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导学生由单一、单纯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转变为运用观察、发现、推测、理解、记忆、对比、分析、联想、归纳、内化等策略进行学习,可以启发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说过:“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脚本。”的确.我们的语文教材是学生阅读的凭借.是练笔的最好典范。随文小练笔是以课文内容作为写的材料.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夏飞 《南昌教育》2004,(1):15-16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设问”是一种常用的启发方式,恰当的设问可以起到导向、导思的功效。因为教师的设问,学生就要围绕问题去思考、回答,就要去动脑、动口、动手。所以教师应注重和设计好每一个设问,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创新。这样,既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自主参与的主体地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问,既要  相似文献   

4.
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思考,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和见解。只有在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副中,学生具有的问题意识才能充分地表露和发展,教学活动中应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积极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李凤 《辅导员》2010,(8):56-56
学生在认识过程中,只有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不断地深化理解,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获得成功的愿望。教师可以凭借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来激发学生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6.
刘明琴 《考试周刊》2012,(44):33-33
好动、爱说,富有想象力是小学生的特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并且动口、动手、动脑的环节。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思考、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  相似文献   

7.
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因此,处处留心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抓住课文内容与学生学习兴趣的相关点,进行教学预设是调动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一、以读为本(一)学生学会读书让读书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让学习成为学生的生命状态,是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愿望。课堂上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活动,只有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数学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只有养成了数学思考的习惯,才能从司空见惯的问题中推陈出新,逐步培养创新能力,以适应于新时代的发展。可以说,一个人是否具备数学思考能力,直接关系到今后学业和事业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是否适应社会的发展。那么,教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呢?我觉得以下几方面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插图是统编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好插图资源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本意蕴、提升观察力和创造力。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教材插图的利用存在简单化、机械化等问题。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材插图的教学价值,以插图来启发学生阅读、思考、想象、表达,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挥好插图作为教材第二语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要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念,具体体现在四导:导读语,勤动口;导练写,勤动手,导演示、勤动眼;导思说,勤动脑。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课上怎样提问,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常常是实习生的难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在读的基础上,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做到目有所视,口有所诵,心有所思;眼到,口到,心到。这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所在。一、理解性提问。阅读教学是语言文字理解能力的训练。作者想表达的内容、思想、感情、意境、情趣等,都蕴藏在文字里面,靠读者凭借文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体会。这种理解和体会的能力要靠训练逐  相似文献   

12.
“故事启迪法”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常用于明理部分的教学方法,但讲述故事的方法是否恰当,牵涉到学生对故事理解的程度。在我校科研课题“参与教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让学生充分参与、主动接受的讲故事方法,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客体,通过动脑、动口、动手,转化成故事进程的主体,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启发学生小品表演,揭示故事的主题。作为一种生动灵活的教学手段,小品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产生共鸣。不过有人认为小品表演只适用于导行部分。通过实践,我们  相似文献   

13.
一、精心设计导语,引入课文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1.利用课文插图、幻灯图片导入在学生阅读之前,可充分利用插图、幻灯图片等就课文内容提出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动脑思考、预测  相似文献   

14.
要解决图形推理中逻辑结构混乱的问题,一要思考学生逻辑混乱的根源在哪里,二要主动探索图形的有效教学方法。这里将图形教学过程归纳为激趣、导思和变式,遵循这个步骤教学,能使学生逐步“接纳”图形,逐渐理解知识。  相似文献   

15.
张会玉 《现代语文》2007,(11):75-77
"学贵有疑。"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里的"提出问题"应是个人在学习或研究的过程中动脑思考、产生疑问的结果。而现在阅读教学比较流行的教法是教师设疑,即让学生带着教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文本,目的是让学生快速把握课文内容,进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请看以下课例: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来绘图,可以改变学生被动阅读的地位,促使他们动手动脑,进入主动学习的境界。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语言文字形象并不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只有当人们了解了这种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正确含义,才能感觉和认识文章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而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绘图,事实上就促使学生要围绕一定的目标.反复去阅读,揣摩课文,从而由被动到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祝继雄 《吉林教育》2004,(10):40-40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建议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保密,不要让学生认为你在给他实施教育,而是在和他交朋友。这就要求我们在给学生做工作时,勤于动脑,思考采取怎样的方式,学生才易于接受,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德育工作可以说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经常根据教材的特点,通过提问、启发、诱导,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产生兴趣,从而积极思维,对所学内容达到理解、掌握,形成各种能力。教《詹天佑》一课第二段第二层时,我首先这样提问: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遇到了哪些困难?接着我又问:针对这些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呢?学生都一一作了回答。为了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我又进一步启发他们: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课文的内容画出开凿隧道的简明示意图呢?教室里立时安静下来,学生纷纷看书、思考、设计。此时我也下水画图。不一会,一双双小…  相似文献   

19.
广角镜     
一、三种教学形式。 三种教学形式是:①面对全班的讲授。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离不开教师的讲解。填补学生知识空白、化解学生疑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揭示教学目标、启发学生思维、调控学生的学习活动,都需要讲解。②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就是同桌互读、互说,小组轮读、轮说。③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和动笔练习。学习的本质特征是个体化。每次提出问题后,不要忙于有举手的学生就叫,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培养学生独立动脑的好习惯,提高其思维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讨论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明辨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因为其有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等作用,而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所接受,并在课堂上积极使用。但笔者在听课过程中也发现,有些教师很少甚至不开展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