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屈指算来,两岸新闻交流已走过20个年头。在这20年的时间里,和两岸之间其他领域的交流一样,两岸新闻交流经历了由小到大、由浅渐深的发展过程。到今天,两岸新闻交流与合作的频繁、密切程度,远非20年之前所能想象。两岸新闻交流对于增进两岸同胞彼此的了解与沟通、对于推进两岸交流和两岸关系的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促进作用,是两岸同胞有目共睹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两岸处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媒体的发展轨迹已各自衍生出不同的报道框架和手段。笔者在近年的驻台报道工作中发现,随着两岸关系的改善,媒体作为双方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也开始呈现出一些新特性。在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中,两岸媒体虽然在新闻内容和表现方式上逐渐开始互相影响对方。但在报道立场、角度与结构上仍然存在不小的差异。本文从社会背景、媒体环境、报道观念、报道手段等角度,探讨两岸媒体在相同新闻事件中表现出的差异,以及双方在各个层面展开交流合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台湾《自立晚报》记者李永得、徐璐打破两岸媒介38年的隔离,成为第一批公开到大陆采访的台湾新闻记者至今,海峡两岸的媒介已经陆续交流了27年,虽然中间由于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出现过停滞阶段。大部分的台湾民众是通过台湾媒介了解大陆、了解两岸关系的发展现况、参与两岸关系的交流互动。当前,海峡两岸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以良好的势头进行充分的交流,媒介既是参与交流的内容也是各种交流推动的因素之一。本文旨在以中天新闻台大陆新闻中心为一个窗口,了解海峡两岸媒介交流的现状,了解台湾电视媒体对大陆新闻议题的选择,分析这种选择背后的原因,并探讨新媒体时代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出现对于两岸电视媒介进行新闻交流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柴华 《东南传播》2020,(1):53-55
2019年是两岸开启交流32周年,也是两岸新闻交流32周年。当年两岸隔绝的坚冰,就是由新闻记者的采访打破的。多年来,两岸媒体的交流合作为两岸同胞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搭建了沟通桥梁。如今,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下,在当前两岸关系复杂多变的形势下,两岸媒体和台海新闻人应借助新媒体的强大推力,主动融入融媒体时代,善尽社会责任,坚持为民发声,讲好两岸故事,积极探索台海新闻节目全新发展之路,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本文通过分析台海新闻节目融合发展的背景、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发展方向,探索融媒体时代台海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大陆媒体对台湾新闻的报道现状出发,研究两岸关系发展并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尤其是"三通"终于实现之后,大陆媒体如何更好地报道台湾新闻,让新闻交流更好地服务于沟通两岸同胞的感情、增进相互了解,消除歧见,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闫晴 《新闻世界》2013,(1):140-142
台湾独特的政治环境和媒体环境使两岸媒体关系复杂多变,而新闻媒体担负着两岸关系先行者的角色,对两岸媒体关系的研究及多边关系的发展尤为重要。两岸平面媒体交流的相关研究较为丰富,而电视媒体交流的论文并不多。因此,本文以电视媒体的官方及民间交流为研究对象,以CCTV4等频道在台交流的历史及地方电视台、电视集团的已有特色合作为例,从时间的纵深变化和空间上的横向比较两个维度探索两岸电视媒体交流合作的可能性模式,以期为两岸电视传媒交流合作提供一些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2019年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这一时期两岸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两岸媒介的互动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信息桥梁作用。本研究认为,40年以来两岸媒介互动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解严"与自我想象的破冰、常态化交流与多样化互动、海峡两岸媒介的深度合作以及融媒体时代的主体言说与个体表达。梳理与分析两岸媒体产业从"冰冻"到融合的历史,有助于读解两岸媒体互动的理论内涵与现实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张铭清不久前呼吁过,两岸新闻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开放两岸新闻交流政策,提高交流层次,促进两岸新闻交流发展。诚如张铭清所言,近年来,跟两岸各项交流突飞猛进的发展相比,两岸新闻交流有点滞后,大陆对台宣传存在的问题随着两岸媒体交流交往的深入,而显现出来。本文浅谈当前对台宣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两岸电视媒体之间,此时仍处于帮忙、协作层面,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关系。中国大陆和台湾岛近在咫尺,但两岸的新闻交流却被长时间的隔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海峡两岸全面停止了三十多年来的电波对抗。在这之后,两岸电视媒体顺应潮流,加强了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虽历经波折,却不断得到深入发展。交流内容从文化、综艺节目扩大到最具影响力的新闻节目;合作方式从最初的人员往来采访到现如今共同进行直播报道,经过了四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新闻交流是两岸之桥,也被视为两岸关系的试温计。自从2005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四点意见之后,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展开访问大陆的"和平之旅"为标志,两岸交流进入到了崭新的时代。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两岸关系过去五年实现了重大转折,实现了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签署并实施了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形成了两岸全方位交往格局,开创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1]在这进程中,两岸的新闻媒体见证了每一个历史性的瞬间,媒体记录着历史,也被历史所推动。作为大陆涉台报道的前沿平台,地处福建的东南卫视有幸在2008年12月18日,成为首家赴台驻点的大陆地方电视媒体。本文结合东南卫视驻台采访具体实例,总结这四年多来其驻点采访的经验,探讨福建媒体驻台采访的角色优势,并着眼未来,展望其实现在台设立常驻机构的远期目标。  相似文献   

11.
陈冉 《中国广播》2012,(6):26-29
进入21世纪,以数字、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在广播中普遍应用,新的制播手段和传播方式为两岸广播互动提供了新的平台,也开启了新的思路,两岸广播合作有了全新的互动形态。两岸关系的发展,离不开两岸传媒的积极互动。两岸广播的良性互动,有助于两岸形象的完整塑造和真实构建。两岸广播在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中,亦直接或间接地扩大了两岸的“共同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三通"让两岸进入"和平发展"新阶段,使两岸关系步入历史最好时期。党的十八大报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巩固、深化以及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的路径:一是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二是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  相似文献   

13.
两岸书店在相互隔绝的状态下各自发展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两岸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先后开放和"解严"使两岸书店各自都获得了新的飞跃和发展.两岸书店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借鉴,文化的融合催生出许多相同的理念并使双方认识到彼此的差距.在未来的发展中,两岸书店一定会成为世界华人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4.
新闻标题在新闻报导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新闻内容的总体概括和简要说明,是整个新闻的"眼"。本文以两岸的电视新闻标题语言为切入点,通过对比两岸电视新闻标题语言本体的差异,总结两岸不同社会环境下的电视新闻语体差异。分析两岸不同社会环境、不同语言政策对语言的影响,为两岸媒体语言的使用与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际新闻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外受众了解中国的窗口。国际新闻的错位特征,即事实、媒体、受众不在同一传播平台,使国家形象的塑造出现了国内与国外断层的现象。一方面,受众、媒体(国外媒体)远离事实,导致国外媒体对有关中国的报道不一定客观真实,导致"他塑"不稳定性;另一方面,事实、媒体(国内媒体)远离受众,国内媒体对国外受众的调查不够,国外受众对国内媒体的信任不够,导致"自塑"的不给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国际新闻传播塑造国家形象时,要充分认识到国际新闻的错位特征,力争通过国内媒体的报道影响国外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减少国家形象传播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和障碍。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两岸关系实现和平发展,新时期的两岸新闻越来越受到各个涉台新闻媒体的重视。本文尝试从"两岸新闻"的概念与现状、新时期的特点以及选材和编排的原则等几个方面,以海峡卫视《华闻报道》的节目实践为例,对新形势下的两岸新闻做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2013,(24):33-38
全球信息传播语境对两岸新闻交流产生了新的重要影响。本文将两岸资讯一体化的探讨置于建构媒介社区的脱域机制下,历时勾画与阐析了三种新闻交流的方式,即:通过新闻互报建构"两岸想象",通过新闻互访建构"两岸体验",以及通过互联网时代媒介社区的建构并互动两岸想象与体验的实践探索,以有效推进两岸多维深度的交流,从而增进两岸互信及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共同愿景,也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热点和焦点。2005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两岸政党终于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海峡阻隔,面对面地坦诚交换意见并达成相关共识。新闻传媒也在此间推波助澜,演绎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中华一家亲”交响乐,让两岸民众充分感受到了传媒力量推动下血浓于水的亲情。  相似文献   

19.
正第四届海峡论坛.海峡新闻出版业发展论坛(简称发展论坛)于6月16-19日在厦门日航酒店举办。来自海峡两岸新闻出版行业的360多名代表围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ECFA深入实施的新形势新要求,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旨,以两岸青年编辑交流为重点,以"加强两岸出版合作、共同提升中华文化竞争力"为主题,共商推动新闻出版业创新、发展大计,共绘中华文化繁荣、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20.
杨胜云 《中国广播》2010,(10):65-67
大陆形象是台湾各阶层民众对大陆的综合评价和总体印象,是大陆对台"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进,两岸交流交往越来越广泛深入,我们应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增强传播策略意识,积极主动塑造大陆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