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日本书法教育始于汉字的引进。由于汉字传入日本先于教育机构的设立,因此日本书法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不是学校,而是宫廷。书法教育被上流社会作为提高修养的重要手段,直到江户时代随着庶民教育机构的发展,书法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逐步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世界文化》2013,(3):I0001-I0004
日本书法渊源于中国,而又有独特的发展。日本历代书法家们一边从中国浩瀚的书法传统中吸收营养,一边大胆创新,逐渐走出了一条既不背离中国书法艺术的根本精神,又具有日本特色风貌的书法历程。不可否认,作为世界第二书法大国的日本,其在书法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非常值得我国读者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李兆忠 《东方文化》2002,(3):45-46,72
比较中日两国文化,一件令我感兴趣的事情是,中国的东西传人东瀛后,迟早会被赋以严格的仪式,因此而变得一本正经起来。比如中国的书法传到日本,变成了“书道”,中国的茶艺传到日本,又变成了“茶道”。故此,日本有数不清的“道”,除了书道、茶道,还有什么花道、棋道、剑道、柔道、空手道……真称得上一个“道”的王国。  相似文献   

4.
正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到日本研习书法,在与日本书法界的交流过程中很快发现一个有趣现象,那就是他们书写实践研究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先秦两汉的镌刻文字和明清两代墨迹文字上,全然不见如我国长期以来对魏晋及唐宋书法的情有独钟,并且更知道了一个书法的专属名词——"明清调",用来特指明末清初间以张瑞图(1570—1644)、  相似文献   

5.
《世界文化》2013,(4):I0001-I0004
日本书法渊源于中国,而又有独特的发展。日本历代书法家们一边从中国浩瀚的书法传统中吸收营养,一边大胆创新,逐渐走出了一条既不背离中国书法艺术的根本精神,又具有日本特色风貌的书法历程。不可否认,作为世界第二书法大国的日本,其在书法艺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非常值得我国读者学习和借鉴。嵯峨天皇简介嵯峨天皇为日本桓武天皇之皇子,平城天皇之皇弟。生于延历五年(786年),驾崩于承和九年(842年),享年57岁。嵯峨天皇自幼好学,博览经史。诗文书法,皆成绝伦。与空海、橘逸势合称"三笔"。  相似文献   

6.
杨守敬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和书法家,他于1880—1884年随清国公使黎庶昌出使日本。杨守敬在日本期间,传艺授徒,广泛交友日本艺术家,兴起了以他为首的日本"前卫派"书法门派。日本书法界尊其为"日本书法之祖"。本文通过当时日本书法界最负盛名的"三驾马车":松田雪柯、严谷一六、日下部鸣鹤中的最长者松田雪柯的《雪柯日记》中相关记载,研究杨守敬与日本书艺界的交往活动。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无形文化财”,指的是在戏剧、音乐、工艺技术等“无形”文化方面,对日本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的事物。作为传统艺术形式和重要“无形文化财”之一的日本舞台戏剧艺术“能”,不仅在日本国内受到重视,且其优秀性亦为世界广泛公认。本文拟从其起源、舞台、装扮、表现手法和曲目等5方面,展示这一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世界文化》2013,(5):I0001-I0004
日本书法渊源于中国,而又有独特的发展。日本历代书法家们一边从中国浩瀚的书法传统中吸收营养,一边大胆创新,逐渐走出了一条既不背离中国书法艺术的根本精神,又具有日本特色风貌的书法历程。不可否认,作为世界第二书法大国  相似文献   

9.
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由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日本朝日新闻社、日中友好会馆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现代书法20人展暨第46届日本现代书法20人展》于今年春意浓浓之际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展出。此展于今年初已在日本成功举办。笔者有幸和参展的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刘炳森等同去日本参加该展开幕式,在与日本书法家的深入交谈中,我们深感日本书法家对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有其独到的理解,而他们创作心态的宁静,也与中国书法界一些人的浮躁心态形成鲜明对比。如何使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书法艺术瑰宝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发扬光大,这是我们始终思考的一个共同问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说到底,还是个继承与创新的问题,也就是对中国的书法传统如何继承,继承什么;如何创新,往哪里创新的问题。中国的书法艺术,始自商代,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之所以具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其代代继承,代代创新,代代与时俱进。正因为如此,才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并产生和造就了一个个书法名家和一大批书法名作。晋代的王羲之和唐代的颜真卿就是继承与创新的卓越典范,他们成其大才的艺术道路,也就是继承与创新的道路。历代的书...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宋代杰出书法大家米芾、苏轼、黄坚庭、蔡襄,并称"宋四家",代表了宋代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如此排列当以其书法影响大小而论,若以时间顺序,蔡襄无疑系米芾、苏轼、黄坚庭的前辈。其中,米芾书法以超逸取胜,苏轼书法以气势取胜,黄庭坚书法以诗境取胜,蔡襄书法以古趣取胜。  相似文献   

11.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42-243
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妇女联合会指导,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刘海粟美术馆、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共同主办的“上海妇女书法篆刻展”和“上海书法新人新作展”开幕仪式于3月2日上午在刘海粟美术馆举行。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的肆意侵略,使我国小学教育的发展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摧残。而为了小学教育的持续发展,国民政府在管理区域(即国统区)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描述分析,尝试着复原抗战时期的小学教育政策、课程和教科书等方面的状况,并反思对抗战时期小学教育的发展与作用,以为当今小学教育发展之借鉴。  相似文献   

13.
艺术成就:苏士澍自幼酷爱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少年时代拜刘博琴先生为师,之后师从启功先生近30年,长期从事中国古代书法碑帖编辑出版工作,数十年专注中国书法、篆刻的创作,对中国汉画像砖、石及历代碑帖、拓片均有深入研究。苏士澍的书法兼习诸体,尤擅鸡毫作篆隶且颇具特色;其行草流畅,韵味浓郁;其篆刻宗秦法汉,寓己意于古风之中;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公益书画展览并于日本及我国港澳台地区举办个人展览,进行书法讲学;主编多卷本的《中国书法艺术》《中国书法全集》和百册《中国历代书法精品大观》等出版物。  相似文献   

14.
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由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日本朝日新闻社、日中友好会馆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现代书法20人展暨第46届日本现代书法20人展》将于今年4月24日至5月7日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展出。此展于今年1月18日至24日已在日本成功举办。我有幸和参展的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  相似文献   

15.
<正>书法是中国众多艺术门类中最能直接、全面表现中国文化本质和精髓,最能够代表中国的文化符号。在书法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闪耀着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哲学思想、审美志趣和人文情怀。而作为书法源头的甲骨文书法最早呈现了艺术之美。甲骨文系指我国商周时代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古文字,主要有殷墟甲骨文和周原甲骨文两大类。这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相扑”是日本的民族运动,那么阅读“连环漫画杂.志”则是这个国家的民族嗜好。学生在公共汽车上读连环漫画,商人在乘坐地铁时读,家庭主妇在家里洗衣服时也读。司机在交通灯前停车时手里居然也捧起连环漫画杂志。在日本每年售出的11亿份连环漫画杂志中,10余岁的青少年买去了半数以上。平均每个青少年一星期花25美元去买两本或三本350页的连环漫画杂志。尽管有些连环漫画杂志因以色情和暴力为主题而声名狼藉,但是涉及由幻想至教育、历史及  相似文献   

17.
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中国书法,既是传统文化瑰宝,也是世界民族艺术奇葩。书法,作为汉字的书写艺术,承载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文明,体现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美学思想和创造精神。中国书法很早即随汉字的传播,进入周边国家和地区,形成日本的“书道”、韩国的“书艺”;汉字文化圈的书法艺术,代表了东方哲学和东方艺术的最高境界,成为独具特色的东方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9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我国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个领域都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这  相似文献   

19.
杨涛是当代青年书法家中优秀且有才华的少数书家之一。从看到他作品的那天起,我就喜欢上了他的书法,因而也非常关注他的发展。杨涛接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同时又未被学院那种严格的规范所约束,他的才华在书法创作中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展示,而且形成了极强的个性面貌,这对于一个年轻的书法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春秋》书法",历来论者甚众,观点纷呈。苏轼有一系列论文探讨了《春秋》中相关记载或表述的"书法"问题。苏轼之论"《春秋》书法",涉及面广,针对性强,其"《春秋》书法"观不仅有对先儒尤其是"春秋三传"的批判吸收,更有自己的独到发明。苏轼认为,孔子作《春秋》,褒贬历史事件与人物,均以"礼"为评判准则。作为孔子思想学说的坚定拥护者,苏轼论析"《春秋》书法",探究圣人之意,亦以"礼"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