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德的进化分为生物进化和社会进化两个方面,生物进化是社会进化的基础,社会进化是生物进化的延伸和补充。道德的自然属性是道德个体通过生物进化获得的对事物的评价体系,道德的社会属性是道德个体通过社会进化获得的对事物的评价体系,这两种评价体系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道德的社会属性是在实现自然属性的过程中产生的,没有道德的自然属性就没有道德的社会属性。道德的社会属性是对道德的自然属性的补充和超越。道德的社会属性和文化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社会属性为不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提供了可能,同时也是产生文化冲突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康德的永久和平何以能够实现?康德论证的自然目的在思路则保证了永久和平实现的条件。权利与道德的区分及自然目的与道德目的差异,则标明永久和平思想在康德理论体系中的意义正在于为反思到道德目的的实现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3.
以卢梭的著作为基础来考察卢梭的道德观可知:首先,卢梭区分了人的两种道德,一种是出自天然怜悯心的自然状态下的自然道德,一种是社会状态下的社会道德,并认为后者低于前者;其次,卢梭也触及了社会状态下出现的群体、群体的两种道德、群体之间的规则和群体道德问题。自然状态下的群体规则是自然法,社会状态下则依靠基于理性的法律和制度,即人为法。在各自的两种状态下,群体道德均低于个体道德,但群体社会道德高于群体自然道德。文章还尝试对作为群体的国家之间的规则,以及国家内一个个群体所处的状态和规则进行考察与反思,同时对卢梭提出一点批评.并对群体道德低下的原因作了一点思者.  相似文献   

4.
目前虽然把庄子从道德虚无主义的行列里拉了出来,在环境伦理的研究里开始重视其自然道德思想的价值.但是,对他实践道德的系统研究仍很不够,尤其在我们这样的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国度里.其实,庄子道家虽然推重个体自由,但仍没有否定教化和修养等道德实践,因为,他的理想也是和谐的社会,只是在选择实现的方法上,并非如儒家那样的不可为而为之,而是顺物自然而为.重视万物的自为机能,鄙视乃至完全否定外在的有意而为,给万物实现自得提供最好的外在客观条件,并最终实现万物运作的最大价值量.  相似文献   

5.
作为自然教育的代表人物,卢梭的自然德育思想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卢梭批判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给社会人带来的道德危机,重新发现了自然人的先天优势和自然情感,提出了培养有道德的自然人的德育目标.有道德的自然人应具备敏锐的判断力、有节制的自爱心、深厚的爱国情感等.完善政治法律制度,培养德才兼备的指导教师,体能教育与感官教育并重,加强爱国教育,有助于实现这一德育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前虽然把庄子从道德虚无主义的行列里拉了出来,在环境伦理的研究里开始重视其自然道德思想的价值。但是,对他实践道德的系统研究仍很不够,尤其在我们这样的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国度里。其实,庄子道家虽然推重个体自由,但仍没有否定教化和修养等道德实践,因为,他的理想也是和谐的社会,只是在选择实现的方法上,并非如儒家那样的不可为而为之,而是顺物自然而为。重视万物的自为机能,鄙视乃至完全否定外在的有意而为,给万物实现自得提供最好的外在客观条件,并最终实现万物运作的最大价值量。  相似文献   

7.
质疑建国以来的道德教育规训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今天的道德价值断裂 ,意味着道德教化理念与方式的偏向 ,反映了中国社会道德伦理教化资源与力量的匮乏。道德强制是一种恶。教育运用强制手段执行某种道德不仅是徒劳的 ,也是不道德的 ,用不道德的手段去实现高尚的道德 ,只能引起更多的不道德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越来越呼唤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伦理学应运而生。但是生态伦理学不仅仅是为了挽救生态危机而产生的,它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人类文明的真正开始。在这个阶段上,伦理共同体的范围不断扩大,直至整个自然都可以作为道德主体。自然成为道德主体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要求。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自然本就是伦理共同体中的一员,只是到了近代由于工具理性的盛行,自然被排除在伦理共同体之外。尽管如此,伦理共同体还是在扩大,自然就是其下一个逻辑扩展的对象。同时自然也具有作为道德主体的资格。这种道德主体不同于以往的道德主体,而要以人为其代言人。  相似文献   

9.
卢梭的人性道德思想对于法国启蒙思想运动以及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卢梭认为自然状态下的人性道德是善良而幸福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各种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出现,人类的道德却在普遍的堕落、沦丧而走入道德的困境.要走出这一困境,卢梭认为人类就要实行社会改革,签订新的社会契约,建立自然宗教等方式使道德的回归,从而提高人类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0.
论敬畏之心     
人只有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道德、敬畏法律,才能敬畏自身,实现自身的权利。缺乏敬畏,是造成自然生态被破坏、道德水平下降、法律威信丧失的内在根源。因此,人们应该常怀敬畏之心生活。  相似文献   

11.
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道德是逐步演进的。自然道德的特性是本能的共同感受,适应于小群体的生活方式,并由此而演化出具有抽象特性的道德准则,适应于大群体的生活方式。自然道德的演进过程既有冲突又有合作。  相似文献   

12.
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道德是逐步演进的。自然道德的特性是本能的共同感受,适应于小群体的生活方式,并由此而演化出具有抽象特性的道德准则,适应于大群体的生活方式。自然道德的演进过程既有冲突又有合作。  相似文献   

13.
道家的“道”虽然与现实层面上的仁义等道德具有相悖的内质,但与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则有着一致的价值取向.道家道德的最主要特征在于它的自然性.道家的自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具有三维的意义:在本根论上,它是万物存在的依据,即“道法自然”;在存在论上,它标明的是万物的本性,即“万物之自然”;在方法论上,它演绎的是必须因循万物来成就万物的实践操作.在三维的视野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道家与儒家的不同,不在“为”与“不为”,而在如何为.儒家注重的是人的主观有为的方面,道家所重视的始终是如何创设最良性化的条件使因万物而为的实践通畅的方面.这是应该明辨的.  相似文献   

14.
所谓道德智慧也就是人们运用道德知识、道德经验和能力对自己和他人、社会、自然关系的积极的道德审视,并对他人、社会、自然给予历史的、未来的多种可能性关系的明智的判断和选择。道德智慧源于道德生活实践,又穿越具体的道德生活,透视并把握道德生活的实质,形成一种日趋稳定的道德智慧结构。当一个人具有了较高的道德智慧时,就会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备种利益关系,尤其是面对很难的道德抉择时,表现出一种平淡恬静、从容自如的睿智。  相似文献   

15.
目前虽然把庄子从道德虚无主义的行列里拉了出来,在环境伦理的研究里开始重视其自然道德思想的价值。但是,对他实践道德的系统研究仍很不够,尤其在我们这样的儒家思想一统天下的国度里。其实,庄子道家虽然推重个体自由,但仍没有否定教化和修养等道德实践,因为,他的理想也是和谐的社会,只是在选择实现的方法上,并非如儒家那样的不可为而为之,而是顺物自然而为。重视万物的自为机能,鄙视乃至完全否定外在的有意而为,给万物实现自得提供最好的外在客观条件,并最终实现万物运作的最大价值量。  相似文献   

16.
传统道德本质上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特殊主义”道德,现代道德本质上是超越人的自然联系的“普遍主义”道德,因此道德的现代化转型可以视为现代道德对传统道德自然基础的超越;道德的这一转型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和价值体现;人本化、普遍化、主体化、公共化和理性化是其基本内涵;在中国境遇中,这一道德转型尚未完成,推进自然道德的消解和现代道德的整体生成,是道德建设的现代性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为了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应该把公正原则确立为可持续发展道德体系的基本道德原则.公正原则的内涵反映在代际公正、代内公正和人--自然的公正三个层面.它的贯彻实施要以强制性的法律手段为保障,以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必要条件;以道德手段鸣锣开道,来指导、约束、规范人类的行为.其中提高人类的道德素质,实现道德自 律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自觉道德行为是指一种出自于内心的要求,而不是靠外力强制而形成的行为习惯,是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的统一,是道德要求内化为品质、外化为实际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超验主义是19世纪初流行于美国的一种人生哲学,主张人在自然的启发下感悟超灵的指导,降低物质需求,注重自我提高和独立地寻求人生意义。这对于后世的许多文学作品和社会运动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而英国作家威廉.索默斯特.毛姆(W.Somerset Maugham)发表于1925年的《面纱》,却也在宗教、道德、个人完善、自然等多方面和一百多年前的美国超验主义精神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0.
休谟的道德哲学存在一种自然神论的神学背景.自然神的存在及其赋予自然界和社会和谐的秩序等自然神论的观念决定了休谟道德哲学体系的基本建构.具体地说,自然神事先在人类心灵中植入了有利于道德形成的仁爱心和同情能力,并在人类心灵与社会环境之间建立一种自然演化式的预定和谐.通过这两个安排,人类社会最终形成了对社会公益的关注,即对人类的幸福或苦难的同胞感,而这正是休谟道德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