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超  徐安琪 《天中学刊》2006,21(3):96-99
朱熹词学思想具有独特的内涵,是南宋时期的特定产物。朱熹关注词体缘起,针对词的起源问题,提出“泛声”的假说。承袭苏轼“以诗为词”,朱熹以为词应具有“奋然灭寇”的社会功能。在词的审美追求上,受词坛复雅之风的影响,朱熹确立了“雅正”的词学标准,推崇和平粹美的审美理想,成为南宋复雅之风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2.
秦观居苏门四学士之首,深得苏轼赏识。然而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词的创作上,秦观走的不是他老师的路子,词风迥异苏轼而近似柳永。因此,历来秦柳并称。那么,秦观既为苏门学士,其词为何多学柳永?对此,笔者认为,秦观由于个性、气质与苏轼存在着差异,也由于在艺术上有新的追求,秦词不可能呈现出与苏词完全相同的面貌,但秦词不仅受过柳永词的影响,更深受苏轼影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比较分析秦苏词风相似之作,深入探讨秦观对苏轼词风的继承,有助于我们对秦词的全面了解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苏轼婉约词的艺术成就和对词史发展的贡献丝毫也不亚于他的豪放词。这些婉约词审美境界高雅脱俗、清丽舒徐,意境空灵蕴藉,抒情直接简洁,寄予深厚的情感和人生哲思,一改以往婉约词风,以“雅”为美,使得婉约词的创作走入了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4.
针对宋初香而弱的词风,苏轼在诗祸日炽、诗的言志功能受到约束的环境下,提出词“自是一家”的革新主张,力图使词摆脱音律的束缚,改变“娱宾遣兴”的功能,其根本的目的是借词来承载诗的抒情言志功能。李清照则是在徽宗朝提倡音乐复雅的环境下,有感于词坛多种风格并存,试图通过“自是一家”的革新理论,来规范词的文体特征,对传统词风进行雅化,使词获得与诗同等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多型化视野中对苏词的复雅进行考察,我们发现,苏词复雅的本质意义就是以苏轼为代表的雅词化对以柳永为代表的俗词化的改造和修正,它们之间是渗透与反渗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南宋词坛大力提倡复雅的词论,王灼与沈义父也都在各自的词论中提出了求雅的审美标准,标举出各自的审美取向:《碧鸡漫志》将以苏门为首的豪放词派追求情性、自然作为自己的审美创作追求,而《乐府指迷》则是以清真词为首的婉约词派含蓄柔婉作为其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审视苏词,发现苏轼一方面创作抒写“歌妓情节”、表征社会风俗行为的俗词,一方面又以词言志,以诗入词,抒发家国之忧,摅写经事济世之怀,做到了雅俗共存,文野互见。  相似文献   

8.
以批评柳永词为“柳七郎风味”而著称的苏轼,其实也创作了大量的“艳科词”。以对女性的描写为视点,苏轼的“艳科词”大致可分为“侍儿词”、“妻妾词”、“歌妓词”等诸种类型,且在艺术上不乏与“花间词”相类者。导致苏轼创作“艳科词”的主客观原因,既与豪放词在北宋不受欢迎、“柳七郎风味”大畅其行的社会背景相关,又与苏轼对其词学审美认识的调整与改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温州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确定了“博、爱、雅、艺”四个词作为学院“师范气质”核心词。而苏轼在博、爱、雅、艺方面表现非凡,有不少值得师范生所学习的。他刻苦好学,博览群书;热爱生活,热爱事业;温文尔雅,豁达淡定;多才多艺,创意无限。研究苏轼的“博、爱、雅、艺”将有助于学生吸收其中的精粹,有助于学生自身“师范气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骆丹 《华章》2012,(31)
苏轼、李清照均为宋代一流的词坛大家,二人在词学批评领域也都有极大影响.自苏轼不满柳永词而提出“自是一家”的口号后,李清照又在批评苏轼等人的基础上提出“别是一家”说.这是二人词学主张的核心.探讨东坡、易安词学主张、创作风格和审美理想的异同,从“自是一家”和“别是一家”的比较分析中入手不失为一个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代表着圣人之道的理学,以诗教为标准,裁约着宋词的审美观念,无论是北宋时期理学家对词的摒弃,还是南宋时期理学家对词学的靠扰,都体现了这一尺度。朱子发明诗骚义理,使“骚雅”的精神成为守词审美的最高标准,因此,在词学史上苏轼取代柳永,美成取代苏轼,最后白取代美成,成为新的典范,实在是理所必然。  相似文献   

12.
“骚雅”是中国词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在张炎的《词源》中,“骚雅”之义在于作品立意不忘天下之事,但在艺术上要出以比兴寄托,继承《离骚》“芳草美人”的传统,取曲而不取直,取温柔敦厚而不取强烈激切。《词源》中之“骚雅”共出现三次,可视为一种论词标准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3.
少游词集中有不少豪放的篇章,它们和苏轼的豪放词风是相近的,其中个别篇目,还可以寻到一些苏词影响的具体痕迹;在避俗、崇雅方面,秦观也接受了苏轼的观念,词风由初期较为俗浅.转为后期的相当“清”、“雅”.因此,少游词确实存在着学苏倾向。  相似文献   

14.
少游词集中有不少豪放的篇章,它们和苏轼的豪放词风是相近的,其中个别篇目,还可以寻到一些苏词影响的具体痕迹,在避俗、崇雅方面,秦观也接受了苏轼的观念,词风由初期较为俗浅,较为后期的相当“清”、“雅”。因此,少游词确实存在着学苏倾向。  相似文献   

15.
苏轼提出“以诗为词”的创作主张,这一主张有些违背作词的基本原则。从苏轼的作品看,其创作实践并未坚守其理论,有些地方甚至违背了“以诗为词”的主张。从苏轼的主张看,他主张词、诗共源,词只不过是“长短句诗”而巳。这将会使诗词出现合流的现象。苏轼“以诗为词”,不仅以诗的题材内容入词,还以诗的创作形式、创作方地广泛入词,这样就使苏轼许多词作常与其诗混淆难分。苏轼把“诗序”入词,结果使他的原有词牌往往被人遗志,反而经常取其词序和中词句当作新词牌名,这并非对词体的革新。  相似文献   

16.
苏轼、李清照均为宋代一流的词坛大家,二入在词学批评领域也都有极大影响。自苏轼不满柳永词而提出“自是一家”的口号后,李清照又在批评苏轼等人的基础上提出“别是一家”说。这是二人词学主张的核心。探讨东坡、易安词学主张和审美理想的异同,从“自是一家”与“别是一家”的比较分析中入手不失为一个好的切入点。这虽不能包含二人词学主张的全部,但对于我们更客观地理解把握他们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唐宋词史上,“雅”与“俗”的交互作用推动了词的嬗变.由于时代审美观念不同,唐五代北宋词坛上“雅”与“俗”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就创作主体而论,文人词为雅,民间词为俗;就审美趣味而论,士大夫审美情趣为雅,市民情调为俗;就词的功能而论,歌者之词为雅,诗人之词为俗;就词人的品行而论,高洁为雅,低下为俗.  相似文献   

18.
苏轼美学思想的特征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游”。苏轼不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实际行动上都真正体现了“游”的理想,而且他的“游”带有十分明显的审美取向和追求。“游”在中国美学思想发展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真正从美学的角度将其推向高峰的是苏轼。苏轼将“游”看作是审美的必要方式。所谓“游”有两种基本的含义:一是“动”,即游动的意思;二是“戏”,即游戏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苏轼作为中国词史发展中的一个集大成者和开创者,他的词在某种程度上讲,代表了宋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恰如《碧鸡漫志》(宋王灼)中“东坡指出向上一路”条所说:“长短句虽至本朝盛,而前人自立,与真情衰矣。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在这里,王灼将苏轼对词的贡献提到很高的地步。但同时,他的这段论述涉及有关苏词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苏轼词与音乐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苏轼“非醉心于音律”只是“偶尔作歌”,那么,苏轼词究竟合不合音律呢?  相似文献   

20.
“空”作为一个诗学范畴由苏轼正式提出。它的内涵包括审美意象、审美意境和审美功能三个基本层面,其核心是“空”与“境”。就哲学渊源而言,它直接取资于佛学的空、境论,又是儒释道三家圆融合一的结果。“空”作为诗学范畴对后世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