莫大的关联性。本文通过作者笔下的“欲望”描写出发,探究“欲望”主题沉沦的前后期表现,从揭示沉沦与救赎的矛盾形成原因,从而找到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一书从灾害应对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政府在应对灾害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全书揭示了灾害应对影响政府治理方式的内在逻辑,系统考察了中国灾害应对的历史,深刻阐释了灾害应对对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的影响,包括对政府政策、政府管理体制、国家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影响。全书内容新颖、资料翔实、逻辑性强,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