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卖炭翁》中的主人公原型是个卖柴人(年青人)。据后·韩愈《顺宗实录》载:一次,一个青年农民用驴驮着柴火到市场卖,恰被从宫廷里出来采购的宦官看中,宦官竟以几尺缯(丝织品)充当代价,令其送进宫去。事隔数日,那青年农民又碰上宦官用同样的办法“买”他的柴。那青年农民把上次给的增退还给宦官。宦官宽厚颜无耻地说:“缯,宫里多得是,要给就把你的驴子给我们吧。”边说边去牵驴子。那青年农民怒不可遏,顺手提起一根柴棒向那些宦官横扫过去,吓得他们抱头鼠窜,落荒而逃。白居易的《卖炭翁》,改青年人为老翁,改卖柴为卖炭,改…  相似文献   

2.
3.
原型批评理论对当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畅销小说《哈利·波特》也不例外。书中不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魔法世界,哈利、邓布利多、伏地魔等鲜明的人物形象也在原型理论中有其相对应的人物原型。  相似文献   

4.
《保护网下》的主要人物塑造,都有着神话人物影子的。作者海因里希.伯尔通过对神话人物的置换变形,使文本人物更具文化与历史内涵,从而揭露西德的社会现实。本文对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原型分析,挖掘人物神话来源,剖视其置换变形过程,因之探析文本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5.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美国犹太作家辛格,从小深受犹太文化的熏陶,一直坚持用意第绪语写作,其作品大多植根于犹太传统。因此在辛格的作品中,总会有意无意地体现其对于《圣经》的思考,从圣经人物原型的角度分析小说《童爱》中的主要人物,从而探寻辛格对于犹太传统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李昱 《文教资料》2005,(36):69-71
根据原型批评诸多代表学者的原型理论,文学作品中对以往同类人物的摹拟再现会激起读者将其与原型加以联系的同感,从而加深对作品及其主题的理解。在《卡斯特桥市长》中,托马斯·哈代通过时以该隐为原型的亨查德、以复仇三女神厄里倪厄斯为原型的伏尔“先生”和卖粥老妪及约苏亚·约普等人物的描写,重现了小说的一个主题,同时也是哈代本人的信念:人应积极向善,堕落必遭报应。  相似文献   

7.
《圣经》是清教思想的根源和基础,霍桑把《圣经》中的人物移植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之中来表达个人的宗教观。他充分利用作家想象的自由,把生活中的男男女女置于神秘的宗教背景之中,赋予他们象征的含义,解释人类心灵的秘密,从而获得一种美学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殷全生 《初中生辅导》2013,(13):F0004-F0004
  相似文献   

9.
《所罗门之歌》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里森的一部关于昌人男性成长的小说。小说揭示了黑人男性只有回归到本民族的风范中,才能抵御外来的现代邪恶,脱胎换骨获得新生。本文试图运用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分析《所罗门之歌主人公》奶娃与派拉特在西方神话和《圣经》中的人物原型,展现奶娃在派拉特这一精神引领者指引下的寻根成长历程,揭示小说的艺术魅力,并为读者研读其作品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著名作家陈忠实小说《白鹿原》中“朱先生”的历史原型牛兆濂的纸本讣告,日前在西安被发现。这本纸本讣告是西安一文物爱好者在西安古玩市场购得的,现存放在西安收藏研究院。据了解,《白鹿原》中白鹿书院的“朱先生”原型就是陕西省蓝田县清末举人牛兆濂。他出生于1876年,  相似文献   

11.
裘德的《圣经》人物原型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代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的男主角裘德,是《圣经》人物参孙、耶稣和约伯的变形再现。作家通过对这三个《圣经》原型的重塑与整合,不但塑造了裘德这一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形象,而且还集中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后期英国社会的真实全貌。  相似文献   

12.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通过将神话中的原型与小说要素对比,探索小说中的人性与人类心理世界。本文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将《追逐者》中三个人物与《圣经》中的撒旦、亚当、夏娃进行比较,以此让读者更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与作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13.
从圣经原型角度来分析《无名的裘德》中的人物性格特征,让读者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部文学作品,从而更准确的理解作者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主要从《圣经》原型角度来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人物性格特征,让读者对这部作品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除了传统的宿命论观点外,能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部文学作品,从而了解作者的创作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5.
亨利·詹姆斯早期小说《美国人》中的主要人物具有原型特征.主人公克里斯多夫·纽曼是美国亚当和替罪羊的原型,贝勒加德夫人是可怕母亲的原型,崔斯特瑞姆太太是一个撒旦式人物.本文主要从原型批评角度解读《美国人》中的人物原型特征.  相似文献   

16.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2004)是美国当代著名文艺批评家、作家、公共知识分子,她关注现实世界中有才华的女性与她们在生活、工作中的遭遇之间的关系。桑塔格的长篇小说《在美国》(In America,1999)中极具表演天赋的女主人公玛琳娜·扎兰斯卡(Maryna Zalewska)及其情人分别以美国著名波兰裔演员海伦娜·莫得耶斯卡(Helene Modjeska,1840-1909)和19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亨利克·显克维支(Henryk·Sienkiewica,1846-1916)为原型,在桑塔格的自由创作下,体现出玛琳娜作为女性,在人生的两大要事(事业与婚姻)的选择上,勇于追求自我世界的自由。  相似文献   

17.
《河西学院学报》2019,(1):76-81
元杂剧《赚蒯通》是根据《史记》和《汉书》中蒯通相关情节演绎而来,《赚蒯通》的作者继承了史籍中基本的历史情节和蒯通本身所具有机智、善辩的人物特点,并从多方面敷衍韩信被杀的情节,运用艺术手段附加给蒯通"忠义"的性格特点。作者同时又对相关历史人物如韩信、萧何、樊哙等人物进行了一定色彩化和脸谱化处理,突出了主要人物"蒯通",取得了戏剧创作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聂鑫 《中国职工教育》2012,(14):167-168
上世纪90年代末英国女作家J·K·罗琳推出了《哈利·波特》系列魔幻文学作品,作品一经推出随即风靡全球,被翻译成七十四种语言,在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累计销量达四亿多册.这一系列小说为她赢得了英国国家图书奖、儿童小说奖、斯马蒂图书金奖章奖等诸多奖项,也使她成为世界文坛上为数不多的由于写作而成为世界最富裕的女性.该系列小说共有七本,其中前六部描写的是主人公哈利·波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六年的学习生活和冒险故事.第七本描写的是哈利·波特到处寻找魂器并消灭伏地魔的故事.许多评论家认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不仅仅是童话或是畅销的儿童文学作品,更是英国政治和文化的侧影.它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功,靠的不仅是罗琳杰出的想象力和写作才能,还归功于小说中人物原型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19.
翁古城和姑嫂石篷这两个传说对<歇马山庄>这部小说有重大影响,小说中月月、小青、买子的爱情故事是对这一原型的变形和置换.  相似文献   

20.
历史课堂就像是一座舞台,老师第一次讲到某位历史人物,先要向台下的观众(学生)做简要的介绍,这就是人物的出场。在舞台上,重要角色的出场,都经过一番设计,摆出某种架势或姿态,就是所谓的“亮相”,目的将这位人物的特色显现一下,给观众一个最初的印象,以便于观众很快掌握剧情的开展,能够迅速沉浸于它所呈现的气氛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