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校一位青年教师上一节市级公开课《白杨》 ,课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 ,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 ,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 ,它总是那么直 ,那么坚强 ,不软弱 ,也不动摇。”如何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白杨的可贵品质呢 ?这是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这位教师试教时是这样教的 :师 :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一段。(生自由读 )师 :白杨有什么可贵的品质 ?(生思考 ,举手者不多。)生 :白杨树非常直。师 :这一点照应了前文的“挺秀”。生 :哪儿需要它 ,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 ,长出粗壮的枝…  相似文献   

2.
[开场白]同学们都观察过植物吧,在中年级也描写过植物,但大家可能更多的是描写植物的外形特点。我们上高年级了,再面对人们常见的花草,你能不能发现一般人看不到的现象,想到一般人想不到的意义来呢?每一种生命能够生存到今天,它身上一定具有某种超凡的能力,你能发现植物具有什么精神吗?例如:小草默默无闻、生命力强,仙人掌耐干旱……再有,我们学过的《白杨》一文中,爸爸对白杨树的陈述:“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地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  相似文献   

3.
《白杨》     
重点点击: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段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4.
《白杨》(人教社五年级下册):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师:如果沙漠需要白杨,它就——生:很快地在沙漠中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相似文献   

5.
加强字词句训练促进语言的发展──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22课《白杨》教例评析柳州铁路局第三小学玉珊【教例】教学要求:1.理解“表白、高大挺秀、坚强”等词语意思;学习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2.深入体会爸爸话中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6.
阮志琴 《学子》2012,(9):29-29
一、仿经典语句:让语言更美教材中的文章有许多值得学生模仿的经典语句。课堂练笔让学生仿写经典语句,可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如,学习了"白杨"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之后,让学生模仿句子:"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相似文献   

7.
魏清香 《福建教育》2006,(10A):31-31
《白杨》是一篇思想性强的课文,饱含着作者对边疆建设者们崇高的敬意。文章构思巧妙,感情丰富,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的佳文。但是,学生年纪小,阅历浅,如何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是教学难点。文中有这样一段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如何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白杨的可贵品质呢?我初次教此文是这样教的:  相似文献   

8.
所谓感性化教学,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出发,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参与文本内涵的理解、领悟的理念和做法。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借助创设情境等手段,调动学生的感觉和知觉等心理活动,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为基础,将内涵丰富的词句具象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完成和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本文所选的几个教学片断都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第二句中的‘哪儿’可以是哪些地方?换成地方说一说。”〔文本内容〕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  相似文献   

9.
李燕 《天津教育》2002,(2):39-40
微格情境这是教师教学《翠鸟》的微格情境。师:同学们读一读第2句到第5句,想一想这几句话说的是什么?(全体学生自读课文)生:这几句话讲翠鸟的羽毛颜色鲜艳。生:第3、4、5句话说颜色怎样鲜艳。师:说得很好。我们一起读课文。我读第2句,同学们分组读。师:“它的颜色非常鲜艳。”生组1:“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生组2:“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生组3:“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师:翠鸟的羽毛颜色确实非常鲜艳。这几句话描绘了它身上哪儿的羽毛颜色?什么颜色呢?请同学们填空。(…  相似文献   

10.
(白杨)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一篇讲读课文。写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在通往西北的一列火车上向自己的子女介绍戈壁滩上白杨的特点,借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同时教育子女要像白杨那样,在边疆生根、发芽、成长。这一中心思想,是教学的重点;课文内容含蓄,意义深刻,通过赞颂白杨,赞颂不畏艰险、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的人,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如何把握重点、突出中心、解决难点呢?一、讨论结构,明确重点初读课文后,可让学生说说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给课文分段。第一段(从开头到“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介…  相似文献   

11.
麻雀爱好者     
有一天,妈妈打开窗户,忽然叫起来:“看,去年的菊花发芽了呀!”这真是稀罕呢,我们家养的花还从来没活到过第二年。我和爸爸都跑到窗台前来看个究竟。“哪儿呀?哪儿呀?”“我看看,让我看看!”嗬,真的!在菊花那软软的枝条上,有星星点点的灰绿色的叶子。妈妈的眼睛可真尖,竟然连这么小的叶子都发现得了。妈妈说:“这都是我坚持不懈浇水的结果。”爸爸马上看了我一眼,借题发挥说:“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不管干什么事情,只要投入地去干,就有收获。学习也是一样……”爸爸又要长篇大论地教育我了,我赶紧跑进了卧室里。妈妈精心地呵护起她越冬的菊花…  相似文献   

12.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赞美白杨树 ,讴歌了边疆建设者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全文语言质朴 ,咏物抒怀 ,含蓄深沉 ,是训练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好材料。教学时 ,教师可采用抓中心句辐射全文的教法 ,让学生在读中品味 ,在读中感悟 ,深入理解文章的意蕴所在。一、扣课题、设疑点、瞄主旨1.揭示课题。从课题“白杨”看 ,本文应当写什么 ?但课文仅仅是写白杨树吗 ?为什么 ?从文中哪些话看出来 ?———读课文 ,划关键句。2.抓“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 ,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一句 ,认识文后第…  相似文献   

13.
我有一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从小到大,父爱一直陪伴我走过风风雨雨。当我犯错误时,爸爸会给予我谆谆教诲,让我明白做人的许多道理,让一颗颗充满哲理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灵生根、萌芽。当我因失败而灰心丧气时,爸爸会给予我无限勇气,鼓励我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当我取得成功时,爸爸也会不忘劝我一句:“孩子,可不能骄傲呀!”爸爸的良言使我懂得,  相似文献   

14.
着眼能力强化训练———“九义”教材六年制小语第八册第4课《旅行家树》教例评析南宁市教科所谢玉屏〔教例〕第一课时一、比较引入1板题、读题。2引导比较:预习了《旅行家树》这篇课文,谁能说出它和《高大的皂荚树》有什么相同之处?(可从内容、结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5.
教室的窗口     
为走进这扇窗口,不知多少次向爸爸哀(。i)求。爸爸终于用治病的药钱,咬牙把我送了进来。坐在教室的窗口,我高声朗(!6ng)读课文,我不知哪儿来的那么大的力气,也不知为什么会有这么大惠卜乍音飞出窗口,飞向我的爸爸,它变成一句感恩的语言:“谢谢爸爸!爸爸,爸爸谢谢!”声音飞出窗口,飞向我的山村,它变成一句坚定的誓“山村要变!山村要变(s川)言:教室的窗口@金本~~  相似文献   

16.
爸爸学得不好老师:“冬冬,你的数学题做错了这么多,这说明什么?”冬冬:“这说明我爸爸的数学学得也不好。”投砖头有危险课堂上,老师发现小明在搞小动作,于是就用粉笔头投了他一下。老师问:“你知道我为什么会用粉笔头投你吗?”小明说:“用砖头投,一旦投住会有...  相似文献   

17.
《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课文 ,文章通过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茫茫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这件事 ,赞扬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文章短小精悍 ,寓意深刻。一个设问句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 ,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非常巧妙地告诉我们第 14小节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三句话 ,话中有话 ,含义深刻。那么怎样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含义 ,突破教学的难点呢 ?一、初读 ,体会白杨树的特点教学伊始 ,我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三句话 ,用“·”画出重点词语。学生读后 ,画出“直”、“哪儿………  相似文献   

18.
一、谈话引入小朋友 ,这么高大的一头象到底有多重呢 ,你们想知道吗 ?二、研读解疑(一 )学习第三段1.自由读自己轻声地读课文第三段 ,边读边想 :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的办法 ?2.讨论、交流根据学生讨论板书 :造大秤宰大象3.联系上文理解“直摇头”官员们提出“造大秤”、“宰大象”的方法怎么样 ?曹操为什么“直摇头” ?(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官员们说的称象方法是不现实的 ,从而理解曹操“直摇头”的原因。 )4.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过渡 :曹操的儿子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 ,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相机理解“才”的意思 )(二 )学习第四段1…  相似文献   

19.
画画说说     
活动目的 :1 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的习惯。2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 ,启发学生给“小鸭”涂上颜色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3 练习把画小鸭的过程说出来。课前准备 :1 老师画好一只彩色鸭。2 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及水彩和笔。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1 出示彩色小鸭图 :问 :这是什么动物?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观察指导说话)观察时要按一定顺序 ,这里我们就从头到脚地来观察 ,好吗?1)小鸭的头是什么形状?2)它的眼睛是什么样子?嘴巴是什么样子?3)它的身子像什么?4)它的两只脚像什么?你说这只小鸭可爱吗?这节课我们就…  相似文献   

20.
爸爸的脾气啊,是应了那句俗话:猴子屁股坐不住!不管哪儿都呆不了五分钟,尤其让他坐着不动,更是难上加难。这下可好,学校要召开家长会,我本想请妈妈参加,谁知在一旁的爸爸却抗议道:“我要去!我才是一家之长!”天哪,这怎么行?我大声说:“上次家长会你就闹着参加,结果刚开了一半,你就坐不住了,还去?”可是,无论我怎么劝,爸爸就像吃了秤砣似的,铁了心的一定要去,连妈妈也劝不住。那天,爸爸是和我一起去学校的,一路上我都不放心,偷眼看他:喝了那么多酒,脸红得就像刚蒸熟的螃蟹,这下可完了。刚进教室门,我就被他吓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