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古镇名村是历史积淀的产物、地域文化的象征。在它的沧桑变化中,不仅铭记着人民群众祖祖辈辈的记忆,也体现了人类文化发展历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关注古镇名村,关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尊重历史和社会发展规律,积极主动地探寻属于我们自己的地域传统文化,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四川古镇名村起源于秦汉,自明清"湖广填四川"以来建设达到高潮。清末4000多个,现存1400多个。不仅数量较多,而且文化品质上乘。目前已  相似文献   

2.
《蓝白红三部曲》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对爱与生命意义探寻的成功之作,《蓝》作为三部曲的首部,由于影片对于色彩的运用和影片的主题相得益彰,成为同类电影的典范。在人类的视觉世界里,色彩不仅可以再现自然,还是情感的象征。它能传达人的情绪,  相似文献   

3.
正班固评价司马迁说:"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唐代的史学家刘知也说:"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司马迁著史的"实录"精神,历来为人所称道。但考察《史记》一书就会发现,司马迁之著述《史记》,固然多"直书"之笔,在采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国内外文化学术界高度重视对《周易》的研究,人们试图对这个丰富的思想宝库挖掘整理,弘扬光大,并创造性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以期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国家建设、世界和平有所助益。本文拟就(周易)经传文字中记述甚多的“中正”之德与“和合”利贞的关系,谈些粗浅的看法,以求专家学者指正。一、“中正”为德,为体;“和合”为行,为用。太极两仪为道,“中正”为德。对此,凡熟悉(周易》及儒学经典的,不会有异议。(周易)64卦中,关于“中正”或分述“中”与“正”的记载,至少有45卦之多,并明确表述“中正”是大德、…  相似文献   

5.
正"道"是《道德经》的核心概念。在《道德经》的宇宙论中,道生出了天地万物。然而,对于老子宇宙论的实质与展开,学者们却有不同的意见。本文试图通过对"有无"、"生"、"域"与"道"的内涵的探讨,来阐释《道德经》中的本体宇宙论。一、"有"与"无""有"与"无",是《道德经》中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道德经》第一章即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然而,"有"与"无"的具体含义,却难以轻易得知。我认为,  相似文献   

6.
《论语》"学而时习之"其实是"学"、"习"这两种意思既有区别、但又密切相关的人类知识增进行为的充实表达,其外延远超过今天双音节合成词基础上形成的"学习"一词。《论语》中大量使用到"学"和"习","学"为强调对典籍的理解与吸收,"习"则强调在实践中去检验印证,故"学习"其义应为"学习并实践"。不独《论语》,先秦其他典籍所载"学习"一语其情况与《论语》相同,"学"与"习"皆有严格区分。但是,汉代以后随着汉语词汇构成规律的变化,诸如《史记》、《东观汉记》、《后汉书》等典籍所载"学习"一语,已由先秦两个意义递进的单音节词组,演变为双音并列式合成词,从而导致"学习"词义的缩小。还原"学习"在《论语》中的本义,对于今天中国的教育振兴以及建构终身学习型社会或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庄子》内篇中有大量关于"德"的论述,其内涵丰富而立体,与"道"同构。首先,德与形是可分离的,这一思想可以概括为"徳不形"。德、形分离的背后是内、外两个领域的划分,有德者在两个领域分别有不同的表现。德不形与"道在屎溺"同理,意在强调德的独立实在性。其次,"德"还包含着对个体生命困境的应对,即如何全生,这一思想可概括为"支离其德"。支离其德是德自身的隐匿,而德之隐与道之隐是同步的。最后,能够完全合于道的是真人之德,真人"无己",故能"磅礴万物以为一"。这体现了"道通为一"。无论在哪个层面,内篇中的"德"都很难被归为道德概念,毋宁说它是非道德的或超道德的,这正体现了庄子思想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唐娜 《华夏文化》2009,(2):56-57
“知止”是中国儒家一个很重要的观念。《礼记·大学》一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段话可以说是儒家对“知止”观念的经典解释。  相似文献   

9.
宋志坚 《寻根》2014,(2):109-111
上个世纪的新文化运动给予孔子的学说、儒家的思想以及封建礼教以巨大的冲击,鲁迅的《狂人日记》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第一声春雷”,它给不少人(包括肯定新文化运动的人和否定新文化运动的人)留下最突出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部优秀的古代小说,《三国演义》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无疑是杰出的。然而,《三国演义》之所以数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于中国堪称名,即便于世界学宝库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窃以为,首要地还是由于书中主要正面形象身上所强烈表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代表人民的利益,走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路线.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重读<邓小平文选>,学习邓小平理论中的"人本思想",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科学的发展观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圣学宗传》是阳明后学周汝登(1547-1629,字继元,别号海门)为传扬心学所著的学案体的学术思想史书。此书共计十八卷,大体可分为四部分:其一,传说时代的人物,主要包括三皇五帝、伊尹、傅说、文王、武王、周公等;其二,宋以前的儒者,主要人物有孔子及其部分弟子、孟子、荀子,还有汉朝的董仲舒、扬雄,隋朝的王通,唐朝的韩愈;其三,宋元诸儒,包括"北宋五子"、朱熹、吕祖谦、杨简、陆九渊等;其四,明心学儒者,主要有王守仁、王畿、  相似文献   

13.
<正>作家雅歌塔·克里斯多夫1935年出生于匈牙利的科泽格市。由于匈牙利发生暴动,她和家人被迫流亡,几经辗转迁居瑞士的纳沙泰尔市。虽然她早年曾用匈牙利语创作并发表诗歌与戏剧作品,但是这些作品没有得到  相似文献   

14.
<正>"心术论"是"《管子》四篇"的核心。何为"心术"?简单地说,就是统治之术,即"心治"或"心安","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心术下》)。通过"内业",即内在的心性修养,治心、治身、得道,最后将其运用到治国方面,形成"君无为而臣有为""君无事而臣有事"的治国理念,而"心"则成为重要承载。一、"四篇"的主旨是"心术论"《心术》上下、《内业》、《白心》是《管子》中哲学意味最浓的几篇,也是全书地位最特殊的几篇。现代自郭沫若、刘节之后,一般习惯称之为"《管子》四篇"。"四篇"的学术主旨和学派归属是争论的焦点。郭沫若主张"四篇"主要在谈心与情,"心欲其无拘束,情欲其寡浅","主张见侮不辱,禁攻寝  相似文献   

15.
边百森 《寻根》2011,(1):140-141
“小云南之名,正史不见经传”之说,困扰着以山东沿海为中心寻根人的思路,成为“不解之谜”。专家判断:在洪武年间即有“小云南”一词。顺着这一方向,笔者又查阅了一遍《明太祖实录》,果有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16.
马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马已被人类驯养成为六畜之一。《诗经》时代的马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三百零五篇中言及马者,共计51篇,这在动物中是最多的。《诗经》中不仅写出了马的种类繁多,而且形容马的词语也很多。  相似文献   

17.
<正>维克多·佩列文(1962—)是俄罗斯后现代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展现了俄罗斯当代的社会生活,神秘的笔法、后现代的叙事,吸引了一大批读者,被称为俄罗斯严肃文学中“唯一的畅销”,在众多阅读者中不乏那些“近些年除了电话号码簿以外什么也不读的人”。  相似文献   

18.
19.
颜浩 《东方文化》2002,(3):73-81
1925年5月,女师大事件正处于因为几个学生骨干被开除而逐渐白热化的阶段。5月27日,几个女师大教员在《京报》上发表了《关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的宣言》,公开表示了对校方的强烈不满。联合署名的共有七个人,分别是马裕藻、沈尹默、周树人、李泰棻、钱玄同、沈兼士和周作人。宣言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倒是这几个人的身份很值得注意。除了担任史学系主任教员的李泰棻之外,其他六位都是任职于女师大国系。  相似文献   

20.
单洁 《华夏文化》2013,(2):47-49
庄子的思想是唯美的、动人的,他用自由无疆的思想境界带给了我们别样的精神享受。在动人的思想境界里和有理有据的诉说中,我们还深深感受到他思想中的哲学性,尤其是"无己"观念。本文以其代表作《逍遥游》为例探究他的哲学思想与理念。一、《逍遥游》文本特点与结构作为《庄子》(《南华经》)的开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