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没有经济实力,就没有事业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以广播广告为主的经营创收的“空间”是有限的,从电台的整个发展来看,要提高竞争的实力,必须更新观念,树立经营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各广播电台刮起了“改版”旋风。天南地北的广播人聚集在一起,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兄,你们改版了吧?“改版”成了当今广播人的流行问候语.“改版”更成了当代广播人对提高收听率、扩大听众群、增强广告收入的一种期盼。似乎只有通过“改版”,广播人才能救活自己,救活在电视、网络媒体冲击下更处劣势的广播。诚然,各大大小小的广播电台自从盛行节目“改  相似文献   

3.
电台,电台     
最近接了一单生意,每周的某个晚上12点到某电台做嘉宾,为睡不着觉的年轻人们解疑释惑。节目的名字很传统,叫《零点悄悄话》,片花介绍曾经担任嘉宾的要么是性学教授,要么是情感问题专家。好在我谈的话题比较平易近人,无非是教比我小十来岁的小伙子怎么追女孩的事情,这个我拿手,要是谈别的.估计脸得憋得像下不出来蛋的母鸡。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时代,对电台新闻的采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了能够加强对新闻采访工作的了解,提升采访工作质量,本文首先对新闻采访质疑性提问语用策略的内涵进行分析,然后进一步地分析质疑性提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针对电台新闻采访中质疑性提问语用策略提出相关策略,希望能够对新闻采访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看病记     
一场持续半月的发热,先后跑了四家医院,各家说法不一,最终前前后后吃了十多种抗生素、抗病毒的西药、中成药以及静脉注射后,烧退了,但诊断书上依然写着"发热待查"3月12日晚,我突然发烧,体温计显示39.6度。根据以往的经验,吃了一粒芬必得,果然,很快出了一身汗,烧也退了些,想着睡一宿,第二天就没事了。当时我并不知道,这次发烧创下了我30年的纪录,一烧就是半个月。  相似文献   

6.
随着体制改革加快,广播节目开始走出一条频率专业 化,对象窄播化的新路子。电台的节目定位、格局、编排等有着较大变化。不少电台两个效益一起抓,广播内容丰富多彩,节目质量蒸蒸日上,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   

7.
8.
乔装看病     
住在我家对门的老王是个“药罐子”,三天两头往医院、药房跑。也难怪,人家退休前好歹是个处级干部,现在好好享受一下医保嘛。反正我们一家人挺羡慕老王的,因为老王一家三口有个小毛小病的,买药全都靠老王的医保卡。  相似文献   

9.
31岁的王洪艳女士受电视广告吸引,到上海某医院去做检查,没想到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医疗洗劫。“我就是觉得去那看病检查速度快,而且电话里他们对速度和  相似文献   

10.
对“企业档案馆质疑”的质疑杨爱东,刘军《浙江档案》1996年第11期刊登了中国人民大学马素萍同志的“企业档案馆质疑”一文,(以下称“马文”)作者从档案馆的自身性质、工作特点、馆藏结构及国家档案馆网络的完善四个方面论述了不宜提出企业档案馆的概念。我们对...  相似文献   

11.
从1986年12月15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开播算起,中国大陆的经济电台的历史不过四载有余。在这四年多时间里,经济电台从1座发展到15座。这个数字,虽然还不算多,但其  相似文献   

12.
南京某电台的经济台有个节目叫午夜聊斋,每夜零点开始讲述关于鬼怪神煞的故事。在黑夜的电波中,厉鬼与冤魂互纠缠,死亡与疾病相困扰,一个个荒诞不经而又令人胆战心惊的故事,把人性的善良一点点地撕碎,让丑恶与无奈交替上演,组装成心跳加速器,使听众在毛骨悚然中体味一种心跳狂窜的快感。此“鬼招”一出,一些看腻了武打情爱港台片的所谓“现代人”,对此迅速着迷,据说收听率猛窜。当今社会,各种观念的碰撞使人们思想趋于多元化,人们对生活的批判和幻想成为一种心理需要客观存在,寻求刺激正是一部分思想浮躁者的生活寄托。电台迎…  相似文献   

13.
现在各地报纸都在研究改进经济宣传,其中有一个中心问题是经济宣传如何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引起广大读者对经济新闻的共同兴趣。这实际上是报纸如何更好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对工农业生产的需求,吸引更多的人来关  相似文献   

14.
现在你是电视台的一名记者了。你主动或者奉命去采访一条新闻 ,还是目前很时髦的深度报道。你和你的制片人直至总编 ,都会认为越深刻、越全面越好 ,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如果是为了公众的利益去揭露、批评某些社会的阴暗面 ,你不妨使用各种方法。这是你的手段和技巧 ,也是你的权利和优势。然而 ,真的如此吗 ?在各种媒体中 ,电视是高科技的最大受益者。你要拍摄一组你所需要的画面时 ,你戴上一付“眼镜”就行———摄像镜头就装在“眼镜”架上 ,这种高科技手段保证了你的“暗访”。你大概乐意暗访 ,观众肯定愿看暗访。于是 ,你有时会扮成一位司…  相似文献   

15.
舒芜  少辰 《出版参考》2006,(8):10-10
我不懂什么是“国学”。国.是哪一国?当然是中国。那么别的国家.有没有“学”呢?总不好意思说别国都没有.只有中国有。既然不好意思那么沙文主义.那就只能勉强承认每个国家都有它的“国学”。可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希腊、西班牙、土耳其等等这些国家.自称过他们的“国学”啊。“国学”这个词.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只要略微看看晚清以来的思想斗争史,你就知道了.  相似文献   

16.
1987年《瞭望》周刊第50期24页上《中国体育的跃进》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加油,黄晓敏……只差0.38秒没有平破世界纪录”。这段话中的“平破”一语用的很不恰当。大家知道,在体育比赛中,平世界纪录和破世界纪录是两个概念,平世界纪录是指比赛成绩与世界纪录正好相同;破世界纪录是比赛成绩必须超过世界纪录。拿黄晓敏在六运会上200米蛙泳的比赛成绩来说吧,她游出了2分27秒78的好成绩,如果说世界纪录是2分27秒40,那么只能够说她“只差0.83秒没有  相似文献   

17.
18.
评选“好新闻”,是新闻界的一件盛事。但我个人感觉,目前的“好新闻”评选有名不副实之嫌,特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商榷。首先是“好新闻”这个概念不准确,内涵不清楚。从语词学角度说,“新闻”一词是中性词,不牵涉定性评价好或坏的含义;从新闻学角度看,“新闻”一词虽有多种定义,但比较一致的看法,还是认为新闻是指新近发生、人们关切的事实。“好新闻”的说法,语词不通,搭配不当。其次,新闻与“新闻作品”不是同一概念,而是种  相似文献   

19.
“有通稿吗?”时下,有些记者赶到新闻发布单位或采访现场后,总是很关心地这么问。一旦听说有“通稿”,便如释重负,把“通稿”往文件包里一装:“等着看报纸吧!”说罢潇洒而去。很难想像这些靠“通稿”过日子的记者能写出什么像样的新闻。靠这样的记者能办出让读者喜闻乐见的报纸吗?现在,有的单位和部门热衷于召开各种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他们往往在开会之前就组织人员为记者代劳,把需要报道的事写成由本单位领导审阅后感到满意的“通稿”。可以说,在记者来之前已是万事俱备了。拿他们的话说,请记者们来只不过是捧捧场、加深…  相似文献   

20.
评选“好新闻”,是新闻界的一件盛事。但我个人感觉,目前的“好新闻”评选有名不副实之嫌,特提出来与各位同行商榷。首先是“好新闻”这个概念不准确,内涵不清楚。从语词学角度说,“新闻”一词是中性词,不牵涉定性评价好或坏的含义;从新闻学角度看,“新闻”一词虽有多种定义,但比较一致的看法,还是认为新闻是指新近发生、人们关切的事实。“好新闻”的说法,语词不通,搭配不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