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国外科技论文摘要写作的最新动态,探讨写作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基本原则,较为详细地分析写好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要点及注意问题,就摘要的格式、基本结构要素的写作要点及国际科技论文摘要中出现的某些新变化进行分析讨论,希望对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编辑加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把科技报道写得让人喜爱些──浅谈科技报道的写作徐耀光研究一些成功的科技报道,我们就不难发现它之所以深受群众喜爱,主要是因为它们恰当地处理了科技新闻中准确性、通俗性、生动性、知识性和学术性的关系,使之突出科技特点而又不乏生动.那么如何把广播科技新闻写得...  相似文献   

3.
科技论文是记录科技发展成果的重要载体,在科技论文实际写作中,常常会出现很多规范性和艺术性方面的问题.论文总结了科技论文的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写作以及参考文献经常出现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要求科技论文做到规范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社会对写作知识的重视,近几年出版了大量有关“作文法”和“文体论”的书籍。其研究范围之广,涉及学科之多,都是空前的。给图书分类和检索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如何使该类目的设置更能适应学科的发展,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在探讨类目设置之前,我们有必要先研究各种文体的特点与有关共性问题,因为个性寓于共性之中,而共性又是从事写作各学科论文等需要掌握的普通性知识。例如:怎样写信、怎样写日记、怎样写通知、怎样写总结,等知识。这些都是作文法共同探讨的普通写作问题。但是象科技写作、经济写作、军事写作、法律写作等等,又不同于普通写作,它们的内涵特性要求有各自的写作要素和技巧。  相似文献   

5.
再论科技论文结论的必要性--兼与高鲁山先生商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我们曾对科技期刊上没有结论的论文进行过分析,发现其中绝大多数论文均可导出结论.其所以无结论,与我国有关论文编写格式的国家标准及写作专著对结论写作的要求过于宽泛及结论写作存在误区有关,因此我们撰写了<结论在科技论文中的必要性及其误区>[1]一文.  相似文献   

6.
农业科技论文中结论部分的编辑加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总结出农业科技论文结论部分写作的常见问题,提出结论的正确格式,并阐明编辑加工结论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7.
科技写作中语言运用的最小信息差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写作中语言运用的最大信息量原则和最佳交际效果原则,是以“作者应该写的都能写出来,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意思都能读明白”为前提的,而最小信息差原则则是针对这一前提而言的。事实上,作者应该写的并不一定都写出来了,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并不一定都读明白了,...  相似文献   

8.
科技论文的引言与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与结论是科技论文的组成部分,在写怍中引言一般要回答为什么作这项研究,而结论则要回答研究出了什么,其写作的好坏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一般来说读者在决定一篇论文是否有阅读价值时,首先是看引言与结论,从中捕捉是否有所需要的信息,然后决定是重点阅读,还是济览或者没必要再读下去。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即将走进新世纪的时候,科技新闻必将成为科技报纸的主角。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波澜壮阔发展的今天,报纸的版面“寸土寸金”,写作短小精悍的科技新闻,是时代对科技记者的要求。写好科技消息,一要让人读得懂,二是引起人们的兴趣,至少应给人留下印象。做到这两条固然还有许多工作,但很重要的一环是不断改革和提高科技新闻背景写作的质量。笔者认为,写一篇科技消息仿佛做一道菜,既要选料,又要注意火候。只有这样,才能烹调出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来。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许多名店名厨在菜肴上桌之后,往往还会给顾客介绍这道菜的来历、…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学者提出了“新闻科普”的概念。新闻科普即新闻与科学普及密切结合的写作样式。报纸是科普工作的重要阵地,几乎所有综合性报纸都有科普的专栏、专版或副刊,为新闻科普作品的创作创造了良好的载体条件。但是,由于新闻科普界于科技新闻与科普文章之间,专门研究这一写作样式的经验性文章很少。怎样把新闻科普的文章写好?有哪些规律可循?笔者结合自己近两三年的写作实践,斗胆浅谈一下新闻科普的创作体会。  相似文献   

11.
电视新闻稿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视听结合的电视新闻。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又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听"与"看"的结合,对新闻稿的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写作手法,都必须注重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等多方面的配合。  相似文献   

12.
科技论文引言写作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鸿斌  李淑娟  李邦杰 《今传媒》2011,(12):114-115
本文结合编辑实践,在篇幅长短、包含内容、写作特点、规范要求等方面分析了科技论文引言写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作者写作过程中既要明确引言应包含的主要内容,又要注意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体现创新性、内容方法准确具体、主观评价科学客观。  相似文献   

13.
写好科技论文是自然科学工作者的一项基本功,它既要求科学水平,又要求语文素养.但仅仅具备了这些也还不够,在具体写作中,还有许多知识需要了解,还有许多事项需要注意.  相似文献   

14.
科技新闻作为新闻的一个门类,应该说有其特殊的写作规律。通俗化是首先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综观科技新闻通俗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仔细分析科技新闻佳作的成功经验、不成功作品的教训以及笔者自身的写作实践,窃以为,以广大群众为服务对象,巧用背景材料,是使科技新闻通俗易懂的有效途径之一。广大群众关心科技新闻,主要是从中了解它的用途,功能,社会、经济效益、理论价值以及在国防、政治上的意义。紧紧围绕这一目的,运用通俗的语言,通过背景材料的穿插和解释,把科技新闻写得明白如话。  相似文献   

15.
写作札记     
严肃的写作态度在文坛上有一句话,叫“严肃的写作态度”。这一般是说一个人写得比较少,或是一般不写。它是相对写作勤奋的入而言的,不叫懒惰。严肃的写作态度,这句话产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而且一般是专业作家圈子内。当了专业作家却不写作,怎么说呢?就说,他的写作态度很严肃;当了专业作家又勤于写作,于是就说他写得太不严肃了,言外之意是你拿了一份工资还要去多多地挣稿费——这样写作的人与不写的人,也许都找到了平衡。严肃的写作态度,离开那个养懒人的体制,就成了一个逻辑荒谬的例子:严肃的写作态度,就只是怀胎,不生子,…  相似文献   

16.
养气     
《养气》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二篇。养气就是培养体气,反对劳神苦思、呕尽心血来写作,这是同刘勰主张写作要自然的理论一致的。用心过度,写作过劳,都会损害体气,他都不赞成。他认为写作要从容宽舒,写不出不要硬写,文思来了,有话要说才写;文思不来,没话可说,就不写。这是一。写作有时和作家的才性有关,比方有的长于写得婉转曲折,有的长于写得慷慨激昂;有的长于写诗,有的长于作文,不妨各人保持各自的特长。  相似文献   

17.
张西西 《编辑学报》1991,3(3):155-157
科技写作是以科技信息为内容的写作活动。科技编辑工作通过收集、选择、加工处理等过程将科技成果等物质化,使其以书本或期刊的形式在社会传播。科技写作和科技编辑工作是科学研究工作中互相联系的两个重要环节。编辑结合工作实际的需要,以进行科技写作的形式来参与科研活动,对提高编辑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科技发展及提高编辑自身的知名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写作是一种技能,又是一门学问。学习写作同做其它事情,研究其它学问一样,运用科学的方法很重要。在学习写作上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迷信所谓写作“诀窍”,热衷于收集“开头法”、“结构法”等作文的高招妙法。有的收集整理了厚厚的一本又一本的《标题制作×××例》、《导语写作×××例》、《结尾妙法×××例》,购置了《写作词林》、《写作辞典》、《写作指南》等一系列写作丛书。以为头脑中有了多少个标题,掌握了多少种开头、结尾、叙述、描写等方法,身边有一系列写作辞典,就能写出好文章了,因此把很多功夫花在研究这类东西上面。另一个是根本否认学习研究写作的必要,认为学习写作主要就是“多读、多写”,读多了,写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写了,就能写好了。这两个问题,一个将写作神秘化,一个将写作简单化,都是不符合写作实际的,不利于学习写作。虽然“文无定法”,但是写作有规律可循。收集整理写作范例,不是不可,但范例毕竟只是学  相似文献   

19.
新闻写作是一种技能,又是一门学问。学习新闻写作同做其它事情,研究其它学问一样,运用科学的方法很重要。有些人迷信所谓“诀窍”,热衷于收集“开头法”、“结构法”等作文的高招妙法;还有些人否认学习研究写作的必要,认为学习写作主要就是“多读,多写”。读多了,写多了,自然而然就会写了。这两种看法,一个将写作神秘化,一个将写作简单化,都是不符合写作实际的,因而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科技新闻写作已经不是以前的概念,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科技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时代。所以,今天的科技记者不再满足于写一两个发明和发明家,在宣传科学家默默奉献,和做好一般性的科普宣传的同时,力争写出正在发生的科技革命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对人民生活带来的决定性影响。不少科技记者正在追求一种更加宏观的、世界性甚至宇宙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