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距今约200年前的1815年.受英国伦敦传教会派遣前往中国传教的米怜牧师和马礼逊牧师.为了更有效地传播基督教义.创办了一份中文报刊.名〈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相似文献   

2.
新教在马六甲的传教和《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的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六甲传教的开始与中文月刊报纸的发行1815年,马礼逊与米怜在认真时论了当时中国传教状况后,就此后的传教方针给伦敦送去几条计策。其中,关于良好根据地的获得这样写道:“从出版和其它几种传教方式的辛劳看,现在中国的状况是非常困难的,连传教者个人的住处都没有保证。因此,理想的是,选一个在某个欧洲新教国家的政厅管辖下  相似文献   

3.
期刊编辑工作漫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阳 《中国编辑》2003,(6):36-40
期刊的发展,在我国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了。1815年8月5日,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1 782~1 834)和米怜等共同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在马六甲创刊,这是近代以来以中国  相似文献   

4.
从新发现的有关马礼逊梁发传教档案看新教的传入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年)于1782年生于英国诺森伯兰,1798年加入长老会,1804年入伦敦传教会,并立志到海外传教。之后被选派来华传教。当时因为清康熙末年发生“礼仪之争”后严禁基督教传人,而垄断中国贸易的东印度公司也担心搭乘传教土而影响贸易,因此马礼逊不能直接来华,只能于1807年初先到纽约,然后搭乘美国货船辗转来华。马礼逊于1807年(嘉庆十二年)9月8日到达广州,他是英国基督教新教来中国的第一位传教土,标志着基督教新教在华传教活动的开始。来华后,他努力学习中文,仿效中国生活方式,并译汉名马礼逊。1809年起马礼逊在东印度公司任职达25年,同时行医传教。马礼逊于1816年及1834年先后任英国特使阿美士德及驻华贸易监督律劳卑的秘书兼译员。1834年8月1日于广州病故。 梁发(1789——1854年),又称梁阿发,阿发,广东高明(今高鹤)人。梁发于1804年(嘉庆九年)至广州当雕版印刷工。自1810年起为马礼逊所雇,刻印《圣经》中译本。1815年4月被英教土米怜雇往马尼拉,在基督教印刷所工作。次年受洗入基督教。1819年回到家乡,著《救世录撮要略解》,遭清官府逮捕罚款。1823年12月,梁发在澳门被马礼逊派充宣教士,成为中国第一个华人基督教会牧师,继承了马礼逊在广州的传教事业。据戈公振《中国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近现代报刊概况 中国近代报刊出现于19世纪早期.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在东南亚的马六甲创办了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33年8月1日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它是我国领土上第一个中文近代报刊,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正式诞生.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报业开始于19世纪外国人在华创办的报刊,以传教士创办的报刊为主将近两百余种。马礼逊作为首位基督教新教来华传教士,受到本国教会的委派不远万里只身前往异国他乡,是首位在中国开展了翻译《圣经》、编纂字典、创办刊物、设立医馆等活动的新教传教士,被视为新教在中国传播的始祖。但传教活动的前提条件是语言上的沟通,因此,文章通过对马礼逊在华传教时期的部分信件进行文本分析,以此来窥探传教士群体在华传教的日常生活中的汉语学习以及人际交往状态。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以下简称《察世俗》)看作是中国近代报刊的开端。戈公振先生的《中国报学史》中说:“若在我国而寻求所谓现代的报纸,则自以马六甲所出之《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最早,时民国前97年(嘉庆二十年)西历1815年8月5日也。”后来人们沿袭了这一说法,如,有的著作把《察世俗》列为“第一批近代化的中文报刊”,把创办这一刊物的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作为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有的著作更明确指  相似文献   

8.
龚颖 《大观周刊》2012,(3):32-32
十九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加剧了对外扩张、叩开中国大门的步伐,基督教新教也试图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在当时清政府禁教的背景下,马礼逊作为来华新教传教士第一人,译经办报、开办学校,同时也参加了政治活动,是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中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9.
《吴医汇讲》堪称"中华第一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我国期刊的起源问题,学界一般认为<察世俗每月统记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是世界上第一种中文期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Chinese Foreign Magazine)是我国境内创办的第一种中文期刊.前者创刊于1815年,主办者是英国的传教士马礼逊(Morrison)、米怜(Milne),出版地是当时英国的殖民地马六甲;后者创刊于1833年,主办者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Gutzlaffs),出版地在广州.  相似文献   

10.
医学传教是基督教(新教)传教的重要途径。鸦片战争以前,由于中国政府的禁令和澳门天主教势力的拦阻,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广州、澳门两地难以容身,只能在南洋各地向华人传教,间或在澳门、广州有些活动。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以后,香港割让,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传教士顺势将活动据点迁移到这些口岸城市。1860年以后,随着《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传教士活动扩大到沿海、沿江和广大内地,医学传教进入新的阶段。本文主要叙述1860年以前的时期。一、马礼逊时期:医药传教事业的开拓1807年,英国新教传教士马…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科技期刊发蒙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考证科技期刊在中国的发蒙。指出中国科技期刊的出现与“西学东渐”存在必然的关联,可以说是“西学东渐”的必然结果。中国近代科学期刊的初肇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1815年)。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创办的《格致汇编》(1876年)是中国最早的自然科学类的综合性期刊。西方传教士热心创办科学期刊的目的在于“控制这个国家的头和背脊骨”。中国人自办的科学期刊出现于1872年的《瀛寰琐记》。中国人自办的科学期刊一开始就具有宣传新思想、反对旧制度的性质。它对于解放思想,冲破封建枷锁具有积极意义。进入20世纪30年代,中国科学期刊开始出现专业化、体制化、国际化的苗头。  相似文献   

12.
宾静 《兰台世界》2012,(12):50-51
康熙末年至道光初年,清政府对天主教的态度渐趋严厉,进而禁止,天主教在中国的生存日益艰难。本文对华籍教民在此期间的传教活动作了一番探讨,说明他们此时发挥了较前期更大的作用,进一步加快了天主教在华的本地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教会洗礼留学成才 说起孔祥熙,就不能不提太谷基督教公理会.1880年,在美国欧亥欧省(今俄亥俄州)欧柏林大学的公理会,教徒们组织了一个国外布道团,他们首先把目标定为中国,故起名中华团.1882年,中华团派文阿德(Tatwood)医生夫妇、丁嘉立夫妇和克先生首先来到山西太谷,落脚在县城东里美庄村,开始建点传教.1888年在县城南大街路西建起总教堂,起名为福音院(现今太谷师范东校园内),此之先后在太谷的里美庄、任村、敦坊等地建起布道所或戒烟所,并在福音院内设义学[1].  相似文献   

14.
中文报刊评论文体是怎样产生与发展的呢?第一份中文近代报纸是外国人办的。1815年8月5日,英国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及米怜在马六甲创办了第一份华文报纸《察世俗每月统纪传》,除新闻报道外,还有言论──短论及评论性文章,主要是宣传基督教文化及孔孟之道。1833年8月1日,普鲁士人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了我国境内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每页首页有言论,讲贸易强国,学习外国文化,目的在“润泽汉人”,征服中国人的心。外国传教士办的中文报刊中历史最长(1868—1898年),发行份数最广(5.4万…  相似文献   

15.
马礼逊(1782-1834)是英国籍基督教新教传教士,英国重要的汉学家.他是新教最早来华的传教士,1807年经美国纽约到达广州,因清廷禁止传教,只得在东印度公司驻广州办事处做译员.马礼逊早年在伦敦师从华侨学过初级汉语,到广州后受外交官多马·斯多东影响,继续悉心钻研汉语,水平益增.不仅能用汉语翻译<圣经>,还编撰了六卷本的<华英词典>,在马六甲创办英华书院,设立印书馆,创立了第一份中文月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他为汉语国际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裨治文(1801-1861),1801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贝尔彻城,大学期间即有志于海外传教.裨治文是早期来华的最重要的新教福音传教士之一,同时也是美国第一位来华的传教上.他受美国海外传教部总会(以下简称"美部会")派遣,于1830年到达广州,在那里学习中文并研究中国文化,以期为将来美国传教事业的扩展奠定根基.  相似文献   

17.
古代中国的报刊并非为了一般民众所办,报刊上基本上是官府文件的文章也非为一般民众所能读懂的。自然,所谓的报刊文风也就不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最早注意中国报刊文风这个问题的是马礼逊。马礼逊是第一个到中国的英国基督教传教士,也是中国近代第一家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纪传》的创办者。马礼逊来华初期,在广州翻译中文  相似文献   

18.
辜璟 《新闻三昧》2005,(5):19-21
近代报刊源于西方,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胫到了19世纪初,报刊已成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传媒和舆论工具。当西方传教士来到古老的中国传教布道时,也带来了反映其意识形态的重要器具——近代报刊,中国最早的近代报刊是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如,第一份中近代刊物《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报刊《蜜蜂华报》等。  相似文献   

19.
回顾一下历史,我们便能看到,外国人在华的新闻活动是与其推行的殖民政策一同拉开帷幕的。外国新闻媒介进入中国的时间,最早可上溯到19世纪初叶西方传教士来华的办报活动,外国人创办的第一家中文报纸是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由伦敦布道会派遣来华的传教士罗伯特·马礼逊(Robert Morrison)主持。一般认为,外文报刊的出现要稍晚些,即在西方列强开始侵入中国,并引发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语其时间,以葡文为较早;数量以日文为较多;势力以英文为较优。”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外国殖民势力在华的扩张程度:第一批葡萄牙人在澳门登陆后,该地遂成为中西“互市”的起源地,第一家葡文报纸于1822年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最早的中文月刊,是1815年英国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主编出版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国境内的第一份外文报纸,是1822年在澳门出版的《蜜蜂华报》,葡萄牙文。第一份华侨中文报纸是1854年在美国旧金山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