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直以来,安全是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学校对小学生课间的管束与监督力度又相对薄弱。通过前期调查分析,笔者发现学生课间活动存在诸多问题:课间活动管理虚化、课间活动空间混淆、课间玩耍方式单一等。我们在厘清课间活动的特性、课间活动的原则等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以“小课间”撬动“大快乐”,丰富课间活动的精神内核,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学生课间活动的不文明现象。  相似文献   

2.
<正>当下,开展好体育大课间活动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大要务。我们应在"健康第一"的理念下,从学生的健康成长角度出发,让体育大课间活动融入学生的生命,并成为增强学生体质的助推器。1.创设氛围,强化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文化建设。任何一项体育运动的普及与发展都受相应文化的影响。学校可以通过大课间活动,开展形式  相似文献   

3.
规则意识是引导学生逐渐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思想认知,能够有效督促学生自觉遵守规则,主动履行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发掘课程中有关规则意识的教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思考、社会实践等活动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从而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促使学生逐渐成长为遵守社会规则与法律的人,顺利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大课间活动是对传统课间活动的提升和发展,其本质在于一个"大"字,具体表现在活动时间长、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师生共同参与等方面,其主旨在于贯彻学校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终身锻炼的情感和意识,促进师生和谐、健康地发展.同时,大课间活动是落实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一小时的重要保障,是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参与到大课问活动中来,可以锻炼身体,练习技能,愉悦身心,放松心情,消除疲劳等,可以说,大课间活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益处多多.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和谐社会的建立需要良性循环运作的社会规则,需要公民具有尊重社会规则的意识.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此,加强对初中生尊重社会规则意识的培养,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遵循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化理论、自主教育理论,对目前学生规则意识存在问题提出解决策略,通过提高遵守规则的认识、参与规则的制定等方面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的途径和方法,总结学生规则意识的考核评价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科学教学应当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学生和校内外的实际情况指导开展各种课堂之外的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活动延伸到课间。通过各种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间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文化和素养的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着重陈述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开展的一些课间科学探究活动的实例与成效。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为保障学生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时间,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广泛、深入地开展亿万学生参加的阳光体育运动,也叫阳光大课间活动。本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如何有效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提高对阳光大课间活动的认识阳光大课间活动,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举措;是践行"一切为了孩子,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等方法对衡水市区中学大课间活动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衡水市区中学大课间活动项目缺乏创新,学生对活动项目较为厌倦;学生在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时间较短;由于升学的压力,高中生参与大课间锻炼的次数远远低于初中生.衡水市区大课间体育活动应合理思考,科学设置,丰富项目内容,延长有效活动时间,增加活动参与次数,增强中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9.
学校充分利用大课间的时间和空间优势,开展一系列活动。通过让孩子们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自己管理的调控模式,激发了孩子们自主参与的意识,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学生爱上大课间,爱上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杨徽 《教书育人》2007,(1):50-51
如果我们把学生的在校时间分成课堂学习时间和课间活动时间两个组成部分的话,就会发现,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已经被学校规范管理起来,课间活动管理却被很多学校忽略了,成了学校很少管、活动无人抓的空白地带.那么,课间活动应该如何界定、课间活动管理应不应该被忽略,怎样规范管理,成了教育界有识之士十分关心和热衷探讨的学校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身影     
清晨,在操场上,你能看到他们打扫卫生的身影;课间,在楼道内,你能看到他们疏导队伍的身影;放学后,在教室里,你能看到他们检查门窗的身影……这些身影就是校园志愿者. 我校是第一批志愿服务教育的实验校,通过对志愿服务知识的解读和志愿服务精神的深入教育,倡导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各项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多方面的体验,开展有意义的志愿服务,不断增强学生对他人、学校及社会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进而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及社会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2.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压力大,大课间活动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着明显的实效,我们体育组经过摸索、教研克服组织过程困难,以跑操的方式组织大课间活动,有效刹用大课间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生活》课程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课间文化体现着儿童的规则意识、公平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整合《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的同时,利用学科特点,参与开发课间文化,让课程资源的整合立足于开发儿童的课间文化。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新时制的改革和国家新课程计划的调整实施 ,我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经历了一个认识不断深化 ,管理不断完善 ,内容不断丰富 ,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一、我们的做法(一)、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是开展好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关键。我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酝酿于1995年。为了增强学生体质 ,锻炼学生意志 ,推进素质教育 ,在加强和改进体育教学的基础上 ,我们决定增加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这一决定引起不同的反响。有的教师认为现在课程多 ,时间少 ,增加体育活动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和质量 ;有的认为 ,这样做会加重老师和学生的负担 ;领导班子成员…  相似文献   

15.
社会工程研究是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的一个特殊领域,社会工程的哲学也有自己的特殊问题.在社会工程哲学研究中,探讨规律和规则、原因和理由、论证和说服这三对范畴的区别是很重要的.在社会工程活动中我们应该树立新观念,强化规则意识、理由意识、说服意识;应该在新视野、新需要、新语境、新范畴中开拓社会工程哲学的新边疆.  相似文献   

16.
朱苹榕 《天津教育》2022,(17):180-182
<正>为了确保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大课间活动中获得身心健全发展,重拾成长自信,收获人生幸福,教师可通过对大课间活动内容与形式的不断优化、改进、创新、调适,使诸多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融入其视域,对其快乐成长、全面发展、实效自我而奠基铺路。对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而言,由于其身体、心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更渴望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辅助下获得认知需要的满足。而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文献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数据统计,逻辑分析法,对福建省阳光大课间活动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研究表明: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加强身体锻炼积极性.教师的主导示范作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是阳光体育大课间开展的核心.教师积极的与学生互动,融入到学生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开展好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民间游戏不仅简单易学,材料易取,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种类繁多,不受时间、场地、人数和幼儿能力差异的限制。这种集趣味性、简便性、随机性于一体的游戏非常适合课间活动,于是我们尝试将民间游戏引入课间。我们通过广泛收集,精心筛选,确定了适合幼儿课间活动的民间游戏;通过巧妙的环境创设,家长教师共同指导等策略让幼儿自主且有序地开展课间活动。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民间游戏扩大了幼儿的活动内容,丰富了幼儿的课间活动。  相似文献   

19.
<正>开展大课间是推进阳光体育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难评价、评价烦这个难题。为了能进一步提高小学师生开展大课间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使学生体育锻炼获得良好效果,除了要健全学校大课间活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指导,同时必须建立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把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表现列入常规体育成绩考核,调动激发学生参加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一、大课间活动的评价内容(一)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有效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如果一个活动下来只见几个学生在活动,一群学生在围观  相似文献   

20.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新时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大力推广,必须将体育活动寓于快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实际,融入学生的兴趣爱好。本文就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