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 ":加号是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创造的.在横线上加上一竖,表示增加."-":减号也是德国魏德美创造的.从加号中减去一竖,表示减少."×":乘号是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它的意思是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法,因而把加号斜过来写."÷":除号是十八世纪瑞士人哈纳创造的.它的含义是分解的意思,因此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  相似文献   

2.
“ ”号是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创造的,在横线上加上一竖,表示增加。“-”号也是德国数学家魏德美创造的,从加号中减去一竖,表示减少。“×”号是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它的意思是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法,因而把加号斜过来写。“÷”号是十八世纪瑞士人哈纳创造的,它的含义是表示分解,用一条线把两个圆点分开。“=”号是十六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的。列科尔德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更相同了,所以用来表示两数相等。算术符号的创造者$江苏大丰大龙乡灶河校@许艳梅  相似文献   

3.
《小读者》2003,(12)
“ ”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创造的。在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也是由德国数学魏德美创造的,从加号中减去竖,表示减少。“×”是18世纪美国数家欧稳莱最先创造的,它的意是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是18世纪瑞士人哈纳创造的,表示分解的意思,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是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的,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横线表示两数相等。有趣的数学符号  相似文献   

4.
“ +”是 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所创造的 .它的意思是 :在横线上加上一竖 ,表示增加 ;“ -”也是德国数学家魏德美创造的 .它的意思是 :从加号中减去一竖 ,表示减少 ;“×”是 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 .它的意思是 :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法 .因而把加号斜过来写 ;“÷”是 18世纪瑞士人哈纳创造的 .它的含义是分解的意思 ,因此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 ;“ =”是 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发明的 .列科尔德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两条平行而相等的直线更相同了 ,所以用来表示两数相等“+”、“-”、“×”、“÷”、“=”的来历$湖…  相似文献   

5.
“+”,加号是15世纪德国数字家魏德美创造的。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减号也是魏德美创造的。从“+”号上减去一竖,表示减少。“×”,乘号是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它的意思是表示增加的另一种方法,因而把“+”号斜过来写。“÷”,除号是18世纪瑞士人哈纳创造的。它的含意是分解的意思,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分开。“=”,等号是16世纪英国学者列科尔德创造的。他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线段更相同的了,所以用来表示两数相等。?四则运算等符号是谁创造的@杨晓苍  相似文献   

6.
小朋友们,你们对" 、-、×、÷、="这些运算符号一定不陌生吧,那你们知道这些符号的由来吗?下面我就向你们介绍一下吧!" "与"-"诞生在德国,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在15世纪,德国有个叫魏德美的数学家,他非常勤奋,整天  相似文献   

7.
一、“ 、-、×、÷”的来历“ ”号是在水平面平行的一横上加上垂直的一竖,表示增加的意思。在符号“ ”上去掉一竖成“-”号,表示减少的意思。这个符号的最早使用人是15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号是18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来首创,将符号“ ”号倾斜过来,表示几个相同加数连续相加。“÷”号是18世纪瑞士数学家哈纳制定,他是根  相似文献   

8.
1.“ ”“-”和“∑”:加号“ ”和减号“-”是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迈提出的。他认为,在横线上加一竖,表示增加的意思,从加号中拿掉一竖,表示减少的意思。此后,加号“ ”和减号“-”便在世界上广泛运用。到十八世纪,瑞士数学家欧拉将连加之和用“∑”记录,从此,这一符号也就问世了。 2“×”号和“·”号:乘号“×”是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最先使用的。他把加号横  相似文献   

9.
加减号:" ","-"。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了这两个符号,但正式为大家公认是在1514年。乘号:"×"。英国数学家奥  相似文献   

10.
世界各国写数字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数字是国际上通用的,这就是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其实,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古代印度人创造的。古时候,印度人把一些横线刻在石板上表示数,一横表示1,二横表示2……后来,他们改用棕榈树叶或白桦树皮作为书写材料,并把一些笔画连了起来,例如,把表示2的两横写成Z,把表示3的三横写成(?)等。公元8世纪,印度一位叫堪克的数学家,携带数字书籍和天文图表,随着商  相似文献   

11.
德国数学家克罗内克有一句名言:"上帝创造了自然数,其余都是人造的。"人类从蛮荒时代开始结绳记数。随着分配猎获物的需要,数的加减乘除也很"自然"地开始使用,于是有了自然数。后来因减法的需  相似文献   

12.
“+-×÷”符号第一次在数学书中出现是1498年,是一位德国数学家在他所写的数学书中首先使用的。在横线加一竖,表示增加;在“+”上减去一竖表示减少。但作为加减运算符号正式被公认,是从1514年荷兰数学家伊克开始的。“×”是在“+”的基础上发展的,它也表示增加的意思,所以是倾斜的“+”号,它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在1631年提出的。由于“×”与“x”很相似,在数学运算内容易混淆,数学家赫锐奥提出也可以用“·”表示相乘。“÷”也是奥屈特提出的,他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如“-”。后来,把这两个符号…  相似文献   

13.
数学运算中经常使用符号,如+、-、×、÷、=、>、<、∽、()、姨等,你知道它们都是谁首先使用,何时被人们所公认的吗?加、减号“+”、“-”,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了这两个符号,但正式为大家公认是从1514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乘号“×”,英国数学家奥屈特于1631年提出用“×”表示相乘。另一乘号“·”是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除号“÷”,最初这个符号是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分数线表示比,后来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瑞士的数学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为除…  相似文献   

14.
1.高斯的生平 高斯(1777--1855)是德国18世纪末的大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他在数学上的贡献遍及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各个领域,成为19世纪数学界最灿烂的明星,正如德国数学家F.克莱因所说:"如果我们把18世纪的数学家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数学是一门符号科学,事实的确如此。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威德曼(Widman)从表示箱子重量的符号中得到启示,把“+”“-”符号引入数学运算,“+”表示增加,“-”表示减少。“+”,“-”渐渐成为数学中加减运算符号,延用至今。十七世纪,英国数学家欧特莱,(Oughted)认为乘法是加法的特殊运算,他就把表示加法的“+”斜写成“×”,表示相乘。十七世纪的著名数学家、微积分创始人、德国的莱布尼兹(Leibniz)认为,棺乘符号“×”容易同表示  相似文献   

16.
1引言"对数"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联系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一个纽带.德国数学家F·克莱因(F.Klein,1849—1925)曾说:"如果希望进一步全面了解对数的理论,最好是大体上遵循其创造的历史."[1]众所周知,对数是由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J.Napier,1550—1617)发明的,经过整整20年的潜心研究,他终于于1614年出版了对数著作《奇妙的对数定律说明书》.但鲜为人知的是.  相似文献   

17.
<正>数学课堂上老师讲述了导数的知识:导数思想最早由法国数学家Fermat在研究极值问题中提出,随后英国数学家牛顿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创造了微积分,导数求解法则的大门被正式打开。这堂课我听得如痴如醉,让我体验到近代数学的美妙。放学回到家里,我迫不及待地思考老师  相似文献   

18.
趣话汉字     
甲骨文的"土"字是个象形字:下面的一横表示地面,上面那隆起的部分表示一堆土;后来字形略有变化,上面那一堆土的形状向两边延长,变成一横,只不过比下面的一横短点儿,成为今天的"土"字。  相似文献   

19.
德国著名数学家、直觉派代表人物克罗内克尔曾说过:上帝创造了自然数,其他的数都是人造的玩意儿。确实,数物体的个数(集合元素的个数)似乎是人的一种本能(最初一个  相似文献   

20.
闫勤 《江苏教育》2012,(Z3):50-52
德国数学家克罗内克有一句名言:"上帝创造了自然数,其余都是‘人为’的。"第一个人为的数就是分数。分数,既重要又难教。分数的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何故?何为?本文拟对此作出分析并结合两则教学设计谈一些想法。一、学生认识分数,难在哪儿学生认识分数,是从分东西开始的。也就是说,他们认识的是"行为的分数",他们把"分"的过程以及结果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