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今年5月间,我有幸抱着甘当小学生的态度,担任广东省1991年新闻奖“评委”,对全省报纸系统去年的新闻作品,进行了难得的大剂量阅读,颇有感受。这些作品坚定不移地为改革开放鸣锣开道,多角度反映广东改革开放新面貌。深圳特区报的风貌通讯  相似文献   

3.
我写这篇文章,是在近两年里读到有关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先生的两篇短文而引发的。第一篇是王学锋写的白岩松渴望“充电”,登在1996年5月25日的《钱江晚报》上,说的是白岩松做节目主持人的困惑和危机感,他本人认为需要冷静、旁观和“充电”,提出了主持人的知识积累问题,全文共400字左右。第二篇是白岩松本人写的渴望“年老”,提出了主持人的成熟心态问题,登在《焦点处的时空》,1998年2月6日《浙江日报》转载时不足600字。如此短小的两篇文章,竟击中主持人职业的要害,指明了做好节目主持人的关键问题。我与白岩松先生素不…  相似文献   

4.
最近,《中国妇女报》组织的“退休年龄不平等导致女性权益受损”的报道,引起各媒体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家人事部有关负责人也就报道的热点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可以说这是一组关于妇女“维权”的成功报道,也是今年全国各大媒体报道中的亮点之一。发现问题需要独到的眼力,因为要从大家习以为常中发现其中的“不和谐”。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就提倡男女平等,并把它写进了宪法。但时至今日,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仍有距离,男女退休年龄相差5年,就是一例。50年了,国情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但越来越多的女性走上了…  相似文献   

5.
求真的舒芜──读《串味读者》有感杨惠龙说真话,由于我是学理工的,文科(文、史、哲等)的书读得不多,从而有一种臆断:觉得文科的东西粗疏,只有理工的东西才算实实在在的学问。近几年来,由于做编辑工作,自然就接触很多的书,除了理工方面的,很大一部分还是人文方...  相似文献   

6.
章宏法 《新闻实践》2011,(12):76-77
有多少记者为追求精品力作而呕心沥血?有多少记者为追求新闻理想而殚精竭虑?能成为名记者的终是少数。似乎在不经意间,温州都市报记者叶锡环脱颖而出,以胸怀全局的高度,以不见真相誓不罢休的闯劲,以收放自如力透纸背的功夫,以罕见的连续数年荣获浙江新闻奖一等奖的成果,成为浙江一万多名记者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7.
生的活力美的呼唤──读《出水芙蓉》有感金勗琪一幅摄影作品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较长久地被人们所欣赏,那必须具备表现整个活动过程的精华,选择了特殊、新颖的拍摄角度,画面充满迷人的魅力,以及对美的充分体现等条件。《出水芙蓉》(原名不详,笔者命名)这张我在《...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从1994年开始,每季度选编一本《新闻报道精品选》,向新闻界的同行推荐各新闻单位该季度的新闻精品,以促进新闻工作者新闻业务水平的提高。从1994年以来,《新闻报道精品选》先后收录了解放军报20多篇新闻精品。最近,我研读了军报人选的部分新闻精品,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就是说,这些新闻精品的新闻性、导向性、可读性都很强,这算是它的被称之为新闻精品或者入选《新闻报道精品选》的原因吧。新闻性强,就是说,精品作者所报道的是真正的新闻,即人们常说的新近发生的、鲜为人知的、群众欲知的有重大意义的事。《我…  相似文献   

9.
10.
冰心走了,她走过了漫漫的百年之旅,苦苦地寻觅她那朝思暮想的精神家园。人们认识自身是一个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关心人类灵魂的哲人苏格拉底发出的“认识你自己”这一著名的醒世命题两千年后,莎士比亚依然排遣不开对人的认识迷们,他借李尔王之日呼喊着:“谁能告诉我:我是谁?”又过了五百年,法国的印象派画家高更的不朽之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个命题正是现代主义文艺的心境象征,也贯穿着人类对自身本质的种种认识的思考。冰心是五四以来“自觉意义”的儿童文学的先行者,但她却惊呼“我也不知道我是怎样…  相似文献   

11.
一提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许多人的第一感觉是这种重大主题离普通人生活很遥远。在他们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道德模范等社会先进分子的事情,普通人对它既不能深入理解,更不能切实践行。如果我们再进一步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代青少年之间的关系,他们更会觉得二者风马牛不相及。  相似文献   

12.
欣闻 《新闻记者》2007,(3):68-68
上海体育学院,震旦职业学院教授任广耀主编的《中外优秀体育新闻作品评析》一书,于2006年8月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3.
百年风雨历沧桑,守南疆,抵胡强,后继前趋国土保安昌。腐败清廷奴婢膝民众血,逐沧浪。舅今国盛气轩昂,港归偿,敌驱攘,华夏巍峨海内外同望。台澳回归垂典范,游子泪,不沾裳。江城子──香港回归有感@高人雄  相似文献   

14.
15.
传播学的新成果──读《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有感孙旭培林之达先生所著《传播学基础理论研究》,堪称我国传播学界的一个新成果。传播学研究在我国开展,才不过十几年时间,却已经出版了几十本著作,可谓成绩显著,但是应该公允地指出,其中确有一部分出版物,从体系、基...  相似文献   

16.
好似一章动人田园交响曲──读《光景》有感金琪初看这一幅非常普通而平常的照片,没有激动人心的人物表情,没有绚丽夺目的色彩呈现,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背景……但它却有某种读者一时还未能体味到的内涵,吸引着你的目光。当你深读它时,真会有爱不释手之感。由日本人四...  相似文献   

17.
“新闻座新与真并重。新,需要机智,真则需要良心和胆识。想平安无事,最好不当记者。”这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和著名记者、副刊编辑家萧乾1998年1月9日为南京大学新闻传播系教学实践园地《新视野》创刊而亲笔书写的赠言。现在读来倍感亲切。萧老先生这鲜明而独特的见解颇具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当记者岂能平安无事?今年四、五月,在南联卫战场的一群中国记者的英雄事迹,人们仍记忆犹新。他们以各自的实际行动作出有力的回答。是战火硝烟把他们从幕后推上前线。他们接受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狂轰滥炸的洗礼,循着爆炸声,面对死神,不…  相似文献   

18.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拥有的东西都是有限的、暂时的,而真情则是无限的、永恒的。真情还可以给人以无穷的艺术创造力,给作品以无限的生命力。我的师母杨沙林所著的《用生命播音的人──忆齐越》,就是用真情写成的。 齐越是我国人民广播第一位著名男播音员,我国第一位播音学教授,从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年代,他播出了许多重要新闻和通讯,他的播音激励和鼓舞了两代人,他为中国播音学的建立,为播音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堪称中国播音界的一代宗师。 《用生命播音的人──忆齐越》是一本较为真实、全面地记录齐越播音生涯的传记…  相似文献   

19.
湖北日报社组织对中青年记者(编辑)新闻作品研讨会,这是一项很有益的业务建设活动.读了主任记者彭光超同志(笔名澎潮)的新闻作品选后,我脑海里形成总的概念是:他在活水中抓了活鱼.  相似文献   

20.
虽然身居京城,但对家乡的《扬子晚报》却读得一张不漏,而且掩卷之后,出于新闻工作的职业习惯,喜欢嚼一嚼品品味。今日提笔撰文,说长道短,直抒己见,希望能对进一步办好《扬子晚报》有新帮助,以示我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