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市史学作为一门学科开始兴起,初步构建起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国城市史学之兴起与专业性研究机构的建立、研究队伍的构建、全国性专业学会的建立、学术研讨会的举办、专业性期刊杂志的创办等有着十分直接的关系;而"三大体系"的建设主要表现在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成果十分丰硕,初步形成了理论模式和研究范式。新时代要进一步完善中国城市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就必须要加强研究方向的凝炼、学术队伍和科研基地的建设、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推进学术研究与服务社会相结合,提高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显示度,加大理论创新与方法创新,从而推动中国城市史学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
成立于1922年的华西边疆研究学会①,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华西边疆②研究为宗旨的国际学术机构,是近代华西文化史上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里程碑。它重点考察川西北、川康、川藏及滇北少数民族地区,研究内容涉及人文、自然、科学领域,成果丰硕,有较高学术价值,至今在海内外论著中占有很高"引用率",对西部大开发亦有参考价值。在对外文化交流中,是华西文化西渐之先驱,吸引着国际汉学界对华西地区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巴塘地区因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和区位优势,历史上为中央王朝、少数民族政权及部落争夺的绾毂之地。清末民国时期,中央政府与川省、川边地方倾力经营,使之成为川滇藏结合部的边关战略重镇。近代巴塘地区"边疆治理"实践堪称王朝边疆、近代国家边疆以及族际主义、区域主义治理形态的典范,其成功经验为现代边疆治理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一侯外庐先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其一生的学术工作中,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史学遗产,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代表著作、理论成就、史学路径以及学术精神。一、代表著作。侯外庐一生留下了丰富的学术著作,这些著作又可以分在六个阶段中。第一段,1923—1926年,这是侯外庐在北京求学的阶段,他在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是在报刊发表的一些学术、社会以及时政论文,如《哲学与人生》《理想中之妇女解放运动》《一年来的中国政治》等;第二段,19  相似文献   

5.
多年以来,中外诸多史学工作者不约而同地瞩目于中国的东北角,在地域文化的研究上积弱而强,形成一股强劲的"辽海"风.为此,辽宁省史学会于2004年10月16~17日在大连召开"辽海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以缜密的实证精神研讨辽海历史文化诸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一、被构建的新史学前史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浙东学术》开篇即说:"浙东之学,虽出婺源,然自三袁之流,多宗江西陆氏",将朱、陆二大家看作是浙东学术的源头,这与传统意义上的浙东学术概念似乎并不相同。一般所认为的浙东学术当指以南宋吕祖谦、陈亮、叶适等人为源头的,以史学传统和事功观点为特征的学术。  相似文献   

7.
阳明学东传朝鲜半岛后,"亲民""心即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等学说,在朝鲜朝统一的特定历史时期中,遭到广泛攻击和辩斥。受廷臣排斥阳明学的影响,以燕行使臣为代表的朝鲜朝学者,多次就阳明学与中国学者展开辩论。他们虽不认同阳明学,却肯定了王阳明于心学以外的其他学术成就,呈现出一种纠缠、交错的思想状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阳明学在朝鲜半岛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总裁泰德·特纳与妻子、两届奥斯卡金像影后简·方达正式解除婚约,双方维系十年的“天作之合”终于走到了尽头。 一匹孤独的狼 这是个海盗式的人物:蓄着一撮小胡子,处事干练,风度翩翩;出门不乘高级轿车,一提起他在美国帆船大赛上的战绩便眉飞色舞;他痛恨饶舌和浪费时间,他从不讳言自己对伏特加酒的偏好……从一家电视台起步,如今,泰德·特纳已经成为“地球村”的无冕之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学术及思想史的核心动力与基本性格为何,是一个了解这时代学术与化活动的关键问题。对于此问题最有影响的说法,为美国史华兹博士透过严复(1854—1921)研究所建立的学说。史华兹博士细腻而完整地追溯严复一生学术与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阿瑟·佩恩于1922年9月27日出生在美国的费城,是美国电影界的一个异数。从1958年第一部电影《左手持枪》开始就显示出他独特的品味。这是第一次将美国西部著名的罪犯"比利小子"威廉·邦尼搬上大银幕,由保罗·纽曼担纲主演。保罗·纽曼作为制片人之  相似文献   

11.
刘咸炘是民国时期一位卓有成就的川籍史学家。《太史公书知意》是其巨著《推十书.论世》的首篇,也是"前四史"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该篇第一句话就开门见山地提出"史法不明久矣",并针对传统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探史义是史学研究的核心、明史法是探史义的关键、是史学研究的基础,挈史旨是史学研究的归宿等一系列观点,在民国时期的新史学领域颇具特色,对当代历史研究也具者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陈寅恪的阐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寅恪先生坚执中国文化本位的思想,以种族与文化的学说治史说诗,目的是在史中求史识,通解历史上的文化中国。而实现此一学术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在充分占有和甄别史料的基础上,对摄取来作为研究对象的古代载籍和历史人物,进行诠解和阐释,以重建历史的真实面貌和历史人物的心理结构。在这点上所有历史学者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13.
陈寅恪先生坚执中国文化本位的思想,以种族与文化的学说治史说诗,目的是在史中求史识,通解历史上的文化中国。而实现此一学术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在充分占有和甄别史料的基础上,对摄取来作为研究对象的古代载籍和历史人物,进行诠解和阐释,以重建历史的真实面貌和历史人物的心理结构。在这点上所有历史学者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国家历史学界,“比较史学”(Comparative History)这个概念与“历史的比较研究”(Comparativestudy of History)经常相互混用。从史学理论和方法的角度讲,这两个概念有密切联系和近似处,也有细微差异和区别,并不完全等同。那么,究竟什么足“比较史学”。什么是“历史的比较研究”呢?  相似文献   

15.
"战国策派"为抗战期间的中国学术界提供了新的学术方法和新的学术观点:一、他们引入了汤因比和斯宾格勒的文化形态史观,用来帮助国人认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发展规律,鼓舞民气;二、他们提出了"第三期学术思潮",试图从文化形态史观的学术视角来研究中国,探索实证史学和辩证革命史学以外的第三种学术方法;三、他们讨论了尼采哲学评价问题和"五四"运动评价问题,为我们今天的研究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6.
赵瑛 《华夏文化》2000,(1):23-2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以改变传统史学模式、建立科学史学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新史学思潮,促使传统史学逐渐向近代史学迈进。与新史学思潮的主将梁启超、章太炎、夏曾佑等相比,刘师培的地位稍逊一些,但刘师培在1903年到1908年的一些史学著述却以其“识见之新颖与夫思想之超卓,  相似文献   

17.
姜進 《中国文化》2013,(1):104-118
1913年,辛亥革命后的两年,王国维(1877-1927)完成了现代戏剧史的开山之作《宋元戏曲史》。从那时起,中国戏剧史就成为系统性的学术研究之对象。王国维的兴趣主要是在宋元两代的戏曲,他的书却采用了主道着西方近代学术传统的进化史学和精英史观,以宋元戏曲为最高成就描画了一条中国戏剧发展的轨迹,追溯其起源,整理其发展之脉络,从中探寻独特的中华美学传统。从王国维开始的、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戏剧史研  相似文献   

18.
梅林 《世界文化》2001,(4):40-41
“那头牛踩掉了查理的耳朵。”一群即将上场的牛仔们正在互相谈论。罗勃在泥地上拾到了耳朵,不觉呕吐起来。查理在哭,他想这下子完了,不能再参加比赛了……(一)原始、粗野、残酷、危险,这就是美国西部牛仔的竞技比赛,这项竞技运动,即狂野又柔情,既残酷也充满关爱,是世俗的也是宗教的,虽不为公众完全接受,却被认为是美国人的根之所在。在美国和加拿大,每年约有一千场“职业”比赛和数不清的业余比赛,每年约有2千5百万名观众。一般比赛主要在一些西部小镇举行,年度赛则在大城市举办,但观众主要来自西部城镇。西部竞技始于1…  相似文献   

19.
<正>"启蒙"一词源自18世纪西欧的"启蒙运动",这是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家对封建意识形态发起的全面批判。侯外庐先生在抗战期间完成的《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首次提出了"早期启蒙说"。他立足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面对思想界出现的混乱与争论,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社会史与思想史  相似文献   

20.
南宋时期,随着史学经世之风的高涨,史学家愈发重视对"事"的考察,一种以事件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已经呼之欲出。袁枢自身的努力以及对史学发展趋向的敏锐把握,最终使他创立了纪事本末这一新史体。纪事本末体自成一家,备载诸事本末之书,突破了纪传、编年二体的局限,受到后世论者的交口称赞,殊非偶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