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信息的快速传输和便于获取使得互联网成为网络谣言"爆发"的最佳载体。网络谣言这颗网络"毒瘤",不仅使国家安全稳定、公共秩序遭受损害,而且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也被打乱,如果不对其加以遏制,将会对互联网未来的发展造成巨大损害。2015年11月1日生效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就对网络传播谣言的行为进行了必要的刑法规制。在网络谣言肆虐的当今,用刑法进行规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3.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来临,信息在对网络这一高新技术媒介的依附下传播得越来越快,但其中不乏谣言的混杂与作乱.针对上述问题,现行规范体系中却处处空白,法律在面对网络谣言的巨大危害时显得捉襟见肘,有效规制网络谣言显得迫在眉睫.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法律的治理将网络谣言纳入法制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如何准确地界定网络的言论边界,深刻把握网络谣言甄别的基本尺度,是网络谣言治理中必须回答的重大理论及实践问题。是否具有明确的造谣主体、是否具有显著的信息虚假性、是否具有鲜明的信息煽动性、是否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是否出于主观上的故意性是对网络谣言甄别过程中必须把握的基本尺度。需要从明确网络谣言的法律适用标准、积极构建信息发布及扩散预警机制、加大对网络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管理、强化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等方而拼行罄治  相似文献   

5.
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网络与谣言的结合呈现新态势,如何规制网络谣言成为大数据时代的重要命题。网络谣言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成本低、影响大的特点,而网络谣言治理机制则稍显落后。行政规制不足,刑法规范对集体法益的强调以及认定标准的模糊,行刑衔接不畅是导致治理困境的原因。通过科学立法源头治理、行政执法双向治理、刑事司法末端治理,是大数据时代规制网络谣言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6.
谣言是一种古老而又常新的社会现象,它就像漂浮在社会系统中的幽灵,会对人们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而在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谣言的传播又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有别于传统的突发事件舆情,具有传播更快、范围更广、影响更大等特点,因此,治理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意义重大。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治理过程中,极有可能造成对网络言论自由的过度限制。正因如此,应当在保护网络言论自由的前提下再对其作出适当的限制,提出了明确治理原则、制定《网络法》、重视结合技术手段和提倡民间自律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网络暴力行为,是指网民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尚未证实或者已经证实的事件、人物,发表具有侮辱性、伤害性、煽动性的言论、图片、视频,或公布当事人的个人信息、隐私,以对其进行现实生活的骚扰侵害,从而严重影响当事人的身心健康、正常生活的行为.网络暴力行为分为三类,即人肉搜索、网络语言暴力、网络谣言传播.网络暴力行为的刑事规制仍存在...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高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水军及相关黑灰产业也逐渐滋生蔓延。电商平台某些商家清一色的购物体验好评,社交平台直播突然出现成百上千甚至过万的观众等一系列现象,表面看似产品优质、人气旺盛,但实际上是网络水军一手炮制的假象。网络水军通过有偿发帖、删帖,刷分控评等炒作方式掩盖事实真相,误导网友上当受骗,不仅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破坏网络空间的管理秩序,整治网络水军迫在眉睫。我国现行刑法体系对网络水军有关主体刑事责任的追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因此,除在适用现行法律对犯罪主体进行定罪处罚外,还需对刑法以及其他刑事法律和司法解释进行相应的补充和完善,加大对网络水军的打击力度,侧重源头治理。在此过程中,有关部门应携手加强网络生态综合治理,维护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时代的迅猛发展,各种网络犯罪行为也随之快速蔓延且日益猖獗,已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发展。鉴于此,本文介绍了网络犯罪的定义及其表现形式,指出了我国现行网络犯罪的刑法规制的不足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网络犯罪刑法规制的具体建议,以达到推动计算机网络快速稳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12.
网络谣言作为谣言的一种,其内涵与特点与谣言基本保持一致,只不过,网络谣言的发布和传播都是在网路中进行的。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网络谣言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它的产生与传播有其伦理根源。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不仅要从法律角度出发,更需要从伦理角度探讨和研究,制定相关的伦理对策,才能从根源上遏制网络谣言的传播,净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和学习。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民的数量急剧增加,同时"网络社会"中的网络道德问题也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网络技术从空间和事件两个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交际方式,人在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中来回切换和过渡导致网络谣言逐渐充斥在人们的生活中。网络谣言的存在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主要对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和危害、我国现阶段在网络谣言的防范和治理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空前普及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然而,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措施,各种网络犯罪问题滋生,公民网络信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造成了极大损失,侵害了国家的法治权威。对此,本文将探讨网络犯罪的概念和形成机制,进一步梳理当前网络犯罪刑法规制的立法现状和问题,初步提出完善措施,以期对国家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5.13亿,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给谣言滋生提供了土壤,对网民而言,受各种各样的心理和利益因素等驱动,来自网民的谣言数量剧增,谣言种类也丰富多样,网络环境下的谣言传播有其自身的特点,把握网络谣言传播规律,防范谣言对社会造成的危害,需要政府、传统媒体、新媒体、网民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7.
与公共事务有关的网络言论对民主政治的发展大有裨益,受到宪法的较强保护。公务人员的名誉权构成公民网络言论自由的界限。从名誉权保护角度,对网络言论自由具有规制的必要性。规制网络言论自由的方法包括法律、架构、市场和道德准则。其中,市场和准则的规制强度较小,网络言论自由往往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保护;而法律和网络架构的规制强度较大,这两种规制方法若使用不当将可能对网络言论自由构成侵害。中国应借鉴国外经验,在诽谤的构成要件上设置严格的条件,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18.
网络谣言泛滥,很大程度上是受众在现实矛盾中滋生的情绪和心理的反映。网络谣言给社会带来严重后果。针对这一现象,找出网络谣言形成的原因,对网络传播的主体和受众进行规范和教育引导,并且政府和有关媒介也要负起管制和监督的责任,以健全相关网络法律法规,完善网络谣言管理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从网络的虚拟性看网络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网络谣言迅速传播并产生极大危害性的关键因素是网络身份的虚拟性,对网络谣言加以解析,着重阐述在网络身份虚拟的技术背景和网民的匿名心理背景下,网络谣言传播所表现出的相对于传统谣言传播的不同特点和传播效果,力求探讨出网络谣言这一信息污染迅速传播并产生极大影响力的成因所在。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强化了谣言的传播速度、广度和渗透强度,也使谣言具有更大的破坏性。近几年,由谣言引发的社会事件层出不穷,分析最具代表性的"十大网络谣言",可以看到网络谣言传播具有意图多元、有限理性、临时新闻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应从明晰谣言产生根源、建立预防体系、提高大众媒介素养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