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抗战中期,姚雪垠在鄂西北活动达两年之久。这个期间,姚雪垠参加了第五战区文化工作委员会领导的抗战文化宣传工作,曾三次赴鄂北前线、大别山作战地采访报道,并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创作了《牛全德与红萝卜》、《春暖花开的时候》等主要抗战文学作品,为鄂西北及五战区抗战进步文化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怀化抗战文化盛极一时,抗日救亡文化团体纷纷成立,报刊突出抗日宣传,书店传播进步思想,教育事业呈现繁荣;怀化是湖南战场上继长沙抗战文化兴盛之后的一个中心;怀化抗战文化运动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反映了抗战形势的发展变化,也有力地推进了抗战进程,怀化抗战文化还融合了本地民族文化的诸多因子,为以后怀化文化事业的发展留下了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3.
抗战文化是随着抗日救亡运动兴起而兴起的,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独具特色,对推动抗战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抗战期间,形势的发展和需要给云南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为云南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云南出现了近现代史上文化发展的一次高潮。繁荣的云南抗战文化是全国抗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是为适应全民族抗战需要而形成的。它包括关于抗战文化的重要性、抗战文化队伍的建设、抗战文化的基本任务以及如何开展抗战文化运动等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文化思想是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抗战文化思想的形成和抗战文化运动的发展,不仅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揭示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民主主义文化重要支流的中共南方局领导的抗战文化呈现出多彩的光谱,它既是抗战主题下外来文化与四川本地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也是中共延安民主文化政策在特定空间的灵活贯彻和实践。其斗争经验和贯彻实施,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建国主张,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体系,团结了敌后广大的知识分子,成为抗战胜利和解放战争后期知识分子奔赴华北、共商建国大计的文化动因。  相似文献   

6.
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是日本全面侵略的文化应对,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着民族危亡,在全国的抗日热潮的推动下,一切进步的爱国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成了广泛的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进行广泛的争取民族的解放与独立的文化活动。中国共产党通过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文化统一战线,团结了广大文化人士,有力地推动了抗战文化运动的开展,培养了大批抗日文化新生力量,改变了一些地方文化落后的面貌,为我党开辟了一条动员广大群众的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途径,有力地推动了大后方抗日文化的发展,促进抗战文化的繁荣。  相似文献   

7.
继沙滩文化、红军文化之后,遵义在抗日战争时期产生了抗战文化。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涉及歌咏、戏剧、报刊、图书、文学、书法、绘画、电影等方面。遵义抗战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独特的地方风格,成为中国抗战思想文化史的一部分,也是遵义地方文化史的瑰宝。遵义抗战文化对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提高民众的整体素质,起了巨大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抗战初期,武当山脚下的小镇草店曾以“小延安”著称于鄂西北,在鄂西北抗战中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后因种种原因而被世人所淡忘.本文为图真实再现小镇当年的历史风貌.并且指出,中共湖北、鄂西北地方组织建立武当山抗日根据地方针的实施与放弃,足“小延安”兴衰的内在历史动因.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桂林积极地开展统战工作,动员和团结了各方面的进步力量,领导和推动了桂林抗日文化运动的开展,使桂林成为全国抗日文化运动的中心,被誉为“文化城”,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河北抗战小说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抗战题材小说中占据中心地位,就是因为燕赵文化精神和抗战人文精神存在着彼此对位的关系。这两种精神的普遍意义就在于追求健全的人格。而建国后至今,对于以河北为中心的抗战小说的批评则折射出了我们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存在着单向度的流弊。在当下的人文精神建构中,我们应当走出这种误区。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英雄叙事就在主流意识形态的“疆域”下,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的英雄史诗,作家们的英雄叙事驱动力与其说是来自于主流意识形态,不如说来自于他们对战争的切实体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新时期文学的英雄叙事。这一特点也决定了他们的英雄叙事在主流意识形态的规范和自我真实体验之间的摇摆。客观地说,“十七年”文学抗日战争英雄叙事大多流于模式化,缺少对抗日战争深层的文化反思,更没有在民族矛盾中追问“国民性”这一深层文化问题,叩问国民性这一历史之因和民族受侵略之果的关系,进而把文化质疑和文化建设置于这样一个新的平台上。  相似文献   

12.
山西抗日战场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有着突出的地位和重大作用。抗战初期,山西抗日战略支点的形成,开创了全国抗战的新局面;抗战中期,山西战场的发展和扩大,对坚持全国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山西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抗战的坚强堡垒;抗战后期,山西战场主动出击,实施反攻,加速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同时,山西特殊形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国具有先导和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即抗日战争爆发前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大地掀起了两次开发西北的热潮,在此过程中,国民政府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细加分析,由于时局的变化,国民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动机前后是不尽相同的。抗战前,国民政府的主要动机是试图更好地控制西北诸军阀,维护来之不易的统一局面;消灭中国共产党,消除革命根据地的威胁;着手解决西北边疆危机;缓解1928年~1930年的西北旱灾。抗战时期其动机则是支援抗战;彻底解决西北边疆,主要是新疆的危机:迎合工厂内迁掀起的西北工业发展热潮。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为躲避日寇的战火,中国出现了一次自东向西的文化内迁,高校成为内迁的主要载体。内迁高校以其固有的爱国传统、先进的文化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推进了贵州的民主解放运动,促成了贵州教育事业的飞跃,推动了贵州社会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为躲避日寇的战火,中国出现了一次自东向西的文化内迁,高校成为内迁的主要载体。内迁高校以其固有的爱国传统、先进的文化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推进了贵州的民主解放运动,促成了贵州教育事业的飞跃,推动了贵州社会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既是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的战争,又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却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应有尊重,本文拟通过对中国14年抗战历史的回顾来阐明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希望使那些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功绩存有疑义的人们能对这段历史有一个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7.
甲午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是两次发生在东亚地域以朝鲜为圆心的战争。中国两次都是以援助朝鲜的战略方式卷入战争,并成为战争中一方的主力,其对手主要是以日本为基地的日军或美军。甲午战争,中国以强敌弱而惨败沉沦;抗美援朝,中国以至弱对至强而能克敌复兴。强败弱胜的不同结局,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对朝鲜、日本、俄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及其相互间的双边和多边关系,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明万历二十年(1592),在朝鲜大地上出现了一场悲壮、激烈的中朝人民共同抗击侵略者的战争,即著名的壬辰战争.在此次战争中,中国海商的表现颇值一提.他们于日本发动战争前冒险回国递告军情,在战争打响后联络日本的和平力量,架构中日和平通商之桥梁,为朝廷拟定正确策略和减少战争伤亡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因战争因素、政治因素和地理位置而兴,也因战争因素、政治因素和地理位置的丧失而衰,创造过持续而相对独立发展的奇迹,形成过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文化秩序和文化关系.在戎马倥惚的战争岁月中,桂林文化城曾经发挥了符合时代要求的政治作用,具有文化抗战的军事意义,世移时易,它的文化作用和价值也越来越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