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东妹 《教书育人》2013,(13):18-19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但却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老师倍加呵护。"也曾经看到这样一句话:"心与心的交流,才会产生奇迹。"在教育工作中,如果我们用真诚的心去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因为用"心"劳动的过程是那么美好,而花儿成长的喜悦又是那么动人。在工作中,笔者认为要关注  相似文献   

2.
房树娟 《成才之路》2014,(13):35-35
正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老师很重视课堂用语,这是完全正确的。但如果能在重视课堂用语的同时,也重视学生作业的评语,那就更好了。我们打开学生的作业本,发现老师的批改基本上是对号或错号,有的只有日期。有的虽有评语,也只是简单的Good或verygood。我们很多老师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备课、上课了,却用很少时间批改作业。在批改作业中,就更谈不上写有针对性的评语了。布置作业是检查教与学情况的手段。如果老师在批改作业时,给作业加上恰当、中肯和富有情感的评语,那么作业也成了老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手段。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  相似文献   

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学生理解课文、加深印象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发声阅读。文章的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却能使人感受。  相似文献   

4.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学生理解课文、加深印象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发声阅读。文章的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却能使人感受。  相似文献   

5.
很多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语法时,会觉得枯燥乏味,缺乏兴趣。这正是因为有些老师在语法教学中只是枯燥地讲解语法结构规则,让学生机械地记忆,以致学习汉语语法成了一件索然无味的事情。如果我们把这些枯燥的语法与我们的感知经验联系起来给学生讲解,那么这些看似枯燥无聊的语法就会变得生动起来,从而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教学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在台上讲解得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学生在台下却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提出问题让学生作答,学生也是答得肤浅,缺乏新意;授课完毕后,让学生发问,学生无问题或很少发问,诸如此类的被动学习令老师困惑。  相似文献   

7.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l老师讲解过多,学生思考少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主导”和“主体”一字之差,却有不同的意义,老师要引导学生的学习,老师的“主导”要以学生的主体为依托。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教师讲解过多,学生思考少,学生就失去了自主思考的意愿,等着老师的讲解。  相似文献   

8.
在减负高质的呼声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势必落到课堂上来.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构建得好,那么带给学生的知识印象也会更加深刻、有趣和生动,从而让学生心情愉快,思路开阔,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这样奇怪的现象:有些年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把教学活动、教学环节、知识与问题讲解得很流畅、很细致,但学生的接受程度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在这些教师的课  相似文献   

9.
没有人否认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当自己主动地动脑筋思考问题。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人,包括学生自已都有着这样的感受:如果仅是被动地或消极地接受学习。那么很难有较深的数学理解。所以,老师讲解无论如何是不能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的.也就是说.自己进行思维的建构是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所不可或缺的。也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魏琳 《青年教师》2009,(9):42-43
不少语文老师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一篇文章拿过来,如果找准突破口,接下来的讲解就会势如破竹,从而轻松而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倘若找不准这个突破口,不仅教师觉得知识交代得不够顺利,会留有遗憾,学生也同样会觉得理解吃力,感到索然无味。这个突破口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切入点,那么,我们怎样帮助学生寻找文章的切入点呢?以下是我在长期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几点做法,希望它们能在教学实践上有所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这句话的影响至今不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仅是学生学习中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且是老师教学中追求的目标,在教师看来,如果通过教达到了不教目的,那真是教到家了。 而在教学实际中,这种境界并不易得,尤其是阅读教学,其效率的低下是有目共睹的,耗时很多而收效甚微,这在历届高考、中考中可充分体现出来。从小学到中学,给学生讲解了那么多课文,学生记了那么多笔记,什么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而到了高中毕业却难有多少人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独立的阅读理解文章的能力,真是典型的事倍功半,有人形容为  相似文献   

12.
<正>文学接受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学接受活动如果得到了老师的重视,并且老师对其进行了重点讲解,那么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文学创新能力都能得到非常好的发展,为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具备丰厚的文学内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是,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不管是文学  相似文献   

13.
走进新课改的语文课堂,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学中,教师经常分析讲解课文眉飞色舞,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也津津有味.可是老师一提问,学生却或沉默不语,或张口结舌,或语病很多;让他们写起作文来,问题就更大了: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语句表达不清,长篇大论却不知所云……阅读教学一厢情愿,习作教学少慢差费.究其原因,是阅读和习作各自为战,两败俱伤.对于存在的种种问题,如果不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势必阻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数学课程教学中往往会有这样的现象,课堂中老师自认为讲课思路清晰,讲解很到位,但课后却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问题百出,追根溯源,是因为课堂中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如果学生的思维达不到,那学生对老师讲解便是一味地记忆,霍华德·加德纳提出:教学的目的是"为理解而教",而不是"为记忆而教"[1].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宁化第六中学是一所二级达标中学,我校的高中生大部分来自于农村,而且是被择优录取后的学生。这些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常常是课前不预习、课后少复习、作业马虎、主要依赖老师的课堂讲解。教师如果不改变单纯讲解模式的教学,那么就会导致学生被动学习,教学费时长,学生收获少。另外,生物在高考中只有80分,相对于其他学科,学生课后较不重视。只有通过提升课堂的有效性,才能解决这些教学矛盾。而改变课堂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的绝好抓手就是课堂互动。如果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构建起有效的互动,那么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构建起有效的师生互动呢?  相似文献   

16.
诵读的同时还要讲解,这是近几年对文言诵读课渐趋一致的看法。至于讲什么、怎么讲,则还要我们作进一步的探讨。刘德福老师和兰瑞平老师的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的教学理念都较先进,展示出来的专业功底都很厚实,但他们各自确立的讲解内容似乎都还有商榷的余地。刘老师要求学生就《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民”这一概念的不同内涵作深入的挖掘。这无疑是一个很有创意的设计,是对教材“教点”的新发现。但问题是,如果学生不去探讨这个问题,就那么不分彼此地笼统地理解“民”的含义,那是否就会影响他们文言语感的形成,或是就会影响他们思想认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一个老师是这样讲解“正方形的面积是144平方厘米,边长是厘米”的:我们猜144是哪两个相等的数相乘得到的?学生通过几次猜与验算,发现答案是12.老师们可以再想一想,是否有另外的讲解方法?如果有,我们应该如何选择适合小学生的讲解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瞬息变幻,科技发展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也应广大教育者的要求来到学生的身边,那么多媒体技术是什么呢?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集合即声音、文字、视频、图片等的综合。传统的教学手法中,单依靠老师一个人讲解、一个黑板,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致,而且会使学生认为语文是一门静态、无趣的学科,因此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正符合时代的需求,符合教学的方案,是我们老师不可多得的帮手。但是,我们老师也要取其精要去其缺点,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学生自主愉快地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9.
正在课堂上,我们不可能做到讲解一遍,所有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的完美效果,总有些同学会很快理解,而有些同学短时间内消化不了;长期以往,那么将会有一大批同学掉队,失去学习的兴趣.那么怎么样才能尽可能的让所有的同学在课堂上都能理解呢,这是我们需要认真考虑,能不能让先理解的同学帮助那些还在会与不会之间的同学呢?另一方面,如果采用这样的方式,那么仅有的课堂时间属于老师讲解的时间将会更少,这就需要我们把学案编写的更加精致,讲解时要花最少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走进新课改的语文课堂,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教学中,教师经常分析讲解课文眉飞色舞,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也津津有味。可是老师一提问,学生却或沉默不语,或张口结舌,或语病很多;让他们写起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