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谈到心理学,人们会想到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精神分析的奠基人西格蒙特·弗洛伊德,他提出的梦的解析、自由联想等心理研究和治疗方法长期以来已成心理学研究的代名词。然而,弗洛伊德理论很多观点受到其历史条件的限制,对人类心理的描述存在很多不准确甚至不科学的表述,但很多人自封为正统的弗洛伊德门徒,他们对弗洛伊德理论的坚守一定程度上成为当代心理学发展的障碍。有很多心理学家在挑战和修正弗洛伊德理论的道路上做出了很大努力,本文就向大家介绍一位勇敢走出弗洛伊德阴影的德国女性心理学家卡伦·霍尔奈(1885—1952)。  相似文献   

2.
邢晋 《世界文化》2011,(1):55-57
宋微宗赵佶(1082-1135)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达·芬奇(1452-1519)虽然生活的时代不同而又远隔万里,却都是家喻户晓,同时也是中西艺术史上两位后无来者的天才。  相似文献   

3.
论移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情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关键性概念,也是精神分析中最难掌握和解决的一环,它是精神分析的基础。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视角,阐述了精神分析中,移情在分析治疗中的作用,对分析家和分析者在临床分析中的影响,比较了弗洛伊德和拉康对此概念研究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吴锡平 《世界文化》2005,(12):12-14
莎乐美是谁?这个问题似乎有些冷僻,相信大多数人连她的性别是男是女都说不上来,但当有人告诉你她是“尼采的追求,里尔克的情人,弗洛伊德的密友”;“一位征服天才的女性”;一位“具有非凡能力的缪斯,男人们在与这位女性的交往中‘受孕’,与她邂逅几个月后,就能为这个世界产下一个精神的新生儿”(德国作家萨尔勃)时,相信你一定会对她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正尼古拉·普桑(1594—1665)被誉为最伟大的学院派大师。他的《甚至阿卡迪亚亦有我在》既是欧洲丰厚的艺术土壤里结出的硕果,同时它也打上了17世纪精神的烙印。笛卡尔建立在怀疑之上的理性之思,在普桑这儿却变成了抒情诗般的浅吟——关乎个体内在性的美学之思一16世纪后期,欧洲艺术界弥漫着浓浓的悲观情绪。人们认为像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提香和达·芬奇那样的天才,已经把艺术推向了最高峰。似乎在他们手中所有艺术难题都被解决了。曾经难倒拜占庭的素描问题,早在中世纪就已经被天才乔托解决了。威尼斯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曾掀起一股弗洛伊德热。弗洛伊德的一切,在青年人甚至不少中年人看来,是那么新鲜奇特。其实,这位科学家的学术思想,作为一股社会文化思潮,早在70年前就已渗进中华大地。 经过20多年艰苦探索,弗洛伊德创建的精神分析学,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才摆脱寂寞和孤独而日益为世人所瞩目;这时中国也已有零星介绍。五四运动爆发,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来临了。文化先驱们为了反对封建旧思想旧文化,正饥不择食地汲取各种先进的西方社会文化思潮。弗洛伊德主义作为西方新思潮的  相似文献   

7.
卢头 《世界文化》2007,(3):31-32
“回到弗洛伊德!”这是法国最具影响力的精神分析大师雅克·拉康(1901—1981)提出的口号,正是在这一主张的基础上,他创建了法兰西精神分析学派——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派,从而将弗洛伊德所开创的精神分析学推向了后现代阶段。拉康的影响远不仅限于心理学学科,更渗透到了哲学、文学、语言学等诸多领域,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影响力日益增大,以至于有人将其评价为“笛卡尔之后最重要的法国思想家,自尼采和弗洛伊德以来最有创见、视野最广的欧洲思想家”。  相似文献   

8.
弗洛伊德是奥地利心理学家,是上个世纪世界名人中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早在20世纪20年代,他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就在世界上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这样一位学者,曾被说成“色情狂”,甚至被诬蔑为“玩弄女性的恶棍”。事实恰恰相反,他对待婚姻和爱情的态度,如同他对待科学事业一样忠心耿耿,严肃认真。弗洛伊德去世12年以后,即1951年底,人们从他的遗物中发现了弗洛伊德给他的未婚妻玛莎·柏内斯的900多封信。在他们由订婚到结婚的4年零3个月中,他们分离了3年。他们每天都要写信,偶尔中断二三天,对他们来说是很难受的事情。写信次…  相似文献   

9.
弗洛伊德如是说俞悦西蒙格·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自我和本能》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是对人类意识结构的分析。他把人的意识分为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0.
在《梦的解析》一书出版100周年之际,弗洛伊德博物馆在圣彼得堡开馆,从而结束了前苏联对精神分析的官方否定。精神疗法在俄罗斯曾经非常流行,直到20年代才遭到斯大林的禁止(同时遭禁的还有遗传学)。叶利钦总统在7年前改变了这种状况。他签署了一份题为《精神分析在俄罗斯的复兴与发展》的命令。博物馆设在圣彼得堡市中心的东欧精神分析研究所内。参观者首先进入一个前厅,墙上布满了摘自《梦的解析》一书的归咎和引语。随后,参观者可进入一个光线较暗的房间。在若有若无的音乐声中,参观者从一个又一个玻璃陈列架前走过。这些架子上摆放…  相似文献   

11.
一位档案管理员披露过阿尔贝特·爱因斯坦与他第一个妻子米莱娃的通信。他知道很多有关这位天才的生活情况和爱情经历。现在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又发现了爱因斯坦的更为令人惊讶的轶事。不过这次发现的是一些人口述的有关这位物理学家鲜为人知的历史,象美国公共事业振兴署的一个计划一样,它始于30年代。退休理发师米勒·赫希特:噢,我们时常跟他开玩笑,我们经常这样做。他知道汤姆·爱迪生也在我们这个区住过,就在门  相似文献   

12.
胡塞·德·里贝拉(1591—1652)是巴罗克艺术风格的绘画大师之一,但是他的天才远未被人们所赏识。当时那不勒斯是西班牙的属地,仅次于巴黎的欧洲第二大城市,这位西班牙大师在那不勒斯度过了他的大半生,但从未有人为他举办过一次个人画展。人们对他的忽视也是不足为怪的,因为卡拉瓦乔的才能使里贝拉的艺术黯然失色。里贝拉的  相似文献   

13.
<正>弗洛伊德学说对西方现代文学影响巨大,他的学说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并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了“无意识”“力比多”“释梦”等理论,不仅开创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心理学的发展,也影响了20世纪的文学创作。张爱玲和劳伦斯同为20世纪初期的中西方现实主义作家,在成长经历、家庭生活上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并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对男女两性问题做出了深刻的探讨,生动描写了两性间的关系和心理。“俄狄浦斯情结”和两位作家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木千容 《世界文化》2013,(10):11-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思想文化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大变革,各领域的大师辈出,比如哲学家尼采、诗人里尔克以及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无论哪一位都是巨擘。尼采的集大成之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里尔克的热情洋溢情诗,乃至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彼此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除了因为学术本身,有趣的是还缘于一位女性。  相似文献   

15.
刘君 《世界文化》2007,(1):13-15
巴布罗·路易兹·毕加索无疑是人类艺术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奇才。没有谁能像他那样快速地变化风格流派;没有谁能像他这样同时在绘画、素描以及雕塑方面均有如此辉煌的建树;也没有谁能像他那样不顾世俗压力,大胆创新,标新立异。2006年适逢这位生于西班牙马拉加的艺术大师诞辰125周年,让我们走进大师的生活,以纪念这位艺术天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正>拉斐尔1483年出生于意大利,父亲是宫廷画师,他从小就和父亲学习绘画,受到了浓厚的艺术的熏陶。表现出极高的艺术兴趣与天分。为提高儿子的绘画水平,父亲曾带着儿子多处拜师学习。11岁时,父亲去世,他开始给一位画家当助手。1504年,21岁的拉斐尔离开故乡来到佛罗伦萨。极具学习和模仿天才的他,在艺术氛围浓厚的佛罗伦萨简直是如鱼得水,他潜心研究各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尤其是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琪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之后他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具古典精神的典雅、和谐、秀美、明朗的艺术风格。这一时期的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多以圣母为题材。他笔下的圣母,往往就是温良母性的化身,体现了一种世俗  相似文献   

17.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凡高博物馆,不啻一个艺术爱好的圣地,每年吸引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参观。人们通过观赏凡高的作品,走进这位天才艺术家的精神世界,无不为那燃烧的黄色而激动,为那颤动的笔角而震撼,当然,也为画家的际遇而吹嘘不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正>19世纪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丹纳,曾经有这样一句评价:佛兰德斯只有一个鲁本斯,正如英国只有一个莎士比亚,其余的画家无论如何伟大,总缺少一部分天才。追梦旅程16世纪后期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在经历了"前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和"后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存在的鼎盛期后,渐渐意兴阑珊,露出将要退出历史舞台的光景,时代呼唤新的继承者出现。于是,巴洛克艺术应时而生。这种新兴艺术同样诞生于意大利,教会和皇室贵族是其最强有力的支持者,因此  相似文献   

19.
“达·芬奇年”在意大利去年是“达·芬奇年”,意大利全国各地纷纷举办纪念活动。除一位美国实业家韩默在佛罗伦萨展出他私人收藏的价值五百八十万美元的达·芬奇画作的古代临摹品之外,达·芬奇的家乡也举办了展览会。一幅新近从一座破旧的乡村教堂里发现的达·芬奇的绘画,正好赶上展  相似文献   

20.
正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位贫穷的荷兰学者伊拉斯谟(1466—1536)想给英国的好友送一份礼物,可是他身无长物,便为这位朋友写了一本书。后来他又遇到一个德国的天才画家为这本书配上了插图。从此,欧洲的这三位名家由这本书而结缘,让他们纯真的友谊和伟大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流传至今??送给莫尔的礼物——《愚人颂》伊拉斯谟离开罗马前往英格兰。他骑在马背上,嘚嘚的马蹄声犹如戏曲中的梆板有节奏地敲打着地面,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