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在这一阶段,老师不但要教会学生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被动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情感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方法。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认为:知识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能影响认识。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既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但从目前化学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仍然重视化学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情感教学。在化学创新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情感教育,师生要建立起融洽、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各种条件使之能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课堂能充满活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一、让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教学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把教学植根于对学生深厚的"爱"中,从而建立一个尊重、平等、和谐的新型的"教学场所",使课堂上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交流,更多的是情感的交流与碰撞的过程,这样才能在相互交流、探索的过程中,实现师生情感的共鸣与心灵的呼应.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凸显人文特色,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关注学生的生命、心灵,把学习过程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体验的分享、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的过程,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盼一种境界。而运用联想的方法来实现这一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4.
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文化行为,因此美术学习也理所应当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因素.结合学校提出的"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的教育理念,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 利用师生情感的互动,让学生懂得仁爱."仁爱"的教育是永恒的主题."仁爱"是一种充满爱护与同情的感情,它是积极向善的情感.然而,"仁爱"的境界必须经过教化.如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以情感人,以情动情"的指导思想作为切入点,巧妙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师生情感的互动营造出充满"仁爱"的氛围,就会引导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什么是"仁爱",使学生从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体验中积累对生命善行的感悟,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  相似文献   

5.
正一、模式的内涵"自主—互动—激励—创新"的教学模式的实验,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让学生"爱学、会学、善学"为目标的教学结构模式.把传道、授业、解惑看作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往、沟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教与学相互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关系及相互作用得到调节,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个体与学习中介及个人环境互相影响,从而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自主"是指学生的自主学习,课上要让他们尽可  相似文献   

6.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合作教育理论认为 :真正的人道主义的教育“是能够把孩子吸引到造就他们自己的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要使教育成为一种十分重视学生个性、灵性和人格的活动 ,达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 ,使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自主意识得到充分体现 ,构建良好师生合作关系 ,创设师生亲密合作的教学情境 ,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构建良好师生合作关系 ,为课堂创设和谐向上的心理环境。构建良好师生合作关系 ,要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师生间的情感效应是实现“合作”的纽带。教师要力求成为学生的朋友 ,使师生…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而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的交流。教育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无论在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还是进行阶段,或结束阶段,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交织在一起的。"这表明在课堂这一重要的学习阵地中,学生所获取的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发展,是认知和情感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的结果。由此可见,情感教学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谐统一,这一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交融着师生的互动、合作、创新与进步。而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  相似文献   

9.
有效的师生互动,包括行为互动、情感互动和认知互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师生互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笔者作了如下探索:一、定准师生互动的"起点"l.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兴趣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点",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须的动力。如在教学  相似文献   

10.
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科学课程标准》十分明确指出:“把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体验与价值观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为贯彻这一理念,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必须彻底改变过于强调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特别提倡师生互动,开展探究性学习.把科学探究作为科学教学方法的核心,也作为师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认知心理学也指出,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人际交往的过程,师生间在进行认知信息传递的同时也传递情感信息,加强师生的情感对话,这胜过一味的认知传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显然,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又是教师、教材、学生的情感交流过程。教学中如能把情感因素与智力因素相结合,必能大大激发学生对智力活动的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课文本身很精彩,情感很浓郁,师生  相似文献   

13.
语文编卡教学是教师在数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编各种类型的学习卡片,使之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法.就教师来说,主要以帮助学生编制卡片为主要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任务;而学生则通过自己编制卡片,来完成学习任务.编卡法的主旨是:将学生放在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地位,尽快完成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并努力赋予教与学以一种有机的、和谐的、整体的、富有活力的动态结构.语文编卡教学特别强调学习是一个过程.根据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这一心理序列,将整个教学过程规定了四个基本程序.1.编制提纲卡片,理清课文脉络.在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之后,首先让学生感知教材,总体地把握教材内容.然后,让学生编写提纲卡片.这个过程,就是对感知印象的整理表达的过程、理清课文脉络的过程、外在知识内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吴畅 《语文天地》2011,(21):18-19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存在知识的传递,而且还存在着情感的交流。"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是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要重视"沟通"与"合作",重视探究式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  相似文献   

15.
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推动作用,教师若能在政治理论教学中,适时地运用"情感启发"的教学法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一、使师生都获得自我的充分发展传统教学的"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这一掌握知识的阶段结构是一个无情感的活动结构,是"目中无人"的纯认知活动过程。它往往过分强调教师对教学的权威控制和学生受动的一面,忽视的恰恰是学生主体的能动性。长期使用这种方法,容易使学生视理论学习为"苦行差"。因此,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适时地渗透情感启发的教学方法。情感启发的教学方法即指借助…  相似文献   

16.
洪梅 《成才之路》2013,(27):61-61
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憾学生的依然是情。因此语文课堂应洋溢生机,真情流淌,成为师生的"情场",在师生情感的互动中,让语文课堂成为情感流动的磁场。一、创设课堂内外沟通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在语文教学中,我大胆地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如对于识字教学,我不再是呆板地让学生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认知过程与情感是密切联系的,任何认知过程都伴随一定的情感。可见情感因素在学习和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当学生喜欢某位教师时,也会喜欢他所教的学科,并克服种种困难把这门功课学好,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相反,当学生厌恶某位教师时,对他的学科往往也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甚至拒绝学习。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重视情感因素,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把学习英语当做一种爱好,把上英语课当成一种享受,把英语教师当成良师益友。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是教学成功的前提,要想搞好教学活动就必须在师生感情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过:"情境教育'的好处是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孩子们教活了,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了."课堂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及师生情感等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氛围,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其特点和功能是能够激发和推动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实践活动以及情感活动等,能够提供学习的素材.近年来,教学情境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学生在师生创设的情境中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越有兴趣,学起来就越自觉,越学越爱学。为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下面是我在这方面的尝试。 一、注重师生间的情感培养 情感是人的心理机制的中心,是一种很强的内动力。师生间如果没有情感,学生就不可能有学习动力。所以,我将师生间的情感培养看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把它放在首位来抓。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之间能以一种真诚的互相认同的态度去传送情感,不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而且能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