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以"哈佛捐赠的数量"和"科南特的名言"为案例,初步分析了高等教育研究存在的三个问题:科学精神缺失、研究规范忽视和研究态度粗疏.作者认为,科学精神和学术规范是学科发展的根基.如果高等教育学学术共同体不注重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学术规范建设,那么就不可能推动这一学科进一步走向成熟并赢得学术界应有的尊重,当然也不可能真正承担起为高等教育改革实践服务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管道渗漏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从本土国际化、跨境交流国际化和参与意识国际化三个维度对女性学术职业国际化状况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女性的本土科研国际化、跨境科研国际化程度比男性低,但女性本土教学国际化的参与多于男性,并且国际化参与意识较男性更强。女性更容易从学术职业国际化管道中渗漏出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职业生涯初期缺乏接受必要的指导、母亲社会责任以及难于权衡好家庭和职业的矛盾关系、学术职业国际化和女性自身的特性、学术体制内的因素导致的。提高女性学术职业国际化程度,是争取女性在学术世界话语权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在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语言表达上,追求晦涩难懂甚至玄乎其玄的表达方式,或者"唯实证"而"抑思辨"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观,都是将方法从手段上升到目的的偏颇观点。作为一种手段的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之所以发展成为学者追求的目的,很大程度上缘于中国学术评价的功利化与外在化。要让高等教育研究方法回归手段属性,至少需要我们从研究队伍专业素质的培养以及社会环境乃至政治制度的改革内外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同类文化的学术共同体,台湾学者和大陆学者关于台湾教育的研究,以及海峡两岸高等教育及其互动等主题的研究,对深化高等教育的研究与比较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本刊"学术聚焦"推出三篇大陆学者有关台湾高等教育的研究成果,与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5.
促进性别平等和学术公平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学术女性自身的追求与愿景。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和杰出女性学者代表,多伦多大学许美德教授拥有丰富的职业生涯经历。许美德认为,当前的大学学术仍以男性为主导,女性面对着无法平衡家庭责任和学术责任的偏见。研究从个体经验和比较研究的视野出发进行对话,认为学术职业阶梯中的女性要适应学者的角色,并寻求学术界的变革,认识到自己在思维和实践中的优势,现实地看待学术职业现状并作好规划,主动寻求和构建强大的支持网络。女性需要坚守学术界的立场和阵地,同时,政府和大学也需要在促进性别平等的改革中作出相应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2015年是《中国高教研究》杂志创刊30周年。30年来,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刊的《中国高教研究》,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为推动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培育学术新人、宣传学术思想和先进经验、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学术界赢得了较好的学术声誉。希望在未来的岁月里,《中国高教研究》发扬好传统,谱写新华章。一份好的学术期刊,应该是学术共同体的好平台,是先进学术思想的好载体。《中国高教研究》在过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研究在"理论与应用"、"思辨与实证"之间的困惑暴露了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薄弱的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高等教育研究自主性的衰微。高等教育研究自主性衰微的外在表现是高等教育研究的泛化,内在症结是高等教育研究"科班出身者"未能做到学术上的独立自主。高等教育研究要在理论上有所建树,除了孜孜以求学科的"知识逻辑"以外,尤其要加强学术共同体的建构,"科班"与"杂家"整体改进。  相似文献   

8.
改革是今年教育工作的主旋律,深化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改革,推动内涵式发展,是当前江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江西高等教育要推进改革的共识和力量,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将大学的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总体上围绕和服从于教学与人才培养,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实现"学术立校、教授治学"。  相似文献   

9.
现如今,在这个男女观念平等的年代,女性接受教育已经是一件最为寻常的事情,同样在俄罗斯,这个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国家,男女平等观念也不是像现在这样一直如此。虽然俄罗斯坚持法律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但是在以前只有少数女性可以获得高等教育的学习机会。当她们步入社会,在就业时,女性经常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无法享受和男性一样的权利。而女性在高等教育的地位直接影响其在社会的地位,所以提高俄罗斯女性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是俄罗斯目前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从发展脉络、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未来走向以及对我国的启示这几个方面对俄罗斯女性高等教育进行论述。对俄罗斯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女性地位的提高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使用引证分析法,基于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2013—2017年)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整体发展较平稳,保持着很强的学术论文生产能力和较大的学术影响力,但高等教育学术影响力主要集中于学科内部,对其他学科的影响相对较小。尽管出现了一批学术影响力较高的基金项目、研究者、研究机构和省份,且"卓越少数"的学术影响力表现突出,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高等教育学术影响力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萎缩。建议高等教育学术共同体重视对高等教育学术影响力的研究,强化高等教育学术传承,提升高等教育知识创新能力,打造高等教育学术品牌。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科研管理中防止学术腐败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科研管理中,健全学术道德规范,正确区分和行使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是 防止学术腐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学分制的实施在全国高校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态势。本文着重分析了学分制的利弊及改革现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技术上做好准备,升级教学管理手段;强化学分的作用并实行导师制。  相似文献   

13.
佟婧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28(3):7-11,121
学术资本主义是近十年来在新自由主义思潮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推行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现象。从学术资本主义的视角对高等教育筹资问题进行研究,回顾学术资本主义理论的发展沿革,探讨高等教育中的"学术人"如何逐步成为大学筹资的重要主体,在此基础上思考大学筹资的价值取向、筹资规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美国高等教育的独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性是高等教育本质特征之一。本文从美国高等教育独立性存在和发展的历史条件;独立性的基石: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独立性的制度保障:教育立法三个方面入手,对美国高等教育的独立性进行有益的探讨,指出美国高等教育的独立性形成有着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进而指出独立性从严格意义上讲就是大学自治加学术自由,它们是一个不断演变的概念,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认可,受到教育立法的保护,从而形成了今天独具魅力的美国高等教育系统。最后本文对美国高等教育独立性的新发展作出了一些分析。指出美国高等教育越来越多的受到来自外部的干预.独立性有被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的政治论的高等教育哲学掩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的社会导向,以社会为本,注重满足社会现实需要;高等教育的学术导向,以学术为本,注重人类精神理性的满足。高等教育主要受外在动力和内在驱力影响,使得社会导向和学术导向常常此消彼长。高等教育社会导向的哲学基础是政治论,高等教育学术导向的哲学基础是认识论。高等教育的社会导向与学术导向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必须携手并进。  相似文献   

16.
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共存是高等学校的一个主要特征。从学理、比较角度探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学术民主管理权力和学术行政管理权力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可以看出在高等学校内部权力中学术权力的主导作用,以及如何协调并处理好学术民主管理权力和学术行政管理权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美国大学学术诚信问题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美国高校学术诚信问题的最新变化.本文总结了过去20年相关违约指控的起因,分析了法院处理这些指控的方式特点,论述了判例法标准对美国高校学术诚信政策和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及引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学术道德意识普遍薄弱,违反大学生学术道德的现象比较普遍。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扭转大学生学术道德缺失现象,必须规范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内容体系,利用各种渠道激活大学生学术道德教育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简要分析五种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类型划分观点基础上,提出对高校类型划分可从学术维度、行政维度和市场维度三个方面展开,其中以学术维度为核心;结合这三个纬度,以“知识”为学术维度的分类主体,横向以知识的广度为标准,纵向以知识的深度为标准,将我国高校划分为14种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20.
Senior academic women inAustralian Universities, as elsewhere, continueto experience both direct and indirectdiscrimination, with the narrow white Anglo-Celticmale management profile is a factor in thisdiscrimination. While higher education remainsa hostile work environment for senior academicwomen their participation rates are unlikely toincrease.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barriersthat senior academic women experience. It thenexamines whether or not diversity managementprogrammes might provide a useful managementtool to increase the participation of seniorwomen in higher education. If diversitymanagement can impact on the managementculture, more senior women may remain inuniversities and thereby impact on that cul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