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石念军 《青年记者》2006,(21):27-27
节日存在的意义无非有二,一是提供休整放松的机会,二是让人有一个思想上的停顿,或纪念,或思考。记者节是一个不放假的节日。在这个暖融融的深秋,我们试图把一些关怀和思考传递给奔波在路上的同行。这是对记者故事的聆听,是与新同行的坦诚交流,是对新闻从业状况的关注,也是媒体人对专业自律、实践社会责任的思考。有喜悦,有忧虑,有痛苦,更有信心和勇气。记者节快乐!因为我们同行在新闻的路上!  相似文献   

3.
4.
1997年3月28日编辑同志:我是绵阳市老龄委和绵阳日报的通讯员,现在已63岁了,可是编辑同志仍然耐心指导我。我还清楚地记得,在绵阳日报高级培训班学习时,《新闻界》主编何光珽给我们讲课,教我起步,热情地扶持我这个老年通讯员。我从1995年到现在一直订《新闻界》,每期我都详细阅读,觉得内容丰富,有科学性、趣味性,并使我学到了不少新闻写作知识。1996年,我采写的新闻稿共128篇被中央、省、市报刊、电台采用。去年,我到邮局寄稿时,途中被汽车撞伤了右手,至今仍未痊愈,这稿子是用左手写的。字写得不好,请…  相似文献   

5.
黄伊 《出版科学》1999,(1):50-51
1996年1月,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建社45周年。我有幸接到一张请柬,参加社庆座谈会。我刚走进中国青年出版社办公大楼,忽觉耳目一新。原来,最醒目的橱窗里,陈列着一批精心设计的出版物和重新装帧的重印书.几乎囊括了中国青年出版社历年出版的最优秀的作品。我站在橱窗前面看着看着,双眼模糊了,不由得回想起那耗尽了我的青春年华而无怨无悔的岁月。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1997,(9)
哦,我难忘的记者站生活文/星海记者站被称作新闻单位的前哨阵地,驻站记者就是一位独当一面的勇士。回首往事,在我记者生涯中,最让我激动,而又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我的记者站生活。1987年10月份,《宝鸡报》发展成日报。为了加强区县报道,报社委派5名青年记者...  相似文献   

7.
如今我已过“而立”之年,可不半生了,但我搞新闻报道的劲头仍不减。难忘半生新闻事,在我当报道员的第6年冬天,部队把“光荣退伍”的干粮赐予了我。那天,我哭了:倒真要同我“三更灯火五更鸡”、“踏破铁鞋”学成的采写本事连同我可爱的部队“拜拜”,心里真难过。就在这时,一家地方报社领导要我去当编辑,说像我这样“全面的人”难找。县里用小车接我去当新闻干事,说是去振兴他们县的新闻工作。我如坠云雾:果真“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我这“马”迟迟不敢登“伯乐”的车。真是无巧不成书,总队竟派了位报道员出身的领导到支队领导搞退伍工作。我  相似文献   

8.
早就听说东京的夜景美丽壮观,与纽约、新加坡不同的是,东京的夜景银灿灿一望无际,无数办公大楼灯光通明。一问才知,一般公司职员都工作到很晚。他们说,日本人工作意犹未尽,下班后还想再找点什么事干干。乘轻轨火车返回住所时,已是深夜了,而车厢里竟挤得满满的。望着这群满脸倦意、默然站立的日本“上班族”,我内心震动了——我们的近邻竟然是这样地工作着!  相似文献   

9.
2011年11月1日凌晨1点20分,飞机在大马士革机场降落,我作为新华社派往大马士革分社的第一批增援记者抵达这个被动乱困扰已8个月的国家。自2011年3月中旬以来,叙利亚一些地区爆发大规模反政府抗议活动。叙政府宣称破坏分子制造混乱并导致人员伤亡,反对派则指责政府动用军队镇压示威者。据联合国官员最新统计,叙利亚爆发冲突以来,共有超过7500名平民死亡。  相似文献   

10.
网友说话     
民生新闻,没事找事经过5年的发展,民生新闻似乎走到了尽头,人们已经不单单只是想看看这儿有什么事、那儿有什么事的一个低层次水  相似文献   

11.
武侠小说是一代人成长的营养液。这一代人是90年代最后一批理想主义者,是曾在中国的土地上执着地寻找过游侠儿的唐·吉诃德,是尚未成型便已转型的嬉皮士,是如今大多数事业无成却又不肯将江湖道义彻底抛却的小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2.
网友作品选     
《航空档案》2004,(7):1
  相似文献   

13.
任远志 《北京档案》1998,(10):36-38
我们这一代人,与毕生从事革命事业的父母共享天伦之乐的时日实在不多。但是,他们对我们的教育似一笔无法估量的遗产,教我们享受终生。住校吃大灶我的父亲任弼时,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之一。他16岁参加革命,46岁英年早逝于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年之际。我是...  相似文献   

14.
我与省图“结缘”,是在半个多世纪前的1957年。 1957年,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年。这一年,我的命运发生了巨变:从一个国家器重的留苏预备生,“沦落”为一个“人人喊打”的“右派”。究其“根源”,祸起“留苏”:1955年我考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本应1956年出国,但因苏联政府压缩中国留学生数字,故缓期一年——到1957年出国。但到了1957年出国前夕,国务院又突然作出决定:今后停派留苏大学生。  相似文献   

15.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一年,也是我踏上记者岗位的第一年。50年过去了,1949年依旧深深刻印在我脑际,有多少难忘的人和事在我心底翻滚,使我情不自禁,写下记忆深处那些鲜明的印象和镜头…… 当时平津战役已经打响,由彭真任书记的北平市委和由叶剑英任主任的北平市军管会在良乡正式成立。接管北平急需大批干部,我们这批从北平、天津奔赴解放区的大学生就成为合适的人选。经市委组织部分配决定,我去人民日报社兼新华社华北总分社当记者。我和北大的陈迹、陈骥,燕京的陈泓一起,向负责北平新闻工作的范长江同志报到,他对我们这几个“新兵”表示热烈欢迎。 我的记者生涯从此开始了,那时我20岁,是人民日报社最年轻的记者。  相似文献   

16.
我1920年5月出生于江苏无锡,1932年至1935年就读于苏州女子师范学校初中部,然后又在无锡、开封、武汉等地求学。当时的中国真是内忧外患,民不聊生。1939年4月到重庆生活书店管理处当校对和文书,1939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这一生经历的事情太多,结交了许多文化界的朋友,现在想想就像过电影一般……这些朋友大多数不在世了,但他们对中国文化、出版事业所作的贡献,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我想讲一段1941年与邹韬奋、胡绳、叶籁士等几十位文化名人生死大逃亡,奔向解放区的经历。  相似文献   

17.
2013年3月13日,商丘日报报业集团子报《京九晚报》接到商丘网友热线求助,通过发微博,开展报网互动,发动河南、山东、浙江三省网友接力"求扩散",日照警方迅速行动寻找,及时找到了想轻生的女孩,挽救了一条鲜活的生命。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传递正能量,全市上下热议"商丘好人"现象,争做"商丘好人"的大形势下,作为媒体和媒体人写出了精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8.
19.
叶雷 《新闻实践》2004,(4):51-53
近几年来,我在从事文博报道的采访中,接触到许多著名的老专家和学者,常常不由自主地被他们渊博的学识、谦逊的为人、严谨的作风、科学的态度所折服,所感动;也深深地感到只有向他们学习,才能采访到有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浙江众多媒体的各路记者赶赴震区前线,采访报道抗震救灾斗争中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在每个人的新闻生涯中都留下了难忘的经历。本刊拟在7月号开辟"我上阵,我难忘——抗震救灾感言墙"专页,集中刊发浙江记者从震区前线采访归来的亲历感言。为此,本刊恳请各位参战记者拨冗赐稿,并望全省各家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新闻网站等媒体推荐或组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