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建敏 《中国培训》2005,(12):52-52
一、当代青年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自1986年高校开设法律基础课以来,学生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但是,对法治的信任信仰程度、对法律的理解深度、自觉追求法治精神的心理和习惯还有待提高。有的学生认为法律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相距较远,只要不违法,法律与自己无关,因而对法制教育不感兴趣,不重视,法律知识匮乏,形成法律知晓度与文化水平不相符的现象;有的学生虽然懂得一定法律知识,但对法律的信任度较低,在现实生活中,其行为与法律规定背道而驰,守法自觉性差,形成“学而不用”“,知而不信”的现象。以上两种现象带来的后果,一是青年学生法律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2.
提到法律,有的人认为自己一不违法,二不犯罪,不会与法律打交道;也有人认为自己年龄尚小,与法律没有什么密切联系。其实,这些想法都是不对的。这是因为,一个人自呱呱坠地开始,就与法律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既受法律约束,又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3.
高等学校在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思想道德建设还存分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是认识不统一,于要表现是重智轻德,只要成绩好,一好百好。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一种“消防”手段和“应急”措施,时紧时松,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主要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功利意识,强调思想道德修养不合时宜_二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整体配合不够,没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的有人格局,甚至出现相互抵消的情况。三足政治、业务“两张皮”,没有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其他请有和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相似文献   

4.
说起中学体育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各位同行一定和我一样有许多的感慨:地位低下,学校的部分教职工和学生看不起,有的还说:“头脑倚单四肢发达”,“体育棒子”、“跑跑跳跳没学问啊”,等等。到底是哪些原因造成的这种现象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我所教的班掀起了一股名片热,不少学生拿来父母的名片互相炫耀,在一起自豪地“比爸爸”:看谁的爸爸“官”最大。有的学生竟将家长因工作、业务关系得到的名片收集起来,按官职大小分等级、赌输赢。同时,还有不少学生也印有自己的名片。学生的名片,有的是用自己的零花钱印制的,有的是看别人有而要求家长印制的,有的是家长主动帮孩子印制的。而所有这些名片,大都是同学之间用来互赠互换的。据了解,学生印的名片,不仅写自己的姓名、班级、电话、QQ号,而且还特别注明了自己在班级或学校担任的职务,有的还把父母的工作单位和职务印在自己…  相似文献   

6.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德育的作用,德育似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主要阵地——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德育干部们却经常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比如,有的校长对德育工作缺乏真正的认识,让德育干部身兼数职,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有的学校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推给德育干部,似乎德育是“万能的”;有的学校口头上重视德育,可是每到德育和教学任务相遇,德育工作就要退让“,德育首位”变成了事实上的“德育无位”;甚至有的德育副校长被别人误解,认为他抢占教学时间,是为了自己出风头……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德育中的种种尴尬?面对如此尴尬的现状,德育干部是如何思考的,又是如何应对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德育的作用,德育似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主要阵地——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德育干部们却经常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比如,有的校长对德育工作缺乏真正的认识,让德育干部身兼数职,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有的学校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推给德育干部,似乎德育是“万能的”;有的学校口头上重视德育,可是每到德育和教学任务相遇,德育工作就要退让“,德育首位”变成了事实上的“德育无位”;甚至有的德育副校长被别人误解,认为他抢占教学时间,是为了自己出风头……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德育中的种种尴尬?面对如此尴尬的现状,德育干部是如何思考的,又是如何应对的?  相似文献   

8.
黄敏婧 《考试周刊》2014,(54):179-179
<正>《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职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是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途径。如何上好《职业道德与法律》呢?笔者结合教学经验,认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备好课,充分做好上课的准备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及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和优选教学方  相似文献   

9.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德育的作用,德育似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主要阵地——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德育干部们却经常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比如,有的校长对德育工作缺乏真正的认识,让德育干部身兼数职,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有的学校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推给德育干部,似乎德育是“万能的”;有的学校口头上重视德育,可是每到德育和教学任务相遇,德育工作就要退让“,德育首位”变成了事实上的“德育无位”;甚至有的德育副校长被别人误解,认为他抢占教学时间,是为了自己出风头……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德育中的种种尴尬?面对如此尴尬的现状,德育干部是如何思考的,又是如何应对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德育的作用,德育似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主要阵地——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德育干部们却经常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比如,有的校长对德育工作缺乏真正的认识,让德育干部身兼数职,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有的学校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推给德育干部,似乎德育是“万能的”;有的学校口头上重视德育,可是每到德育和教学任务相遇,德育工作就要退让“,德育首位”变成了事实上的“德育无位”;甚至有的德育副校长被别人误解,认为他抢占教学时间,是为了自己出风头……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德育中的种种尴尬?面对如此尴尬的现状,德育干部是如何思考的,又是如何应对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德育的作用,德育似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主要阵地——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德育干部们却经常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比如,有的校长对德育工作缺乏真正的认识,让德育干部身兼数职,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有的学校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推给德育干部,似乎德育是“万能的”;有的学校口头上重视德育,可是每到德育和教学任务相遇,德育工作就要退让“,德育首位”变成了事实上的“德育无位”;甚至有的德育副校长被别人误解,认为他抢占教学时间,是为了自己出风头……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德育中的种种尴尬?面对如此尴尬的现状,德育干部是如何思考的,又是如何应对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强调德育的作用,德育似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主要阵地——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德育干部们却经常面临着尴尬的局面,比如,有的校长对德育工作缺乏真正的认识,让德育干部身兼数职,疲于应付事务性工作;有的学校把学生的任何问题都推给德育干部,似乎德育是“万能的”;有的学校口头上重视德育,可是每到德育和教学任务相遇,德育工作就要退让,“德育首位”变成了事实上的“德育无位”;甚至有的德育副校长被别人误解,认为他抢占教学时间,是为了自己出风头……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目前德育中的种种尴尬?面对如此尴尬的现状,德育干部是如何思考的,又是如何应对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种媒体关于大学生缺少诚信意识的报道呈上升趋势。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缺失,表现在许多方面:有的学生平常不好好学习,不要求上进,到毕业做推荐材料时往里“注水”,或者私自改考试成绩,或者将别人的获奖证书“加工”成自己的证书,将自己包装成“优秀”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以此来“推销”自己;有的学生平时不上课,到考试时作弊,某些人竞在四、六级英语考试或硕士研究生考试中找枪手代考。更有甚者,在考试作弊受到学校的相关处理后(有的被开除学籍,有的被取消了学位证书),  相似文献   

14.
学校对于未成年学生伤害应当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取决于如何看待学校和未成年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如果认为学校和未成年学生之间是监护关系,那么,学校应当承担无过错责任;如果认为学校和未成年学生之间是教育管理关系,那么,学校应当承担过错责任。与此相对应,目前关于学校和未成年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有两种观点,即“监护权移转说”和“教育管理说”。笔者支持“教育管理说”,学校对于学生只具有管理责任,而不具有监护权,不存在监护权的转移。因此,判断学校对于未成年学生伤害承担责任的依据,还是学校是否有过错。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我镇重视“学材具”的征订、发放与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育人功能,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师生的一致好评。刚接触“学材具”时,不少教师认为,“学材具”好是好,就是用不了———因缺少技术,不会用;还有一部分教师则认为,“学材具”好是好,但使用怕吃力不讨好———因没有时间,不想用。结果怎么样呢?有的学校不按学生数征订“学材具”,象征性订一些了事;有的学校两个学生用一份;有的学校订了也不发给学生,学期结束了,“学材具”还锁在学校保管室里或科任教师办公桌里;还有的不管三七二十一,采取放手式,开学一…  相似文献   

16.
当前,农村学校中青年教师虽有教育科研的潜力但无能力,是普遍现象。如何改变这一状况?结合自己多年开展教师培训和教研工作的实践,谈谈一些具体的做法。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科研意识当前农村学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畏难情绪,不少农村中青年教师,只要一谈到“科研”就觉得“自愧不行”,认为自己没有这种能力,只有教育科研人员才干得了,自己能把教学任务完成就不错了。其次是“惰性”思想,有的中青年教师认为自己教学任务重,开展科研活动影响升学率;有的认为自己已经取得高级教师资格,没有必要再花费力气参加科研活动,因而排斥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17.
在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中,有很多学校引进了“学生评价教师”制度,这也是课程改革为我国基础教育带来的诸多变化中的一个方面。对于学校试行“学生评价教师”改革,有的人认为这种做法可以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改善师生关系;也有的人认为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觉得“学生评价教师”对教师不公平。您是否身临其境,也有过相同的体验,那么,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18.
一、增强法规意识,推进依法治校 依法治围是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同样,依法治校也是我们管理学校的基本策略。而目前我们有的学校特别是有的干部法规意识不强,依法治校观念淡薄,闹出了不少不该出现的事情,如在侵占学校及师生合法权益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有的学校不但不及时主动地争取法律的保护,甚至还有的抱着息事宁人、忍气吞声的态度。在学校内部管理上,乱收费、体罚学生、排挤差生、克扣学生伙食等现象还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9.
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意识教育,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确立职业理想,进行职业规划.职业意识教育可以有多钟方式和途径.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依托渗透职业意识教育,既能系统地进行职业意识教育,又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育实效,是高职院校实施职业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刘维娅 《师道》2007,(4):15-16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然而,学校的德育现状却不容乐观。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学校的德育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难以尽如人意。主要体现在:德育泛政治化,多标语口号,讲抽象的大道理较多;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生活实际;“知”“行”脱节,要求学生了解德育的内容,而不重视学生对德育的实践。因而在不少青少年中,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勤劳俭朴、热爱劳动等意识十分淡薄,还有少数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