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5年8月23日,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举办的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上,堪称"科幻界的诺奖"的2015年"雨果奖"最终揭晓,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荣获"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该奖项,说明中国科幻已经具备世界级的影响力。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说:"科幻生于西方,长于西方,在东方也找到了沃土,这是科学与想象超越国界的人类意义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好莱坞科幻大片《沙丘》(Dune:Part One,2021)是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继《降临》《银翼杀手2049》之后的又一科幻力作。影片改编自弗兰克·赫伯特1965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沙丘》——该小说一举夺得“星云奖”和“雨果奖最佳长篇奖”。影片《沙丘》还原了中世纪般的史诗,成功地构建了一套新的宇宙秩序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3.
<正>美籍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1967—)的作品不多,却包揽了雨果奖、星云奖等几乎所有的国际科幻文学大奖。他之所以如此受到科幻文学界的青睐,是因为其作品是科幻的,又是超越科幻的。特德·姜并非刘慈欣、弗诺·文奇那样的硬科幻作家,而是一个软科幻作家。在他的小说中,核心命题很少是关于星际战争、赛博朋克、人类末日等传统科幻话题,而总是着力于对本体论、宿命论、自由意志、记忆、想象力、时间、语言等哲学命题进行探讨,并且他非常善于把自己的哲学思想融入精彩的小说情节中,成就了一部部出色的科幻哲理小说。  相似文献   

4.
李声权 《世界文化》2008,(10):12-13
基尔·布雷乔夫(1934—2003),本名伊戈尔·弗谢沃洛多维奇·莫热伊科。俄罗斯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电影剧作家、历史学家。生前曾任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俄罗斯联邦作家协会科幻作家联合会主席、俄罗斯国家奖励委员会成员、地理协会会员、电影工作者协会会员,先后当过《小技术员》、《化学与生活》和《如果》杂志编辑,以及高尔基电影制片厂的编辑。1982年获苏联国家奖,1997年、2002年获俄罗斯阿埃莉塔科幻奖。2004年被迫授第六届国际科幻文学奖(斯特鲁加茨基兄弟奖)。  相似文献   

5.
雨果创作的崇拜者都知道,他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在巴黎孚日广场的雨果博物馆里展出了这位作家的许多画。有些是他在旅行期间所作的钢笔画和水彩画的草图,也有为自己的《吕伊·布拉斯》、《街头与林间之歌》等作品作的插图。但在1921年开放的雨果博物馆里保存的画远非这位作家的全部画作。目前在巴黎小皇宫博物馆里展出国立图书馆收藏的雨果的画作。展出的有这位作家的三百多幅画。这些画不仅是他的作品的插图,而且仿佛是他表现在绘画形式中的思想。展览会的组织者筹备、出版了雨果的画册,内有三百六十二幅插图和内容丰富的说明部分。  相似文献   

6.
郝岚 《世界文化》2008,(2):12-13
“五四”前夕,中国文坛的外国翻译小说激增。这些翻译中,被译介数量稳居前四位的外国作家都属西方流行的通俗作家之列,其中赖德·哈葛德的作品被译介的数量仅次于柯南·道尔笔下的大侦探福尔摩斯。而且,在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中,有三个在创刊号刊登西方文豪的肖像。(嘶小说》选的是托尔斯泰,制、说林》选的是雨果,1906年(《月月小说》的创刊号上赫然登着的就是哈葛德的头像,这俨然是把他作为与托尔斯泰等作家齐名的文豪,成为晚清文学“新小说”的效法对象和“热门”作家。  相似文献   

7.
正提到科幻,如果我们只想到男性、宇宙飞船、太空战争······那就太过狭隘了。两百年前,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为我们打开了现代科幻小说的大门,两百年后,又一位女性作家将科幻带到主流文学的殿堂——她就是被称为"左手科幻、右手奇幻"的厄休拉·勒古恩(Ursula k.Le Guin,1929—  相似文献   

8.
姜华 《世界文化》2023,(3):19-22
<正>法语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是音乐剧史上一部熠熠生辉的作品。该剧于1998年在法国首演,一经演出便以其极具震撼力的视听效果轰动艺术界,上演二十余年仍经久不衰。在法语音乐剧的行列里,它是里程碑式的存在。它的开篇之作《大教堂时代》气势恢宏,更是作为该音乐剧的代表名作,为众人所熟知。这部音乐剧的二十周年纪念版曾于2019年在中国北京、上海等多地巡演,受到无数中国观众的喜爱。该剧改编自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雨果的同名著作,在还原原著精神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日用家当》是美国20世纪中叶黑人女作家艾丽期·沃克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品之一。作家曾因长篇小说《紫色》荣获美国图书界三项大奖——普利策文学图书奖、国家优秀图书奖、全国图书评论奖。  相似文献   

10.
吴岩 《世界文化》2015,(2):4-10
<正>美国好莱坞科幻巨制《星际穿越》2014年11月在我国的热映掀起了一股"科幻风"。本期的"关注"就让我们聚焦在西方已有近二百年发展史,而在中国仍处于启蒙阶段、属于小众文化的科幻文学。科幻文学是科学和未来双重入侵现实的叙事性文学作品。这种文学发端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速度显著提高、开始对质朴自然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时刻。自工业革命以降,现代化成为社会变化的主流,科幻文学用自己特有的叙事方式,描述并参与了这一宏观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1.
正尤金·奥尼尔(1888—1953)是美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作家,他领导的小剧场运动和严肃戏剧创作为世界剧坛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毕生刻苦创作了二十一部独幕剧和三十部多幕剧,凭借着被誉为"标准的现代悲剧"——《天边外》首次问鼎普利策奖,随后又凭借《安娜·克里斯蒂》《奇异的插曲》《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又三次获得普利策奖,并把美国的戏剧提升  相似文献   

12.
现住成都的藏族作家阿来,是一系列获奖短篇小说的得主。他的最新力作《遥远的温泉》获“2002年全国最佳30篇小说奖”;其法译本即将面世。1998年出版的阿来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中国最高学奖——茅盾学奖。2002年根据《尘埃落定》改编而成的同名电视剧也在全国轰动一时。《尘埃落定》问世以来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正>"大书奖"是俄罗斯最大型的文学奖项之一,其高额奖金在全球文学奖项中仅次于诺贝尔奖。"大书奖"是2005年由文化部、俄罗斯科学院俄罗斯文学研究所、俄通社、塔斯社等部门联合设立的国家文学奖,旨在鼓励作家为俄罗斯艺术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并提高当代俄罗斯文学的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2015年的"大书奖"授予了俄罗斯当代女作家古泽莉·雅辛娜,颁奖典礼在莫斯科国立图书馆的帕什科夫之家举行。雅辛娜的处女作长篇小说《祖列依哈睁开双眼》(2015)一经面世便进入了"大书奖"的最终评选名单,更因其集中营文学的主题和对  相似文献   

14.
齐园 《世界文化》2002,(1):12-13
1828年,雨果与书商戈斯兰签定协议,答应为他写一部华特·司各特式的小说。从那天起直到“七月革命”,一向创作热情高涨的雨果却千方百计地逃避这个协议,或者说至少是在有意推迟。看过《巴黎圣母院》以后,我们有理由相信,作家这样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样一部小说只有在复辟王朝崩溃时才具有完整、成熟的契机。1831年1月初,雨果在规定的最后期限之内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作品。实际上,三年前雨果已经在搜集相关的资料。他读了许多的编年史,历史书,清册和证书,看过巴黎一些旧址的遗迹,并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15世纪的…  相似文献   

15.
并非结束的落幕公元2013年4月23日晚,第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式暨"天坛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天坛奖"10个奖项逐一揭晓,吕克·贝松、基努·里维斯、张艺谋、成龙等中外影星以颁奖嘉宾的身份现身,一时间光影汇聚,影河璀璨,星夜梦幻。闭幕式暨颁奖典礼由经纬、春妮、季小军等主持,文艺晚会首先为日前不幸遭遇强震的雅安人民祈福。伴随大型舞蹈《追梦北京》的  相似文献   

16.
当代奥地利重要作家阿诺·盖格(Arno Geiger)于2011年出版的自传体小说《流亡中的老国王》获得了同年由德国安养及止痛协会颁发的荣誉奖(媒体及公众工作范畴)。盖格于1968年出生,是当代著名德语作家,代表作有《我们过得很好》《别忘记安娜》《关于莎莉的一切》。曾获2005年的德国图书奖、2011年的阿登纳基金会文学奖及荷尔德林奖等重要奖项。  相似文献   

17.
《大理文化》2014,(10):I0004-I0005
突出贡献奖提名获奖人 那家伦 作家系列 杨育民 音乐系列 杨益琨 戏剧系列 文学类提名获奖作品 一等奖:散文集《山地的事》刘绍良 二等奖:散文集《时光素笺》左中美 短篇小说集《花事》又凡 三等奖:散文集《大理天空下》铁栗 诗集《妈妈在天上看我》麦田 小说《赶在太阳落山以前》北雁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法国文豪雨果在中国受到的尊敬和热爱,非比寻常。雨果毕生的著作,不论戏剧、诗歌,还是小说或论文,几乎全部被译成中文。然而,中国读者对作为一位出色画家的雨果却不甚了解,对此,的确少有提及,甚至更无具体细致的介绍。值此雨果诞辰200年之际,说说“画家雨果”。雨果的绘画,全凭自学。雨果并无意做一名画家,他只是将绘画作为丰富自己的一种手段,并以此自得自乐。雨果一生多次旅行,不论幼时随父辗转意大利、西班牙,还是19年流亡生涯在布鲁塞尔或太平洋英属小岛的游历,他均喜欢观赏风光,寻访古迹。19世纪30年代,在这段时间的旅行中,雨果开始认真速写,以铅笔或钢笔记录眼中所见,心之所爱。现藏巴黎雨果故居的《杜埃的警钟楼》 (1834~1836)便是当时的作品。从那时起,雨果作画便一发不可收。雨果热衷于中世纪后期的哥特艺术,对那时遗留下来的要塞古堡尤其着迷,且终生描摹不辍。在这些作品中,有许多对景写生的,如《欢乐的城堡》(1840~1842)或同期的《黑夜呐喊城堡》,也有许多是想象杜撰的,如1847年重画的《老鼠塔楼》和1866年《莱卡斯凯灯塔》。可是,不管写生或杜撰,雨果作画一如作文,都强调气氛的渲染和情感的宣泄,以人情的喜怒...  相似文献   

19.
法国大诗人和作家雨果写过一首《修道院所见》的诗篇。其中第十四节第十四行是这样写的: “……壁虎,浴着月光,在大粪池里跑着。”巴尔扎克看了这诗以后,很不以为然。他说: “雨果先生在潮湿地方找得到壁虎,是一种宝贵的发现,值得送到博物馆,而博物馆还非当作新种看待不可。壁虎喜欢太阳,活在干躁的地方。我指出这个错误,因为艾弥麦拉尔达在《圣母院》已经拿面包喂过燕子。”巴尔扎克对雨果是很钦敬的,但是,对雨果诗中不真实的细节描写的批评却毫不留情。  相似文献   

20.
关于雨果     
2002年,人们将用整整一年的时间来纪念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世界级的伟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欧盟协会、法华文化交流促进会和中法比较文化研究会等众多研究机构和有关文化部门自年初便展开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纪念活动,并有数以千计的各界知名人士积极参与。有人问:人们为何如此钟情雨果?专家分析:“首先,是因为雨果的伟大……雨果被介绍到中国有100多年了,同其他外国作家相比,中国对雨果算是接受得最好的一个。”是的,雨果:一位充满战斗激情的诗人,他那气势恢宏、感情奔放的诗篇,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