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最早涉及性意识的小说家,但对此贡献毁誉不一。要科学地评价他,就得弄清他如何背叛传统理欲观。传统理欲观不外乎以理节欲、存理灭欲、去理纵欲三类。华夏古国,儒、道、佛三教拧成思想绞索,绞杀人性。马、恩和鲁讯否定禁欲主义。郁达夫持类似观点,其文论与小说,主张表现性爱,向传统理欲观提出挑战,具有一定社会意义。某些作品性爱描写失于直露,但无损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理和欲,即理性规范(道德规范和法制规范)和欲望的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范畴,伴随着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之始终。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关于理欲关系的理论探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正确处理天理和人欲的辩证关系,发掘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最具有价值和生命活力的文化精神,倡导和谐思维,解决当代不同主体间的利益冲突与社会诸多矛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明时期特重视理欲、义利、公私之辩,教人处理好这几者的关系,其宗旨、用心不只是让底层民众安于自己的等级地位、不作非分之想与非分之举,也是让富贵者、统治者安于既得的等级地位,不作非分之想与非分之举,以求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是一部得到充分肯定又备受争议的一部小说。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小说中对于色欲和利欲的大量细致的描写。不管作者的主观意图如何,客观上讲。小说中人欲横流的社会图景的描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人的处世理念.特别是理欲观念。而且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欲观念完全打破了自宋代以来一直占思想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的传统。不是存理灭欲。而是有欲无理。以欲代理。为饱私欲。置伦理道德于不顾。忘却人性,无视廉耻。对于这种客观体现出的理欲观,我们必须冷静的,批判的对待。  相似文献   

5.
王栋从关注民生的角度阐述了人欲的合理性,竭力反对“去人欲”的观点,提出了人欲不能无的主张。他认为“人欲不能无”,理学家提出“察私防欲”的主张是由于对“慎独”的错误理解造成的。同时,王栋还指出人的物质需求是不能遏制的,只是要注意“节约”罢了。孔子的“克己”、孟子的“寡欲”的核心乃实指“节欲”之意。不过,王栋所说的“人欲不能无”中的“人欲”也并非指一切人欲,而是指满足人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合理的人欲。事实上王栋是反对“恶欲”的。他要人们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少忧戚,多坦荡。努力做到“淡而不厌”。  相似文献   

6.
理欲观是儒家对天理和人欲关系的看法,将理欲作为相互联系而又相对立的范畴加以讨论的始于宋代.朱熹认为天理人欲不两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戴震对所谓后儒持批判态度,否认理欲对立,而认为“理者存乎欲者也.“从朱熹到戴震理欲观的演变,是由明中晚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徽商也随之兴盛.正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作为徽州思想文化代表人物的朱熹和戴震,在理欲观上的演进,体现出徽州文化与时俱进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7.
《姑妄言》是一部思想内容丰富、艺术特色鲜明的长篇世情小说,作者曹去晶根据明末清初社会现实描绘了一幅明清易代时的市井众生图,全方位地揭露和抨击了明末清初的污浊世情和人性的阴暗面,表达了作者独特的理欲观。  相似文献   

8.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错误在于将“理”与“欲”绝对对立起来,并把“理”加以合理化,把“欲”虚无化。我们应当反思其实质和危害,并正确把握和处理二者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朱熹理欲观提出的理论来源、社会背景、思想基础和对封建社会的影响以及现实教育意义等方面进行艰辛的探讨,力求能全面、完整地把握其思想内涵,并给予实事求是地评价,剔除糟粕,古为今用。面对当今经济高速发展而道德迅速滑坡的社会现象,笔者认为,除了加强法制建设外,确实很需要用一种道德来规范,那就是以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社会成员,达到治标先治本的目的,从而促进社会稳定,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朱熹的理欲观是其理学思想极为重要的部分。他的理欲观是对传统理欲观的继承和发展,他对理和欲的思想做了深入的阐发,"存天理、灭人欲"是其理欲观的基本内容。审视朱熹理欲观的得与失,对批判大学生拜金主义、极端功利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在实践上对弘扬大学生社会正义感,对建设和谐大学生人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是一个典型的以委婉柔美风格见长的浙西作家,他浪漫多情的性格气质,柔性的审美情趣,水性的艺术思维方式以及其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阴柔伤感的美学风格,细腻纤巧的表现方法,都鲜明地显现出吴越文化(主要是吴文化)对他产生的不可忽视的深刻影响。试图从郁达夫的创作中寻找吴越文化的深深印痕。  相似文献   

12.
作为双栖于港台的文学大家 ,余光中不仅有其独特的散文创作风度 ,也有其个性化的散文批评理念。这主要表现在 :对散文内涵作融汇中外古今的阐释 ;对散文功能作情、理、意、事、景、物的六项定位 ;散文文体的泛化分类 ;对知性与感性、以及学者散文的独特观照等方面。余光中散文理念又以批评视角、美学原则、文论风格及研究方法等层面为 2 0世纪散文批评带来新气象和新启迪  相似文献   

13.
郁达夫被誉为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开创者,但他的作品因充满"病态"的性爱描写而饱受争议,通过分析其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病态"性爱描写后面有着自身的写作目的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谷崎润一郎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家。其创作对我国现代作家有着深远影响。郁达夫就曾深受日本文学的影响。谷崎润一郎与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中对唯美的文学观以及民族传统美的追求,既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色,为唯美主义文学增添了不同的情趣。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先生是20世纪中国最富才华、最具个性、最有民族气节的文人之一.他一生不得志的主要原因应该归结于时代和社会,同时还有命运的捉弄以及中国文化的排异性.这些为我们评价达夫及其作品以及今天的文化建设均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郁达夫的创作生涯中,南洋时期作为其创作和生命的终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研究者为何和怎样建构出一个他们所认可的郁达夫的南洋形象,需要寻找各自社会、政治、文化和心理等多层面的原因,南洋郁达夫也由此成为一个所指和能指不断漂移的符号,植入了星、马、印、中国、日本特定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的空隙中,成为一则开放而多义的社会文本,具...  相似文献   

17.
随着历史的发展 ,我们对郁达夫作品中的性爱描写要进行再认识。首先 ,人们对一些性行为的态度变化应该影响到对郁达夫作品中某些性爱描写的认识。其次 ,我们把郁达夫小说中的性爱描写与他本人的散文、日记等联系起来考察 ,又可以发现其小说中的有些描写实际上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最后 ,再把郁达夫的作品放到性爱文学作品的历史长河中看 ,可以看到郁达夫虽然在具体表述上有时显得难以把持 ,但仍在展示生命的内蕴上提供了丰富的景观 ,寄寓着创作主体对人类生命内在的某种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前期的中国文坛上,郁达夫以其独具个性的小说创作在青年读者中引起了一股“郁达夫热”。本文试图返回历史语境,以“郁达夫现象”的生产、传播和接受为支点,来审视五四退潮期在青年一代身上所出现的自我与社会的冲突、欲望与道德的矛盾以及他们颓废的反抗方式等时代症候。  相似文献   

19.
郁达夫的创作风格在中国新学史上独具特色。表现在:强烈的抒情色彩;露骨的坦率和大胆的自我暴露;忧郁感伤的格调。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一是独特的生活经历造就的郁达夫的个性气质。二是中国古典学的熏染,三是受外国学的影响。内容和题材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郁达夫是现代中国文坛一位极具个性的作家。文章首先分析了现代性的两种质素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冲击。进而在分析中国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在郁达夫身上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痕迹的同时,分析了西方现代文明给他带来巨大影响。郁达夫终其一生在这两种文化的漩涡中求索和挣扎并在文学上结出了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