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函数这章学习中,笔者发现很多函数问题,它们的语言表达极为相似,而解答问题却又有本质的不同,学生很容易混淆.现把一些常见问题对比辨析如下,供参考. 一、函数f(x)的定义域为[a,b]与函数f(x)在区间[a,b]上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本概念——逐个复习在《比和比例》中,有比、比例、比号、比值等概念近20个,复习时,应着眼于它们的特殊性,通过学生复习、小组议论、教师讲解、练习反馈等多种渠道,对基本概念逐个进行复习.如复习比的意义,教学可作如下安排.教师先板书"2∶5",要学生齐读一次.然后说:"比号前这个数时比的前项(板书'前项'),那么比号后面这个数呢?"(生:……叫比的后项.板书:后项)"比就是由前项、后项和比号组成的.谁能告诉大家,什么叫做比呢?"(……)根据学生回  相似文献   

3.
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与关键所在,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认为,学习物理的首要问题是要弄清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物理概念的学习和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建构与拓展. 高中物理教学应当致力于让学生学会思维.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取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它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在物理概念复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营造原汁原味的物理学习情境,如体验型情境、研究型情境和拓展型情境等,充分考虑学生的先前知识,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问题链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从原来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建构新的知识网络;通过变式训练,疏通思维障碍,帮助学生建构并理解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完整地经历问题研究与解决过程,通过演绎、分析、归纳等能力的综合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比较中形成知识网络——谈“比和比例”单元复习教学福建省永春县蓬壶学区壶中小学潘金益在“比和比例”单元复习教学中,我运用比较方法,帮助学生将本单元的知识加以整理概括,把分散的知识串联起来,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课前,我先让学生复习本单元所学...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即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能熟练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未知的知识,形成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散时,就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向学生明确学习要点后,学生自定学习步骤,选择学习内容,运用“求同辨异”的方法,自主学习,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于庆 《林区教学》2014,(9):96-97
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起点,逻辑推理的依据,加强数学概念教学尤为重要。如果数学教师无法舍弃讲述为主的概念教学方式,不仅加重学生的负担,并且教学效果也不明显。怎样讲好数学概念,是中学数学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探讨教师如何以问题引领学生自主探索数学概念,从而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课堂效率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黄新宇 《考试周刊》2014,(97):155-156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因此,摩擦力教学是高中力学教学的一个重难点,要突破这一难关,就要帮助学生树立摩擦力的概念,认清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正确掌握摩擦力。  相似文献   

8.
读了贵刊 2 0 0 1年第 4期“初中教学园地”栏目发表的“浅谈摩擦力的教学”一文后 ,笔者认为该文中有部分说法缺乏准确性与科学性 ,现略作分析如下 ,不当之处 ,敬请同行斧正 .一、关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诚然 ,摩擦力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要学好它 ,首先要知道它的产生条件 .原文中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物体间要相互接触 ,二是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这是不准确的 ,请看下面两个反例 .图 1例 1 如图 1所示 ,物体 A向右运动 ,接触面光滑 ,物体 A与地面间存在摩擦力吗 ?解析 显然由题设知两物体已满足原文中要求的两个条件 ,但由于接触面光滑 ,所以这里并不存在摩擦力 .图 2例 2 如图 2所示 ,物体 A与墙壁刚好接触 ,在其自由下落过程中 ,物体 A与墙壁间有无摩擦力存在 ?(接触面粗糙 )解析 此题仍满足原文中的条件 ,且又满足接触面粗糙这个条件 ,但仍无摩擦力存在 ,原因是物体 A与墙壁间无挤压作用 ,即二者之间无弹力作用 .由上述分析可知 ,原文中关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的说法是不全面的 .笔者在教学中将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归纳为八个字 ,便于学生记忆、掌握 ,收到...  相似文献   

9.
王军 《湖南教育》2009,(9):55-56
根据实验作用的不同,物理实验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验证性实验,另一类是探究性实验.一、验证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指对研究对象有了一定了解,并形成了一定认识或提出了某种假说,为验证这种认识或假说是否正确而进行的一种实验.验证性实验强调演示和证明科学内容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科的基础,是物理知识网络的结点.下面谈谈物理概念的复习.一、认识概念建立的必要性和严密性学习物理概念要多问、多思,如: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这个概念的定义、意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各是什么?又如“密度”这一概念是人们在认识到物体和质量以后,为了进一步研究组成物体的物质有什么特性时提出的.  相似文献   

11.
<正>文言文以充满生命张力的语言文字,美不胜收的形式,使人不由自主地受到美的熏陶、情的感染。可观察我们的课堂发现,文言文却已成为学生"三怕"之首,文言文课堂教学已成为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钱梦龙先生认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笔者在观摩了安吉高级中学顾文年老师执教的《逍遥游》后,一些关于文言文教学的思考碎片逐渐被唤醒拼凑起来。《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作。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的"逍遥"境界,苏教版放在必修V第四单元"心连光宇"  相似文献   

12.
杨军 《物理教师》2011,32(6):18-19,22
对高三的物理教学来说,摩擦力的复习显然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笔者经过长期的摸索,总结出一个追根求源巧学巧练的办法来,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13.
14.
摩擦力是高中力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之一 .正确认识摩擦力 ,对学生学习后面的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且摩擦力的学习历来也是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讲清、讲透它 ,从而使学生顺利逾越“摩擦力”这个横在学生面前的“鸿沟”.摩擦力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做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时 ,产生的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它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高中阶段主要讨论和研究前两种 .一、静摩擦力1 .静摩擦力的定义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但又没有发生相对运动的时候 ,接触面间便出…  相似文献   

15.
<正>初中数学中的基本慨念、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发现有少数学生,他们自认为基本功扎实,对基础知识问题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让所有学生吃得饱、有收获,笔者在教学中对问题尽可能从多角度去解释它,即要小题大做.这样做的教学效果非常好.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提出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释它.从学生对该题的各种解法来看,只要教法得当,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力学知识复习的优劣直接影响整个高三复习的效度.如果复习过程中不注重思维阶梯的预设,则要么复习过于浅显,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要么思维跳跃性太大,容易给学生造成挫败感.现笔者就以圆周运动中摩擦力相关问题的复习为例和大家分享笔者的复习做法.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论把教学看成为学生、教师、课程、教材、现代教育技术等因素构成的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我们按照这一思想及当前教改的方向,构思了“比和比例”这节概念复习课,经过实践效果较好。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试图体观数学知识结构、学生认识结构、教师教法结构这“三要素”。具体来讲: 1.作为认识的主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我们划定了一定的目标(详见教案中的教学目的要求,即:附件一)。这些目标则通过指导教学——系统整理  相似文献   

18.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多十分重视"数的整除"中概念的复习。  相似文献   

19.
概念是反映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是数学内容的根基,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载体.学生对概念的把握往往不够透彻,易造成误判和误解.通过"做、辨、悟、醒"的方法进行概念教学,可有效地让学生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体会蕴涵在数学概念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数学概念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数学概念是数学的基石,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概念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概念同化教学模式”和“APOS理论教学模式”的比较,就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应如何帮助学生正确、有效地掌握数学概念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