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测定,普通人的时间,生物学理论告诉我们:体力以23天为一周期,人的智力以33天为一周期。一个月内是这样,那么一天之内,人的生物钟象天天鸣啼的公鸡那样,也有个最佳时辰。世上发明科技奖最多获得者——爱迪生,他的  相似文献   

2.
有位通讯员呼吁:请记者不要给通讯员出“难题”。这个“难题”,不是指记者交给通讯员的难度较大的采写、调查任务,而是指利用与通讯员之间的工作关系,为个人办私事。这位通讯员是在一个市级局办公室当秘书的,他身兼数家新闻单位的通讯员,与不少记者、编辑较熟,近些年来遇到这类“难题”不少,多是有关记者、编辑亲朋的人事调动和安排之类的事。不办吧,情面难却,也怕影响工作关系;办吧,又实在为难,非力所能及且不  相似文献   

3.
提出这个主张,决非别出心裁,实乃受了一篇失实报道的触动! 据7月13日《杂文报》一篇署名更夫的文章披露:广西南部某县,面积3835.85平方公里,仅有黎(塘)湛(江)线15.4公里铁路通过该县东部的一个镇。然而,不久前一家地级市党委机关报的头版头条新闻中却这样写道:“某某  相似文献   

4.
提倡“一体化”河北轻化工学院学报编辑部陈玉堂,王士敏,李穆“一体化”是指编辑出版部门在编辑加工一次文献的同时,肩负起情报加工的前期任务即对文献的主题词或关键词、分类号进行标引,对摘要进行提炼、加工。“一体化”是中国高等学校学报论文文摘(英文磁带版)─...  相似文献   

5.
报纸的商业报道,不可不注意“文明服务”的问题。什么是“文明服务”?就是要求商业服务人员按待顾客主动、热情、耐心、周到,服务方式文明,有礼貌。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广大商业工作者在“文明服务”方面做得是卓有成绩的。顾客进店,售货员主动打招呼,热情介绍商品,为顾客当参谋,显示出社会主义商业服务的新风尚。那时的商业报道中,常常有这一类的宣传,受到了人民群众和商业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我们单位有位年轻党员,谈及如何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时,提出要“岗位成才”,意即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许多同志听了后,点头称好。岗位成才,我认为是非常实际的,值得倡导。目前在一些新闻单位里,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或专业培训的同志还相当多,这些同志怎么来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脱产进修,当然是个渠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记得以前看报,曾看到一则启示,其内容是一个出版社向社会征求对本版书的批评意见,并要付给一定的报酬。我感到这种花钱买批评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最近又听说,有的出版社,看到报刊上对本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有合理的批评意见,除登载文章的报刊付给作者稿酬外,这个出版社又给发一份稿酬。这同样也是花钱买批评的精神,也同样令我感动。  相似文献   

8.
近期,笔者发现一些媒体的舆论监督报道模糊了被批评对象的名称。被批评对象的名称被处理成“某超市”、“某企业”、“某公司”等,采写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也用化名、笔名。这样做的原因不外乎怕惹麻烦,怕官司缠身等原因。殊不知,被批评对象名称淡化了,舆论监督也就失去了针对性,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被批评对象也就不会感到如芒刺背。记者隐去了其名,看似明哲保身,实则失去了直面真实的勇气。  相似文献   

9.
提倡“四不问”高峡我们常看到:有的记者向获得金牌的运动员这样提问:“你此时一定很激动吧?”对有实力夺冠而未能夺冠的运动员又这样提问:“你是不是感到很遗憾?”被访问者对记者这样提问,评价只有两个字:废话。这类废话式的提问,决非体育场上所独有,其它领域也...  相似文献   

10.
这些年文摘报刊盛行,许多文摘类报刊,动辄发行几十万到上百万份。文摘报刊的盛行不是没有原因的,这是因为文摘报刊选录的文章,大都具有新意,一也;言之有物,不尚空谈,二也;短小精悍,无“裹脚布”之既长且臭,三也。即使原文较长,文摘报刊也只选其精髓,而弃其“穿靴戴帽”的部分。读者花极少时间,就能尽览报刊精华,能不乐乎!我个人就自费订阅了好几种文摘报刊,它们对我写作杂文随笔征引材料,提供了极大方便。我所发表的杂文和随笔作品,其中有一部分就是靠文摘报刊所提供的材料而写成的。文摘报刊的盛行,为“文摘体”文章的出现提供了基础。“文摘体”,又可称为“电报体”。据说美国著名作  相似文献   

11.
我们单位有位年轻党员,谈及如何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时,提出要“岗位成才”,意即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许多同志听了后,点头称好。岗位成才,我认为是非常实际的,值得倡导。目前在一些新闻单位里,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或专业培训的同志还相当多,这些同志怎么来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素质?脱产进修,当然是个渠  相似文献   

12.
编辑其实也是一种多重身份的人。在出版社,他是编辑,以编书为己任;为了编好书,他得买书、读书,这时他又成了读者,他要写点书评,读书札记,乃至洋洋论文,他就成了作者;如果,他要去听听营业员和读者的声音,抓一点“信息反馈”,帮助书店做些卖书的工作,那么,他又成了营业员了。这四重身份,被“书”一以贯之,最终当然还是编辑的本来面目。但是,每变换一重身份,对“书”的观察就换了一种角度,对书”的感受和体会就会出现变化,变得更“立体化”、“多样化”。这比单纯以编辑身份  相似文献   

13.
从去年十二月到今年九月,人民日报陆续发表了将近二十封“记者来信”,有新华社记者写的,有人民日报记者写的,也有地方报纸记者写的,都很受读者欢迎。这些“记者来信”,最长的两千多字,短的只有几百字。来信内容很广泛,涉及到工农业生产、干部作风和群众生活等各个方面。如《晚了八个月,迎头赶上来》、《切实解决燃料浪费问题》、《尽快解决鱼米之乡吃鱼难的  相似文献   

14.
所谓“工”字形采访,就是以“工”字的笔画形体为程序,对新闻事实所进行的一种“探掘式采访”。事实表层的材料(多系现状成果等),如同“工”字的一横笔,是比较容易得到的.掌握这类材料是深入采访的起点.因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有它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有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但是,实际上“露天矿”很少,越是本质的东西越掩埋在下面.这就需要写好“工”字的一竖笔,深入去挖掘、去钻探。由平面收集改为立体采集.也就是说,要在了解事实表层情况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16.
17.
今年春节前,哈尔滨市一个市直单位带了27个书包到郊县慰问农村贫困学生。关心贫困学生,在节前给他们以温暖,这自然应该报道,一些新闻单位的记者便跟着去了。哈尔滨日报一位女记者不愿“随大流”,而是“沉”下去找新闻角度。她先独自去了村里,然后又跟那些受赠的孩子一起走了30里路到乡里去迎接慰问团。孩子们连冻带饿,一直等到中午才迎来了慰问团,接受了27个书包,而乡里却为慰问团摆了三桌酒席。对这样的“慰问”,这位记者感慨良多,写了篇题为《迎接书包的农村娃冻了一上午》的报道,引起强烈反响,一些报纸争相转载。 读者十分…  相似文献   

18.
随着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增多,各个新闻单位顾及自己的兴衰存亡,争发“独家新闻”的劲头愈来愈大。这种竞争意识的增强,对我国新闻事业的进步与繁荣是十分有利的。可是,在此进程中,笔者也看到了其中的一个不好现象,即有些全国性的报纸,不声不响地  相似文献   

19.
据说,丁玲曾经说过,作家的作品不在多,只要写出一本好书,就可以传之不朽了(大意).在"反右"斗争中,她的这种说法被概括为"一本书主义",作为"追求资产阶级名利思想"的表现而成为她的一大罪名并受到严厉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报刊上发表的人物专访,经常写有:“某某某操着浓重的地方口音”,这已经是几十年一贯制了。突出被采访人物的地方口音,似乎成了描述人物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