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船舶集成平台管理系统和船岸一体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探讨船舶集成平台管理系统(IPMS)及船岸一体化的定义、功能和体系结构等,重点介绍船舶集成网络信息平台(INIP)的设计方案和船岸一体化信息平台的构造框架.  相似文献   

2.
结合船岸管理信息系统工作平台的研制与开发,以船舶管理公司备件管理功能模块业务流程为系统需求,从船舶备件的定额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账单管理、质量反馈等工作流程进行分析与优化,并对船岸备件管理实现信息化进行探讨与论述。  相似文献   

3.
Web-AIS船货信息对称服务平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船舶与货物信息处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从网络技术与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技术集成出发,构建船货信息服务平台.以AIS和未来的船舶远程识别与跟踪(Long Range Identification and Tracking, LRIT)系统为基础数据源,整合船舶信息、货物信息和港口信息等,使船舶所有人及时了解船舶动向,跟踪市场货源,使货主和租船人能找到合适的船舶、船舶动向以及船舶所有人等资料.该平台对于船货信息的可视化、实时动态管理和辅助决策分析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船舶、分公司、集团公司3级安全管理要求,分析应用需求,以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构建起船岸一体化的船舶安全监督管理系统信息网络,形成1个开放的集查询、控制、管理、决策于一体的船舶安全监督管理系统,从而实现船舶安全管理并提高管理水平.以中远集团(COSCO)船舶安全管理为实施对象,成功地设计和开发了依据国际国内有关船舶安全管理规定、水上交通事故处理原则、航运安全规章制度及安全检查与事故处理业务流程的船舶安全监督管理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5.
基于PowerLogic系统构架的船舶自动化电站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地管理和监控船舶电站的工作状态,提高电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用施耐德PowerLogic系统构架组建船舶电站监控系统,实现船舶电站监管控一体化.设计触摸屏监视界面、电能质量分析界面和Web远程监视界面,并设计监控系统的控制电路.整个监控系统的以太网与现场总线通信程序采用PLC实现.在交流380 V/50 Hz船...  相似文献   

6.
针对船公司无法实时获取船舶设备运行参数的问题,以某工程船舶变频传动系统远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系统的体系架构、主要功能、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建立船舶变频传动系统远程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系统.该系统基于CDMA和因特网网络完成数据远程传输,实现本船与远程监测和诊断,满足工程船舶机务管理要求.在起重船实际应用中表明,该系统兼具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运行稳定可靠,可推广至相似船舶的监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7.
文章介绍了船舶备件管理信息化系统。研究备件管理软件及建立船舶管理信息网,使船岸间能达到信息交换、共享等,可以使船舶公司实现对备件动态、科学、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船舶瘫船状态与原始动力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并研究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和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06)》关于船舶瘫船状态和船舶原始动力源的规定和要求、瘫船状态基本特征和船舶原始动力源的主要型式、应急电源和船舶动力机械的起动装置的要求以及船舶原始动力源的维护与管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船舶接用岸电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上海港区和靠港船舶实施岸电技术情况进行调研和考察,并对船舶接用岸电的主要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船舶接用岸电时,岸电电制与船电电制要尽量一致;船舶实施岸电技术的关键是对港区码头进行岸电技术改造,船舶电力传输方式以低压供电为主;上海港区船舶接用岸电后,船舶污染物的排放量减少92%以上.  相似文献   

10.
基于AIS船站的舟山港海事信息监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舟山港务管理局对港内船舶识别与动态跟踪的需求,在分析研究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的通信技术、总体结构的可行性、覆盖范围和所能容纳的最大船舶数量的基础上,设计并组建以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船站作为岸基站的海事信息监测系统.实际试运行表明,该系统的功能和性能满足实用要求,具有良好经济性,并可推广至类似的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1.
长江口深水航道超大型船舶交会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超大型船舶在长江口深水航道内的双向通航能力,以实际航道尺度为边界条件,在三自由度MMG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浅水效应、船间效应和岸壁效应,建立船舶操纵运动模型。利用MATLAB对10万吨级的散货船和集装箱船交会进行仿真,并对风、流和两船不同间距对船舶交会的影响进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长江口深水航道的宽度可基本满足船宽之和在90 m内的超大型船舶交会。  相似文献   

12.
为使海警船性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建立以满足任务要求且使单位投资与使用成本最低为目标的海警船船型论证模型.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找到船舶主尺度的变化规律和船舶主要要素对投资与使用成本的影响规律.利用该模型可以实现对船舶主尺度的优化.以一艘设计排水量为4 500 t的海警船为例进行船型论证,并将论证结果与国外类似船舶进行比较,分析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与实用性,表明该模型能够为海警船的论证选型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和提高船舶营运效益,根据集装箱船舶的稳性衡准最基本条件及集装箱绑扎设备的受力等对船舶稳性的要求,在保证船舶处于合适稳性范围下,探讨减少使用压载水问题,系统描述对集装箱船舶满载航行时实践"零压载水"(zero ballast)的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14.
为使邮船船型方案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有更好的经济性,充分考虑邮船运输自身的特点,从经济、客户、企业、环境等方面建立邮船船型方案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三亚至东南亚地区的邮船航线为例设立初选船型方案,结合CRITIC法和TOPSIS法对一系列船型方案进行比较分析,选出综合表现最好的邮船船型方案。这种方法使邮船船型的选择更加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在航集装箱船的摇摆姿态尤其是横摇姿态,利用假定概率模型的方法对集装箱船关键位置处的摇摆姿态进行研究,并构建摇摆概率模型,讨论并确定该模型的相关参数,从而建立集装箱船摇摆姿态的概率模型。结果表明,集装箱船不同位置处的纵摇角、横摇角和垂向加速度的概率模型近似服从高斯分布,仅其相关参数不同。该方法从在航集装箱船摇摆姿态的角度为船舶航行安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科学选择大型海事巡逻救助船船型,从成本、技术、能耗、外观等4个方面构建船型选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各指标权重,并采用证据推理法,借助IDS软件,对各船型进行综合评价.以3 000吨级海事巡逻救助船船型选择为例,通过评价圆舭船型、穿浪双体船型和三体船型,验证该方法在大型海事巡逻救助船船型选择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船舶能耗和排放估测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提出面向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大数据的完全自下而上的船舶能耗和排放估测新方法。该方法视船舶为一种基于船舶航迹的线排放源,在构建船舶网格化轨迹模型的基础上,考虑每个网格航段的持续时间和发动机负载,实现船舶能耗和排放的精细化建模,统一船舶排放总量和空间分布计算。实船应用表明,该方法可提供更加准确的船舶能耗估计,并可灵活计算各种航行状态、船队规模和时空尺度的能耗和排放清单。  相似文献   

18.
根据洋山港自然、地理条件,运用目前在航道论证方面已经比较成熟的船舶操纵模拟器,有针对性地对大风天气下靠泊超大型船舶安全撤离航道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所选800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舶的模拟船型撤离航道进行模拟试验的结果和在对试验数据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超大型船舶安全撤离航道的具体方法.为洋山港超大型船舶在大风天气下安全撤离航道提供比较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灰色模糊综合评估法的大型船舶模拟操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受训海员对大型船舶的操控能力,以现有船舶操纵模拟器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IMO及我国海事局考试和评估项目要求为标准,应用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船舶操纵评价模型.采用两级评价制与多级评价制相结合的办法,设计通过船舶操纵模拟器考试和评估系统对大型船舶模拟操作训练作出成绩评估的系统,实现科学而实用的评分功能,最终提高海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寻求一种简便的船舶运动模型辨识方法,根据船舶动力学与运动学基本方程的结构形式,建立一种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辨识模型,给出网络结构的选取和确定方法.以载质量为5万t的散货船为例,利用国际海事组织要求的几个典型的船舶操纵试验数据对网络进行训练,计算权值矩阵,获得该船舶可用于船舶操纵性分析的神经网络模型.将网络计算结果代入船舶运动学方程进行船舶航迹仿真,并与试验航迹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网络模型的精确性.比较仿真验证结果和试验数据可知,该网络模型能基本反映被辨识船舶的动态特性,验证其有效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