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黑人女性戏剧文学自其产生之日起便被深深地刻上了种族、阶级、性别和身份的烙印。同美国黑人女性小说一样,美国黑人女性戏剧作品所阐释的身份认同与边缘写作观照了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与后学批评所关注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五四女作家有着浓郁的伊甸园情结,她们不仅描写男与女和谐的伊甸园,而且还打破性别、种族、阶级界限,描写了人与人和谐的多彩花园。  相似文献   

3.
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长篇小说《看不见的人》中包含丰富的二元对立的关系。本文以二元对立理论为指导,通过深入挖掘小说中存在的种族、性别和阶级三组二元对立模式,探讨了作品中所展现的黑人被白人排斥、女性被男性压迫、下层阶级被上层阶级剥削的不公遭遇。进而揭示了在多重二元对立的关系中,每一方都是平等并值得被尊重的。  相似文献   

4.
十七年文学是阶级与政治泛滥、性别有意识解构的“父”性政治特权时期,也是男性“文学父权”神话之笔蔓延、创造隐喻意味及传统意象的特殊阶段。阶级和性别的结合,并非证明性别比阶级更具特权性,只是对传统神话的分析批判多了一层视域。  相似文献   

5.
西方主要女性主义理论派别的教育思想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由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以及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的教育主张中,自由女性主义主张渐进地改变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揭示了教育中的刻板印象的累积效应、权威成层,主张在教师教育中进行性别平等理念和策略方面的教育;激进女性主义揭示了教育中的父权制和女教师在父权制中的同谋问题;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则揭示了教育的性别和阶级认同,指出性别生产内在于阶级再生产、阶级控制和阶级斗争之中;后结构主义女性主义者主要关注教育中的"话语"、"解构"在性别再生产中的作用,他们还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男性气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性别:一个比阶级更根本的分析范畴姜进教授:马克思主义一个最基本的分析范畴是阶级,马克思对整个社会五种发展形态的描述,就是建立在阶级分析的基础上的。从原始社会无阶级状态,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进入奴隶社会,然后进入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后要走到共产主义社会。这是由生产力发展所引起社会生产关系变化的必然趋势,而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理解和阐释阶级社会的基本概念工具。在1980年代前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一些女性马克思主义学者开始认识到性别差异和不平等如同阶级差异一样,渗透了人类文明的历史,从理论上论证了性别gen…  相似文献   

7.
托尼·莫里森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深切关注着美国社会中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和身份危机。在黑人女性主义的理论指导下,该文对莫里森的首部小说《最蓝的眼睛》进行了解读,并指出处于白人世界边缘状态的黑人女性一直以来受到种族、性别和阶级的多重压迫,尽管她们努力地去迎合着白人的种种价值观,却始终被白人蔑视和忽略,从而迷失了自我,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作为符号的女性——论“样板戏”中革命女性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样板戏中塑造了许多革命女性形象,但她们并没有多少女性特征,而是作为阶级政治的符号、男性界定的符号而存在。她们的阶级、政治身份远远大于她们的性别身份。而且在这些女性身上显现出的多是男性特征。而男性革命们不可能真正接受女性,因为“菲勒斯“中心话语影响深入骨髓。马恩的妇女观对革命的形象有一定的影响,但又被扭曲了。在样板戏中虽然想给人一种妇女翻身作主人的印象,但却将妇女置于阶级、政治的话语之下,让她们无法发出作为女性的独立声音。  相似文献   

9.
在《娜拉离开丈夫以后》中,娜拉的语言因语境和谈话对象的阶级地位与性别的不同,而在话题选择、句式使用、语气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变化反映出娜拉在现实社会中的阶级地位和两性格局中的真实处境。语言成为阶级斗争和性别冲突的舞台以及权力争夺的战场。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国家篇》中的正义说并非基于人人平等的正义,其中具有着非正义倾向。他将奴隶和妇女放在同等地位就足以表明其“正义”中不平等的阶级、性别色彩。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柏拉图的自身因素使他的正义说在阶级和性别上都不可避免地带有非正义倾向。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诺贝尔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处女作《野草在唱歌》中的女主人公,玛丽凄苦无依、爱情纠结、悲剧收场的一生惹人同情,然而莱辛开篇却以新闻报道后周遭白人们的默契避谈道出了当时众人对她的死不是同情,而是漠不关心。莱辛以其独特的视角刻画出玛丽物质生活的贫困和精神世界的荒芜。窘困的生活,酷热的天气,丈夫让她失望,爱人让她纠结,这些将她步步逼向崩溃的边缘。本文拟从后殖民"他者"的视角出发,透析玛丽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探究殖民环境下主流社会的种族、性别、阶级等层面的"他者"意识对人的戕害。  相似文献   

12.
性别视角是一种从性别入手审视人类文化遗产和文化创造的批评观念和批评方法,长久以来人们总是习惯于从政治角度、民族角度和阶级角度来审视文学作品,却忽视了性别这个重要而特殊的角度.文章以李隆基、杨玉环的情爱关系为研究内容,拟从性别视角重新审视、解读<长恨歌>.  相似文献   

13.
多丽丝·莱辛一生笔耕不辍,其作品题材与风格十分广泛,并在各个时期创作特点也各不相同,但有一个主题始终贯穿,那就是人道主义精神:从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反对种族、性别、阶级压迫,到倡导正视差异、家庭成员平等和关爱,再到呼吁老年人应享与他人同等权利和自由。莱辛用她的文学书写传达了人道主义精神之精髓。  相似文献   

14.
从电影《阿甘正传》的台词中解读美国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敏 《文教资料》2009,(30):75-77
电影《阿甘正传》于1998年被评为美国最伟大的百部电影之一,它是对美国本土文化的全面展示。本文作者认为,从文化的角度解读《阿甘正传》,可以了解到美国人核心价值观,美国社会的阶级文化、宗教文化,以及美国的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生态环境、人口控制和社会公正平等三方面阐述了妇女反贫困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 ,指出妇女反贫困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而不是边缘问题。文章还指出 ,妇女反贫困之所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是由于大多数人没有认识到贫困问题、发展问题也是性别问题 ,社会性别意识还没有纳入决策主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动物中最社会化的动物。有了人便有了人类社会,每个人都是社会角色。在阶级社会,除了阶级之间的矛盾斗争和对抗之外,在本阶级内部,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发生更多的接触、交往和联系(尽管这种联系受阶级对抗关系的制约)。这种交互作用是经常发生的。因此,协调好本阶级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在社会主义的中国,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对抗之后,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多,只有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才能满足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遗产中待  相似文献   

17.
在白人经典叙述中美国起源的叙述是一个英国人渡海来到美国,创建了美国的故事。在《慈悲》中,莫里森通过各种边缘化的声音,重塑了美国的起源,刻画了一个种族、性别、阶级等还在形成中的社会,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反驳了经典叙述中美国起源的单一性,揭示了美国社会中至今还存在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性别与语言变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变异受到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制约,阶级、年龄、职业、教育程度、性别等都对人的言语产生影响。在研究语言变异中,性别对语言的影响不可忽视。在西方语言中性别可以从两个方面看待,一是生理性别,另一个是社会/语法性别。而社会性别是造成不同性别语言变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萧红的《生死场》中,纠缠了两种声音——作为一个大的时代语境下的具有国民、阶级、阶层身份的社会人的声音与作为遭遇人生种种磨难的女性而发出的女性声音,两种声音互相碰撞、抵牾,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时代主流话语对女性边缘话语的挤压,以及萧红这样的女性作家对主流时代话语的突围。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40年代初,延安文坛出现一系列讨论女性处境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意在为女性代言,主张建立更为公正的性别秩序,却在有意无意中把自身位置摆在了国家、民族、阶级的立场,致使外在指向与思想内核产生了错位.这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延安一批作家性别意识的觉醒,却也暴露了性别观念在多重思想的互渗之下所面临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