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战后,随着英国实力的衰落以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英国适时调整了对自治领的政策,使其与自治领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政治上,自治领获得了法律上的平等地位,英帝国逐渐转变成英联邦;经济上,英国与自治领共同建立了帝国特惠制,但其影响力日渐减小;外交和防务方面,虽然自治领获得了独立的地位,但一些国家仍然存在着对英国的依赖。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英帝国,包含大不列颠联合王国——即英国本土和遍及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所有殖民地。根据帝国各个组成部分与英国本土的关系不同,英国的殖民地大致分为三类:完全受英国政府管辖的叫直辖殖民地;保留君主,但受英国派遣总督监督的叫“保护国”;有本国的议会和责任政府,享有较大自主权的叫自治领。自治领一般为殖民地中的白人——拓殖头子的领地,如加拿大;或为少数白人统治的自治领地,如南非联邦;总之,全部是白人——殖民及其后裔掌权。  相似文献   

3.
关于三十年代初期的英国远东政策,国内论著颇多,但侧重于军备的却较少。本文拟从新加坡基地——英国耗费巨资修建的“海上马奇诺防线”这个角度,就英国政府赋予它的含义,它在英国大战略中所占的地位以及它与英国远东政策的内在联系作一初浅的分析。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已经得到了一切——或者说更多一些……”。然而它也碰到了诸多问题:新获取的利益并没有增加英国的国力,反而增添了新的义务;自治领、殖民地的独立倾向不断增强;经战争摧残的国内经济急待恢复。此外,英国的海上霸权还受到昔日的盟国——美、日强有力的挑战。事实上,这一挑战在十九世纪末帝国的衰落初露端倪时就已出现“它(英国)有能力在西半球接受美国  相似文献   

4.
英属北美殖民地自建立起便与宗主国长期保持了并存互利的关系。英国在从殖民地获取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了其全面开拓与发展。18世纪60年代初开始,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政策由温和转向强硬,导致双方关系由共处演变为决裂,最终引发了独立战争。因此,英国殖民政策的转变是导致其与殖民地关系变化的直接因素,它在推动殖民地发展和独立的过程中发挥了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5.
资本主义的崛起,与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密不可分。获取巨额利润始终是殖民者对外关系的终极目标与利益准则。殖民者的主观愿望和被殖民地的客观现实条件制约甚至决定着帝国主义的侵略方式与特性。以英国对清代中国的殖民贸易为例,由于中国在东亚朝贡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清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英国对中国的殖民与侵略经历了"被动适应——积极调适——武力征服"的历程。  相似文献   

6.
杭聪 《唐山学院学报》2012,(2):38-42,108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在英属黑非洲殖民地的公职人员政策有三次调整,分别以扩招、稳定和留任为重点,很好地配合了英国的整体殖民政策。扩招是为了落实殖民地开发计划和地方政府改革计划,稳定和留任都是为了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大潮中尽力保持自己的殖民利益。其中英国对尼日利亚的公职人员政策较具典型性。英国的政策没有解决独立前后殖民地公职人员缺乏的状况,直接原因在于英国撤退得过快,深层原因则在于其长期以来对殖民地社会发展的忽视。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近卫声明的发表,标志着日本公然挑战《九国公约》对华政策的总原则,导致英日矛盾迅速激化。为此英国对远东政策做了较大调整,逐步放弃等待、观望的外交政策,走上援华制日的道路。英国调整远东政策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利用中国的力量牵制日本,阻止日军南下,确保远东自治领的安全;二是阻止日本与德、意联手,确保欧洲和英国本土的安全;三是为争取美国的支持与信任;四是鼓舞远东自治领的士气。英国的远东政策调整完全是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虽在客观上利于中国抗战,但同时也在合作中英道路上埋下了冲突的种子。  相似文献   

8.
英国是历史上一直被视为奉行“均势外交”的典型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步入了相对衰落的历史发展时期,逐步放弃了建立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光荣孤立”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参战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引起了国际关系的一系列调整。本文旨在论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与法国、德国和苏俄的外交政策上的一系列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9.
英联邦     
在近代史上,英国是最早向外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之一,也是最大的一个殖民国家.到二十世纪初,英国占有的殖民地面积多达三千三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它本土面积的一百一十倍;人口三亿九千三百五十万,相当于它本国人口的八倍以上.英国殖民者正是在残暴掠夺殖民地的基础上,建立起了所谓"英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殖民地的独立运动风起云涌,英国统治阶级为了麻痹殖民地人民,维系其风雨飘摇的殖民统治,逐渐采用"英联邦"的新称号,并写入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案",以代替"英帝国"这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末,英国国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帝国崇拜热潮:英国统治者积极采取措施来加强和扩张帝国,一些狂热的帝国主义分子鼓动并直接参与政府的行动,国内民众也强烈支持英帝国的扩张。这种帝国崇拜热潮对英国自身经济的发展,英国与自治领等殖民地的关系,未来的英欧关系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英国殖民部成立于1854年,是英国管理殖民地的主要政府机构之一.殖民部成立之前,英国在殖民地管理机构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殖民部在成立之后同样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第一帝国时期是英国海外殖民地的快速增长时期,帝国初期英国建立殖民地最初的动机是于商业的考虑,而非领土扩张,英国政府对于私人和冒险公司在海外殖民地的扩张活动并不直接干预,早期的殖民战争为数不多,而且这些战争大部分集中在欧洲。所以,英国的军队最初只是在国内和欧洲范围内活动,光荣革命后,随着英国海外派兵显著增加,逐渐演变成为维护英国殖民地和镇压当地势力的工具,殖民战争与商业战争相结合,扩大了英国殖民地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北美13个殖民地建立后与宗主国长期保持相容、并存、互利的良性关系。英国通过在北美的殖民统治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促进了北美的全面开拓和发展。从1763年起,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统治政策改弦易辙,然而“新殖民地政策”却导致双方共处关系的交恶与决裂。因此,英国殖民统治政策是制导殖民地与宗主国关系的核心因素,在北美发展及其与母国关系演化的过程中发挥着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治领时期的英法殖民者对加拿大原住民的语言政策是有预谋的语言同化和文化灭绝政策,这种意识形态自始至终贯穿其中。无论殖民者的具体语言文化政策是什么,也无论是受经济利益驱动,还是政治利益驱动,其最终目的都是从本质上破坏原住民的语言文化,实现殖民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七年战争”后,英国出于转嫁财政压力的目的而向北美殖民地征税,危及了殖民地的经济利益和自由;同时,其他欧洲大国势力退出了北美,使殖民地没有了外部的威胁,他们敢于和母国对抗。在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中,其他欧洲国家出于削弱英国以达到恢复欧洲“势力均衡”的目的,支持了殖民地的独立战争。“七年战争”对北美殖民地独立战争的爆发和胜利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第一帝国时期是英国海外殖民地的快速增长时期,帝国初期英国建立殖民地最初的动机是于商业的考虑,而非领土扩张,英国政府对于私人和冒险公司在海外殖民地的扩张活动并不直接干预,早期的殖民战争为数不多,而且这些战争大部分集中在欧洲。所以,英国的军队最初只是在国内和欧洲范围内活动,光荣革命后,随着英国海外派兵显增加,逐渐演变成为维护英国殖民地和镇压当地势力的工具,殖民战争与商业战争相结合,扩大了英国殖民地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在英国众多殖民地中,印度殖民地占有突出的地位。英国对印度的统治非常重视。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它不断调整对印度的政策。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为实现工业资本对印度的剥削,英国开始执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殖民政策。与此同时,英国政府对殖民地的改造也开始了。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英国步入了相对衰落的历史发展时期,逐渐由世界一等强国沦入二流国家的行列。有鉴于此,英国审时度势,为了维护其国家利益,在对欧洲其它国家奉行的外交政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幅度的调整。英国逐步放弃了建立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光荣孤立"政策,转而实行从传统的"扶德抑法"到"协调法德"再到寻求英德和解下的"绥靖政策"。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英国对外政策的调整非但没有开创外交新局面,在国际舞台上树立起负责任的重要国家形象,反而导致向法西斯势力妥协退让,一步步被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漩涡。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自治领地建立之前的历史主要分为法属新法兰西时期和英属加拿大时期。1763年的英国征服之后,法国根据《巴黎和约》的规定将新法兰西割让给了英国,成为英属殖民地。这一历史事件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给早期加拿大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这块原法属殖民地以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英国参加太平洋作战的战略意图,主要集中在恢复东南亚的殖民地、巩固英美同盟关系以及安抚澳新等自治领三方面。美国军方对英国参战提出反对意见,但罗斯福政府从战后英美合作的政治考虑出发,最终仍然同意了英国的参战要求。英国参加太平洋作战虽然实际的军事贡献有限,但却有力地促成了战时英美同盟关系向战后英美特殊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