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四册《蜗牛》一课 ,探测蜗牛的力气到底有多大 ,为了探索这一奇妙 ,我到学校操场边的菜地上 ,精心地检拾大、小不同的蜗牛带回到实验室。为了测出蜗牛的力气 ,我借用分析天平一架 ,找来一块白玻璃板和白纸一张 (在纸上划 1厘米的方格后 ,粘贴在玻璃板背面 ) ,电子表一块 ,温热水一杯(40℃~ 4 5℃ ) ,滴管一支 ,做了一次有趣的实验。将采集到的蜗牛根据身体大小分成四组 ,标上 1、2、3、4号 ,称得 1号蜗牛一只的体重是 1 2克 ,用一段长约15厘米的细线 ,一端系住 10克重的砝码 ,另一端用双面胶粘贴在蜗牛…  相似文献   

2.
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会觉得很奇怪。日晕与蜗牛简直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它们怎么会扯到一起呢?不过,您先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与北京出版社合编的科学第四册《热是可以传递的》一课中“实验与观察”内容安排:准备长短、粗细相同的三根铜线、铝线、铁线及一根裹有塑料皮的铜芯粗导线,酒精灯、蜡烛、火柴等。把火柴用蜡液粘到这些金属线上,观察火柴掉下来的情况。使学生通过观察得到热是沿着一定方向由高温向低温处传递的等方  相似文献   

4.
高中化学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第七章《碳族元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一个重点是硅和二氧化硅,教材没有安排一个实验.学生感觉平淡,容易遗忘。怎样发挥化学的特点,把实验引进来呢?笔者翻阅了许多资料.发现有关实验存在反应剧烈,不够安全等问题经过实验摸索,在符合可操作性、安全性、趣味性和美观性的原则下,笔者设计了以下实验。  相似文献   

5.
在苏教版自然第十一册《雷电的秘密》教材中要求用起电机来做放电实验来认识雷电的秘密,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只能做演示实验。而《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放电现象,我在课前收集许多一次性电子打火机,拆下打火机上的压电陶瓷放电装置。课上,先用起电机通过演示实验讲解放电现象,让学生对放电现象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问学生:“你们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放电现象”。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下乡听了一节科学课,内容是《淀粉的踪迹》。这是一节科学探究活动课,教师分三个环节进行探究活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我的研究(辨别出淀粉和非淀粉类,根据蓝色深浅来判断淀粉含量的多少)——猜一猜,测一测(猜测结果,实验验证)。在第二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用实验来验证猜想。学生设计了一个对比实验方案:根据蓝色深浅来判断淀粉含量的多少。其中一组学生发现:他们往淀粉与滑石粉混合物里加入一滴碘酒比加入两滴碘酒所产生的蓝色深。  相似文献   

7.
在人教版第五册《大气压力》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利用玻璃杯、火柴把充气的气球提起。我的设想是利用“拔火罐”原理,用火柴加热玻璃杯内的气体,然后倒扣在气球上,从而将气球提起。而学生却是受到了“水杯倒置,水不外流”的启发,从而设计出新的解决方案:把气球按在装满水的玻璃杯口,再将水杯翻转倒置,水杯内的水不外流,而且气球被顺利提起。学生利用了知识的迁移,同样解决了问题。  相似文献   

8.
优化实验教学,逐步形成以实验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是突破小学《科学》教学瓶颈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笔者在科学实验教学中逐步探索出“优化实验设计,拓展创新思维”的教学方法,初显成效。现将优化实验设计的几个策略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和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都有关于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实验,所用的材料是黑藻或波菜。在实际操作中,有许多不便:  相似文献   

10.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七册第3课的教学内容是“导体和绝缘体”。教材首先从实验出发,让学生运用导线、电池、小灯泡、鱼夹连接如图1的电路。依次在两鱼夹间接入材料。通过看小灯泡是否发光来判断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当验证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是导体或绝缘体时,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将它们一一接入鱼夹间,看到的现象是小灯泡不发光,于是学生得出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是绝缘体。而教材的结论是:“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这样的矛盾使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教材编写错误;有的说书本没有以事实说话;有的说自己的实验方法不对;………  相似文献   

11.
葛涵天 《阅读》2011,(4):31-31
我一个人在院子里玩的时候,看到一只小小的蜗牛,它正悠闲地爬着.那速度啊可真慢!  相似文献   

12.
《导体和绝缘体》是首师大版《科学》教材第三册第十一课教学内容。我在教学本课时,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生活中的小故事引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是浙教版常识第九册第十八课的教学内容。黄土特征和水土流失现象对处于江南城市的小学生来说是比较生疏和抽象的,然而地表特征和水土流失现象是认识黄土高原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分解难点,我设计了水土流失模拟演示器。认识黄土的特征可以把土层盒抽出来,让学生直接用眼看,用手摸来了解黄土土质疏松。  相似文献   

14.
首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改实验教材小学科学第3册第15课《沉浮的秘密》一课中有关浮力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该实验是将橡皮泥块悬挂在手持圆桶测力计的下方,读取测力计的读数,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教科书第二册第九章《电功和电功率》是电学知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集中的章节,认真成功地做好本章的各个演示实验是在教学中突出本章重点和突破本章难点的重要手段,并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活跃课堂气氛,顺利开展双边活动。  相似文献   

16.
网络丰富、鲜活、翔实、充足的信息资源,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了广阔天地,这对于新课程标准中“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利用图书馆、网络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等要求的兑现无疑是“雪中送炭”。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自主独立钻研的精神以及创造能力,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十册《二氧化碳》一课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二氧化碳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书中的三个实验要力求准确,操作稍有疏忽,都会影响实验效果。例如实验一:二氧化碳的制取。在一个瓶里放入一些碱的粉末,倒入一点水,使其湿润,再倒入一些醋,瓶里就会产生二氧化碳。大家都知道许多农村小学只能买到料醋,由于各地料醋品种不同,以及质量的差异在实验时多少会影响制取的效果。实验二:由于二氧化碳和空气都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无法看到二氧化碳能像倒水一样“流入”杯底,而倒的动作不规范也有可能使杯中燃着的蜡烛熄灭,影响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在教科学课《时间》单元第4课《用水测量时间》时,我为学生准备了两个一次性纸杯、铁架台、闹钟和量筒等实验器具,做“100mL水在底部有孔的杯子里多长时间流完”的滴漏实验。正当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时,忽然,从学生处传来声音:  相似文献   

19.
《小车的运动》是苏教版《物体的运动》单元的一课,以学生们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对小车在平面上的运动过程中所产生——“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